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体现了高考改革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所以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核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都与2007年保持一致,而在考试范围上较之2007年变化较大。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考试范围新变化的具体表现为:第一,新增考点较多(见表1);第二,强化和细化了很多知识点(见表2);第三,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重新进行了整合;第四,删减的考点只有两处(见表3)。
表1
2008年考纲新增考点 | ||
先秦 | 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 |
秦汉 | 刺史制度;两汉时期与越南的关系 | |
中 国 古 | 三国、两晋、 南北朝 |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
代 | 隋唐 | 府兵制与募兵制;社会生活 |
史 | 五代、辽、宋、 夏、金、元 | 庆历新政;史学 |
明、清 (鸦片战争以前) |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 战争 | |
中国近代现代史 | 洋务派与顽固派;戊戌变法的背景;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朝政治危 机的加深;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国民运动时期工 农运动的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 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的对内;区的土地改 革;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文化大”的背景 |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英属北美殖民地状况;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19世纪晚期欧美的 工人运动、第二国际;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二战后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
2007年考纲表述 | 2008年考纲表述 |
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 | 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 |
北伐和西征 |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黄海、辽东、威海之战 | 战争的经过 |
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 康梁的维新思想 |
北洋军阀政权 | 袁世凯专权与称帝 |
的新曙光和国民运动 | 薪文化运动和中国党的诞生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 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 划的完成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 三大改造 |
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
的正确决策 | 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在徘徊中前进 |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 欧美资产阶级 |
法兰西第一帝国 | 拿破仑帝国 |
的进程 | 从君主立宪派到雅各宾派 |
美国战争和拉丁美洲运动 |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运动 |
战后的国际关系 |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
东欧的变革 | 东欧各国的变革 |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80年代 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后 期的美苏关系 |
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 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文化运 动的内容 |
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经过 |
红军的战略转移 | 红军的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 和遵义会议 |
现代科学技术 | 现代科学技术:新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第三 次科技的特点与影响 |
时期 | 2008年考纲删减考点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时期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苏联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