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碎石暂行技术条件》
2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2.2施工方法及工艺
2.2.1施工方法
1)验收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准备施工。
2)混合料(级配碎石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拌合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准确控制材料配合比,得到质检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的批准后,正式拌制混合料。拌和加5%水泥级配碎石时,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和灰剂量,考虑到水泥损耗,施工用水泥剂量比设计确定的5%剂量适当增加;拌和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施工中的水份损失。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
3)混合料摊铺:分层进行混合料的摊铺,分层厚度和层数根据填筑试验进行确定,大致可分三层进行。分层填筑时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具体操作如下:
(1)采用两台国产WTU95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摊铺机装备双夯锤。
(2)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作业,两机间隔5-10m。单幅全宽一次摊铺,摊铺速度和拌和、运输能力相协调,尽量避免停机待料。并在摊铺机后设专人清除粗细料离析现象,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3)经常检验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防止标示桩移位。
(4)保持整平板前的混合料的高度不变,保持螺旋分料器80%的时间处于工作状态,防止粒料离析。
(5)减少停机/开机次数,避免运料车碰撞摊铺机,设有专人指挥卸料,在摊铺机料仓中余半仓料时,运输车及时缓慢接上仓,慢速将料卸入料仓,卸完后立即开走。
(6)摊铺机后有专人负责,清除粗细集料“窝”,防止粒料离析。
4)碾压夯实方法详见路基A、B组土填筑施工。对于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严格控制生产时间,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终了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并不能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5)检测试验及修整养护
(1)试验人员在拌和厂对混合料质量进行检验控制,合格混合料允许运往施工现场;在现场对混合料进行含水量及质量控制,不合格混合料应清除出场。
(2)随分层填筑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质量、几何尺寸检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合格的地方。
(3)对于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采用洒水养生或覆盖草袋、麻袋保温养生。养生期间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面潮湿或湿润。养生期间,禁止通车。在养生期结束后进行地基系数K30的检测。
2.3、技术标准和检测
1)级配碎石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采用碎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和《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颗粒级配通过级配试验进行确定,级配曲线应圆顺。每2000m3对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16mm的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等项目作1次检测。
2)填筑压实指标及检测
基床表层填料 | 压实标准 | |||
地基系数K30(MPa/m) | 孔隙率n(%) |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 ||
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 | ≥190 | <18 | ≥55 |
3)加5%水泥级配碎石的强度和灰剂量检测按每检验批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左、中、右各1处)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 | 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步骤 |
1 | 强度(MPa) | 4.0 | 不小于规定值 | 压力机 每施工1天,制件1组或满足单独要求 |
2 | 水泥剂量 | 5% | +1.0%~-0.5% | 每100m或每作业段至少1次 |
基床表层结构尺寸检测指标和频次表
序号 | 检验项目 | 允许限差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1 | 中线高程 | ±10mm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 水准仪测 |
2 | 路肩高程 | ±10mm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 水准仪测 |
3 |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 0,+20mm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 尺量 |
4 | 宽度 | ≮设计值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处 | 尺量 |
5 | 厚度 | -20mm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 水准仪测量 |
6 | 横坡 | ±0.5%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个断面 | 坡度尺量 |
7 | 平整度 | ≯10mm |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10点 | 2.5m长直尺量 |
1)一般措施详见路基A、B组土填筑
2)混合料控制
(1)混合料采用级配碎石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7)的有关规定。当原材料颗粒级配不能满足规定时,对原材料进行级配掺配,使掺配的混合料符合规定范围。
(2)混合料材料的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试验确定。
(3)混合料粒径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4)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
(5)对进入拌和厂的混合料原材料材质、粒径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加水进行混合料试拌,对拌和的混合料进行筛分检测,调整拌和参数,使其混合料颗粒符合规定要求,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重新调试拌和设备。混合料级配符合规定后,加水进行试拌,测定含水量,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视天气情况,如果气温较高应比最佳含水量高1%~2%,以补充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份散失。拌和好的混合料堆放时间不能过长,当天拌成的混合料必须铺筑完毕,以免含水量发生变化。
(6)在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合料级配,在拌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灰剂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3)运输、摊铺控制
(1)由于级配碎石材料的特殊性,容易在装料、运输、和卸料过程中产生粗细料离析,因此装料时,拌和机的出料口距离车箱的高度应尽可能的小;如车辆载重量小,可按一层装料,载重量较大时按二层装料,以避免装料和运输途中发生粗细料离析。
(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合料失水过多,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
(3)混合料的摊铺、找平、碾压三道工序区段不宜拉得过长,尽量控制在100m范围内。施工中随填随压,避免过度作业。摊铺完成的混合料及时进行静压封面,避免高温时水分散失,避免因遇到降雨而污染、破坏混合料。
(4)根据混合料含水量,合理选择作业时间。含水量稍高时选择在日照较强的时间碾压;含水量稍低时选在夜间碾压。
(5)机械施工完成后,采用人工对局部凹坑和集料窝进行处理。
(6)严禁压路机及运输车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层不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