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就是以严格的技术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对带电设施进行检修的一种工作方式或作业方法。
2、技术措施
主要是指在带电作业中,流过人体的电流、人身所承受的电场强度确保在安全限度以下,保证在带电设备可能产生的最高电压情况下,人身所处的位置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使作业人员不至于受到任何伤害的危险,并且在作业中没有不舒适的感觉。
二、带电作业的基本方法:
带电作业分为三种:(1)地电位作业法;(2)中间电位作业法;(3)等电位作业法。
1、地电位作业法:
地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站在大地或杆塔上用绝缘工具(指绝缘操作杆、水冲杆、绝缘绳索等)对带电体进行的作业。即:接地体→人体→绝缘体→带电体。
2、中间电位作业法:
中间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具与大地绝缘而又与带电体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用绝缘工具对带电体进行作业;作业人员所处的电位低于带电体而高于地电位。即:
接地体→绝缘体→人体→绝缘体→带电体。
3、等电位作业法:等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通过绝缘物(包括绝缘子和绝缘工具)对大地绝缘而与带电体电位相等。即:接地体→绝缘体→人体→带电体。
三、带电作业绝缘材料:
1、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又称电介质,它与导电材料相反,在一定电压作用下,只有极微的泄漏电流通过,可以认为是不导电的。
2、绝缘材料分类
(1)绝缘板材:包括硬板材,其种类有层压制品,如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和工程塑料中的聚氯乙烯板等。
(2)材料管材:包括硬管和软管。种类有层压制品,如30环氧酚醛玻璃布管,带或丝的卷制品。
(3)薄膜: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等塑料薄膜。
(4)绝缘绳索:如尼龙绳、棉纶绳和蚕丝绳(分生蚕丝绳和熟蚕丝绳两种),其中包括绞制、编织圆形绳及带状编织绳。
(5)绝缘油、绝缘漆、绝缘粘合剂等。
3、绝缘材料制作
制作带电作业工具的绝缘材料必须是电气性能优异、机械性能强度高理化性能好、防潮或吸水率低、耐老化、重量轻、且易于加工。
四、屏蔽服原理及其应用:
1、屏蔽服是1936年英国法拉等发现的,故称为法拉等原理,屏蔽服是一个金属网状结构,人穿上屏蔽服后,在封闭道题内部,电场强度为零。
2、屏蔽服作用
(1)屏蔽作用:就是大大减弱人体表面电场强度。即:屏蔽服效率为40db。
(2)均压作用:屏蔽服的衣、裤、帽、鞋必须可靠的连成一体,人穿上屏蔽服后,人体各个部位的电位也相同,起到均压作用。
(3)分流作用:等电位作业时,电位转移的过程中,放电过程产生高频的暂态电流,高频频率可达1MHz 周 以上,等电位后,人体对地有电容,会有稳态的充电电流。这些电流都靠屏蔽加以分流,使真正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消除不良感觉和伤害。
五、屏蔽服分类及标准
1、屏蔽服分类
A型:屏蔽效率高,载流容量小;
B型:有适当的屏蔽效率,载流容量大;
C型:兼有A、B型的优点;
500kV带电作业主要用A、C型来屏蔽电场。
500kV带电作业屏蔽服最远点距离为20Ω。
2、屏蔽服标准:
项目 | I、E、C标准 | 国家标准 |
屏蔽效率db | >40 | >40 |
布料电阻Ω | <1 | <0.8 |
人体场强kV/m | <15 | <15 |
面部场强kV/m | <240 | <240 |
人体电流kV | <50 | <50 |
1、静电感应
无负荷的导体,在工频交流电厂中能感应一定电位,称静电感应。绝缘架空地线的电压往往在千伏以上,甚至达至几万伏电压,如果人站在零电位处接架空地线就会发生电击,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因此为防止因绝缘架空地线的感应电压造成人体伤害事故,《安规》规定:“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m的距离,如需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应用接地线将其可靠接地或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
2、悬浮电位
在电场与大地绝缘的导体,都会因其与大地简的电容耦合,产生感应电位。感应的强弱与导体大小和所处的位置等因素有关,称悬浮电位。
七、带电作业安全技术
1、过电压及保护:
(1)电力系统过电压
a、由于外部(雷电)和内部原因(故障、操作等),电力系统会出现持续时间较短的电压升高,称之为电力系统过电压。
b、由于过电压持续时间虽然很短,但其幅值很高,可能为正常工作相电压的数倍以上,因而是电力系统的运行设备和带电作业人员的主要威胁之一。所以在选择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绝缘工具的有效长度、作业方式时,更是必须将过电压危害作为主要防范对象,以确保作业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
2、外部过电压:
外部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通常是指大气中的雷电活动引起的异常电压。如:雷电、雷击。
3、内部过电压:
当电力系统内进行开关操作或者发生事故使系统内部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力系统将由一个稳定状态过度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由于内部参数发生变化而引发电磁能量的震荡,传递和积累,并导致在此设备上或整个系统出现很高的电压,称为内部过电压。如:线路合闸和重合闸。
4、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时可能遇到最大过电压不发生放电,并有足够的安全裕度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安全距离。包括:(1)最小安全距离(2)最小组合间隙(3)最短绝缘有效长度。
5、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对带电体的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和最小安全作业距离,称为最小安全距离。
(1)最小对带电体安全距离是指作业人员对带电体之间为了确保人身安全所必要保持的最小距离:500kV为3.4m。
(2)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作业人员在导线上进行等电位作业时,人对接地体之间需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500kV为3.4m。
(3)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作业人员在导线上进行等电位作业时,要对另一相导线保持最小的相间的安全距离,500kV为5.0m。
(4)最小安全作业距离是指作业人员进行带电作业时,总会有一些作业动作,所以最小作业距离:500kV为5.0m+0.5m=5.5m。
6、最小组合间隙:最小组合间隙就是为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所必须保持的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即:跨三短四,等于4.0m。注最新数据:3.8m。
7、最短绝缘有效长度: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最大过电压不发生闪络、击穿,并有足够的安全裕度的绝缘尺寸,叫有效绝缘长度。即:500kV为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