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国网公司2011年基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为目标,以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为手段,抓好“三强化”(强化规程规范执行、强化通用条件落实、强化工艺标准应用)管理措施的实施,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实现“三提升”(提升设计质量、提升设备质量、提升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认真总结2010年“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专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对照标准,查找差距,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确保“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以下简称“质量提升年”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制定开展“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二、活动重点
(一)落实管理责任,提高质量意识
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质量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公司、分公司、项目部、施工队质量管理职责,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每一个质量控制环节。通过强化质量管理责任和工作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工程质量相关方的管控,促进其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确保管理责任到位;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竞赛评比、考核评价等手段,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二)加强制度标准执行,提高质量工作水平
加强质量工作制度,以及工程质量标准、规范(以下简称“制度标准”)的管理,全面总结近年来相关“制度标准”的执行效果,结合国网和上级公司基建管理的最新要求,在对现行基建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加快“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形成管理职责明晰、流程清晰合理、工作标准明确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以及内容完善而不交叉、覆盖全面而不重复的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类企业标准体系。加大“制度标准”的执行考核,在质量巡检活动中,加强对“制度标准”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确保质量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三)加强关键环节管控,提高质量工作效果
一是加大质量培训管理。明确质量培训要求与考核标准,公司和项目部分级组织开展质量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确保所有质量管理人员熟悉质量管理制度(标准),施工人员掌握质量工作要求、工艺标准。二是加强对工程设计资料会检及消化、设备材料到场检验、隐蔽工程及施工阶段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管控,要着力加强低电压等级工程质量管理。三是强化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确定2011年质量通病防治重点,开展质量通病量化考核;严肃工程质量事故、缺陷责任追究。四是强化过程质量管控。通过探索远程视频监控、全面应用数码照片管理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提高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化水平。五是深化国网公司“标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本公司“标准工艺库”、“典型施工方法库”,明确“标准工艺”考核要求。六是强化质量后评价工作,开展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严格按业主计划、按标准开展工程达标投产、优质工程创建工作。七是加强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总结、宣传“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经验,通过网络、现会议等方式宣传、交流质量管理经验。八是按要求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要求组织阶段性质量监督活动,规范各级质量行为和责任,保证工程质量。
(四)认真落实《“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措施》
为确保“质量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结合2011年公司基建任务的要求及管理特点,制定《“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细则》。强化前期策划、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质量管理的重点措施。重点分析公司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结合2011年工程情况,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活动国网公司和华东电网、上海电建公司各项要求的落实,扎实推动公司“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2月20日—3月20日)
1. 在全公司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电网基建〔2011〕226号文件,学习《“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指导意见》和“重点措施”,提高思想意识,成立“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按照领会会议精神,分析公司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制定公司《“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细则》。
2.召开公司“质量提升年”活动专题会议,对“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活动进行全面布置。各分公司、项目部要根据国网公司“指导意见”及“重点措施”,在个工程现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
3.召开公司工艺创新和质量管理交流会议,落实“质量提升年”活动具体要求,对在建工程标准工艺执行、工艺创新、质量管理的经验进行交流,推进“标准工艺”的深化应用。
(二)实施推进(3月21日—10月31日)
在全公司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结合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握影响质量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各在建工程执行情况的检查,落实“重点措施”的各项管理要求;结合各工程的施工进展,落实“重点措施”的相关具体要求。
(三)检查督导(5月21日—10月31)
在“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推进期间,公司开展活动和专项督查工作,配合上级公司的检查、质量交叉互查、流动红旗竞赛、达标投产考核、优质工程评选等工作对公司在建工程“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检查,评估“重点措施”落实情况及 “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效果。
(四)总结提高(11月1日—12月31日)
对“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在分析评价取得的成效、总结固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查找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巩固成果、提升水平的具体措施,并将相关工作与2012年质量管理工作策划有机衔接,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宣传,认识到位。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是落实国网公司“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发展质量”工作要求,落实2011年公司基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强化基建质量薄弱环节管理、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工程建设质量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牢固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的意识。通过会议动员、学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宣贯“质量提升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点措施要求,通过开展为质量管理献计策、“质量在我手中”征文、质量知识竞赛、工艺技能比赛等具体活动,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在公司网站及“华电之窗”、“工会信息”、“工程简报”、“安全简报”等宣传平台,开展活动宣传和报道,编发活动简报,营造活动氛围、交流活动经验,引导活动深入开展。在施工现场和项目部醒目位置张贴活动宣传标语,宣传栏张贴活动文件、重要意义、实施细则、评价细则等内容,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二)加强领导,组织到位。公司成立“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汪胡根任组长,副总经理仲阳、陈茂平、总工程师汪孔屏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成员包括工程管理部全体人员,具体负责“细则”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工作。建立活动监督指导的常态机制,做到“有检查、有整改、有记录”,有序推进动员部署、实施推进、检查督导、总结提高各阶段的工作。各分公司/项目部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周密组织,精心部署,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加强策划,措施到位。要对照 “重点措施”,把握“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要点,在总结和推广成熟的工作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本单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握影响质量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制定具体措施,确保“细则”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标,确保每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统筹兼顾,确保活动与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四)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要以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突出强调工作实效,坚决反对工作形式化、表面化。要高度重视发现问题的整治,既要闭环管理,又要举一反三,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手段。要强化质量工作的执行力,要在认真领会、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法,细化质量管理要求,提高制度执行效果。各项目部要严格落实国网公司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重点做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落实、“标准工艺”推广应用及工艺创新等工作。
(五)加强指导,有序推进。在“质量提升年”活动动员部署阶段,重点要做好“细则”的编制工作;在实施推进阶段,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活动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取得预期效果;在活动总结提高阶段,要认真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广经验,认真分析质量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并落实进一步提升质量水平的具体措施,从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制度、健全质量措施、规范质量行为等方面建立常态机制。
五、评价考核
为推进 “质量提升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将依据国网公司《“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评价细则》组织开展阶段性自评价,并于 11 月 30 日前完成活动的自评价, 12月5日前将自评价结果报华东电网、上海电建公司。采用结合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组织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项目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公司年度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附件1
“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措施
一、强化质量规程规范执行,提升设计质量
第一条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总结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基建管理的最新要求,在对现行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框架体系,逐步形成职责更加清晰、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要求更加明确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第二条 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类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对公司现行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的辨识,对公司现行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查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内容完善而不交叉、覆盖全面而不重复的工程建设质量类企业标准体系。参加或参与国网公司相关标准的修编工作。
第三条 加强公司在用质量文件目录管理。根据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现行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与验收质量标准目录》,及时对照梳理本单位相关质量文件,检查指导工程项目及时更新质量文件。各工程项目部要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强化质量文件有效性的检查。
第四条 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工作。根据要求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培训班,学习国网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思路、管理工作要求、以及新修订的达标投产考核、优质工程评选等质量管理制度;公司组织对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管理工作要求落实等进行培训,确保相关质量人员熟悉本专业相关质量文件,提高执行规程规范的能力和自觉性,切实抓好质量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及工作要求落实;各项目部要结合工程进展和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系列光盘等培训资料,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推动“标准工艺”成果的深化应用。
第五条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按《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有关要求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指导,保证相关要求落实到位。项目部对照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对施工创优实施细则等质量指导文件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无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现象。
第六条 强化制度标准执行考核。结合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质量制度执行和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的检查,纠正质量制度执行不彻底、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提高制度执行效果,促进质量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通用条件落实,提升设备质量
第七条 强化自购设备、装置性材料采购管理。进一步强化采购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设备、材料通用条件采购。
第 全方位强化设备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设备技术条件,加强设备到场管理,执行设备安装各项技术要求。结合本单位设备质量管理现状,明确项目部与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确保职责到位、管理到位。
第九条 全过程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加强设备现场安装工艺控制,保证设备安装环境条件,认真落实现场防尘、防潮等措施,严格执行安装程序和工艺要求,严把设备现场安装质量关。强化电气试验、调试管理,编制电气试验、调试专项质量控制方案,规范电气试验项目、明确调试工作质量,保证设备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按照合同及相关要求参加进场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置。开展质量回访,排查运行过程中暴露的与施工相关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制定并落实消除缺陷的措施,认真研究并落实改进设备质量的措施,持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三、强化标准工艺应用,提升施工质量。
第十条 加强质量工作监督指导。坚持每月开展质量巡视活动,及时点评通报在建工程质量情况,促进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在工程项目的落实;适时按要求组织流动红旗竞赛、召开质量管理现场会等活动,强化质量管理经验的交流。项目部要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项目质量自我控制能力和质量工作水平,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避免恶劣天气施工、抢工期等现象。
第十一条 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手段应用。积极探索应用视频监控、信息管理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施工过程质量的跟踪检查,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质量信息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效率。项目部要严格按《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开展数码照片的采集与管理工作,强化对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管控,促进施工一线全面落实施工质量规范、工艺要求,提高过程质量控制的水平。
第十二条 深化“标准工艺”应用。按要求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库”修订和“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库”完善工作,分析国网公司2011年重点推广的30 项“标准工艺清单,”促进“标准工艺”在公司范围的分步实施和深化应用。在公司年度质量管理策划中,明确“标准工艺”推广应用工作计划,加大对过程检查指导,落实考核工作要求。各项目部要认真开展“标准工艺”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在质量管理指导文件中明确“标准工艺”应用内容,并结合工程特点积极开展工艺改进与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典型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在网省公司确定的“标准工艺”示范工地,项目部严格按要求、标准推广应用“标准工艺”成果,并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工艺创新,注重成果总结,充分利用参观交流等方式发挥示范工地的带动作用。
第十三条 加强质量通病整治工作。认真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根据国网公司2011年重点整治的60项质量通病,制定公司质量通病防治重点措施和工作计划,确定“质量通病整治率”量化考核指标,促进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逐年减少质量通病的目的。公司建立质量通病整治工作考评制度,全年分2次,项目部每季度分析总结质量通病防治效果。
第十四条 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利用公司办公网络平台,以信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要及时收集、分析、通报各类质量活动中发现的工作经验及问题,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对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治理。对照公司质量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组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提出并落实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十五条 加强在建工程达标投产工作。项目部要严格国网公司新版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规定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开展达标投产工作,要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标准执行到位,公司将开展相应的检查和督促。
第十六条 加强优质工程评选管理。严格按国网公司2011版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开展优质工程创建工作,严格按计划和要求完成优质工程申报工作。项目部要树立策划在先、过程创优、一次成优的理念,切实提高工程创优水平。
第十七条 加强质量综合评价管理。结合上海电建公司对标检查和公司本部对标自查工作,细化分解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指标,对在建工程项目开展质量管理动态评价,督促项目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附表1、2011年重点推广的“标准工艺”清单(30项)
附表2、2011年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清单(60项)
附表1
2011年重点推广的“标准工艺”清单(30项)
序号 | 工艺编号 | 工艺名称 |
变电土建工程 | ||
1 | 010******* | 建筑内墙—墙面抹灰 |
2 | 010******* | 建筑内墙—内墙涂料墙面 |
3 | 010******* | 建筑内楼地面—水泥地面 |
4 | 010******* | 建筑内楼地面—贴通体砖地面 |
5 | 010******* | 建筑内楼地面—抗静电活动地板 |
6 | 010******* | 建筑外墙—外墙涂料墙面 |
7 | 010******* | 建筑外墙—外墙贴砖墙面 |
8 | 010******* | 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 |
9 | 010******* | 建筑屋面—卷材防水 |
10 | 010******* | 建筑排水—地漏 |
11 | 010******* | 设备支架及基础—现浇混凝土基础 |
12 | 010******* | 主变压器—现浇清水混凝土主变压器基础 |
13 | 010******* | 防火墙—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 |
14 | 010******* | 道路—郊区型道路 |
15 | 010******* | 电缆沟—砖砌体沟壁 |
16 | 010******* | 端子箱基础—端子箱砌体基础 |
变电电气工程 | ||
17 | 010******* | 配电装置安装—软母线安装 |
18 | 010******* | 母线设备安装—引下线及跳线安装 |
19 | 010******* | 进出线间隔安装—箱柜安装及接线 |
20 | 010******* | 电缆管配置及敷设施工—电缆管配置及敷设 |
21 | 010******* | 电缆防火与阻燃—孔洞、管口封堵 |
架空线路工程 | ||
22 | 020******* | 开挖式基础—阶梯基础浇筑 |
23 | 020******* | 原状土基础—掏挖基础浇筑 |
24 | 020******* | 柱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浇筑 |
25 | 020******* | 基础防护工程—保护帽浇筑 |
26 | 020******* | 杆塔组立—角钢铁塔分解组立 |
27 | 020******* | 跳线制作—软跳线制作 |
28 | 020******* | OPGW引下线安装—铁塔光缆引下线安装 |
29 | 020******* | 接地安装—接地作 |
30 | 020******* | 塔位牌—塔位牌制作与安装 |
库》相对应;应对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的相应“工艺标准”
检查,低于标准则视为不满足。应对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的相应“施工要点”检查,特殊情况应有合理解释,否则视为不满足。
附表2
2011年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清单(60项)
序号 | 质量通病名细 | 主要表现形式 | 备注 |
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 |||
1 | 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 | 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责任主体、工作流程等不满足现行文件要求 | |
2 | 质量管理数据填报不及时、不准确 | 未按公司要求,及时填报满足达标创优条件项目,或参建主体、开竣工时间等参数填写不正确 | |
3 | 日常质量管理指导不到位 | 未按公司要求组织开展质量巡视、点评通报等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 |
4 | 引用质量管理制度、标准 规范不正确 | 项目质量管理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引用非有效版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等 | |
5 | 质量管理文件编审批不规 范 | 项目质量相关文件编审批责任主体、签字、日期等不满足规定要求 | |
6 | 质量控制文件有明显错误 | 项目质量管理文件、作业指导文件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甚至与工程实际不一致等 | ★ |
7 | 施工记录不真实 | 施工记录、监理记录等明显偏离测量误差;或者不实测实量、直接引用设计数据,精度误差明显不合理等 | ★ |
8 | 主要原材料(钢筋、水泥) 等不具备可追溯性或可追 溯性差 | 主要原材料进场数量(或检查试验数量)与实际使用量不对应,使用部位、数量等记录可追溯性不强 | |
9 | 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不 真实 | 存在与其他工程共用、后期制作等弄虚作假现象 | ★ |
10 | 质量验收不严格、不规范 | 施工三级自检、设备进场验收、中间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控制环节不严格,存在同一问题在不同级别验收重复出现的现象。 | |
变电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 |||
11 | 建筑物渗漏水 | 建筑屋面、窗台、墙面及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存在渗漏水现象,或存在渗水痕迹 | ★ |
12 | 设备渗漏油 | 主变、高抗等充油存在渗漏油现象,或存在渗漏油痕迹 | ★ |
13 | 建(构)筑墙地面裂缝 | 建(构)筑物墙地面、散水等处、防火墙、围墙等存在裂缝 | ★ |
14 | 道路裂缝 | 进站及站内道路存在裂缝 | |
15 | 设备基础裂缝 | 主设备、端子箱基础等存在焊接、二次抹面、养护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裂缝 | |
16 | 建筑外墙抹灰层空鼓、龟裂 | 建筑外墙抹灰层存在较大面积空鼓、龟裂 | |
17 | 基础二次饰面 | 主设备及端子箱基础采用贴面砖、表面刷浆、刷涂料等方式进行缺陷掩饰 | ★ |
18 | 基础破损、跑模 | 因模支护不牢固造成基础跑模,以及成品保护不到位导致基础破损 | |
19 | 建筑与电气设施不匹配 | 设备基础与设备尺寸明显不匹配,或埋件不可用、预留孔洞与设备不匹配、设备位置冲突等 | |
20 | 基础积水 | 主变、高抗、GIS等基础等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或设计不合理,导致基础表面排水不畅而导致明显积水 | |
21 | 地面不均匀沉降 | 回填土未夯实等原因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 | |
22 | 建筑插座安装不规范 | 安装位置、高度不规范,以及火线、零线设置不正确 | |
23 | 沉降缝设置不规范 | 构(建)筑物沉降缝设置、充填不规范,或采用不锈钢板等材料进行表面遮盖 | |
24 | 沉降观测设置不规范 | 沉降观测部件制作、安装不规范 | |
25 | 接地体焊接不规范 | 主接地体、接地引下线等各类接地体焊接长度、外观质量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 ★ |
26 | 设备安装缺件 | 各类设备安装缺少部件、螺栓,接地端子缺少弹簧垫等 | ★ |
27 | 螺栓安装不规范 | 螺栓安装不出扣、未紧固、或与构件安装不紧密 | ★ |
28 | 设备及安装螺栓生锈 | 因设备制造、安装等原因导致设备及安装螺栓生锈(非个别现象) | |
29 | 构件外观质量存在明显缺陷 | 构支架等构件镀锌质量差(存在锌瘤、锌疤、露铁等明显缺陷),或因施工造成损伤 | |
30 | 电缆敷设不规范 | 动力电缆与通信电缆无措施混放,电缆施放交叉无序,电缆承受外力,电缆沟容量、电缆支架承力等与施放的电缆不匹配等 | |
31 | 电缆封堵不规范 | 该封堵处未封堵、封堵不完整、封堵材料老化脱落、封堵工艺差等 | |
32 | 电缆二次接线不规范 | 端子排上接线存在缺失螺丝或不坚固,不同截面芯线插接入同一端子同一侧,一个端子同一侧接线数超过2根,备用芯裸露等 | |
33 | 电缆沟积水 | 电缆沟局部积水,排水不畅,有淤泥等杂物堆积 | |
34 | 静电地板铺设不规范 | 静电地板水平度超标,破损、翘曲,底部支撑不可靠 | |
35 | 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不 | 同构(建)筑物间未留置变形缝建(构)筑物与台阶、散水等未留置变形缝 | |
36 | 设备垫片安装不规范 | 垫片安装随意,超出三片安装垫片或垫片安装不牢固 | |
37 | 压接管不满足规范要求 | 设备线夹、母线压接管等压接部位弯曲度超标,飞边等未处理等 |
38 | 尾线朝上的线夹未设排水孔 | 尾线朝上的线夹未设排水孔 | |
39 | 端子箱、屏柜等柜间接地 联线缺失 | 未设置或断裂、脱落等 | |
40 | 控制台内线缆凌乱 | 控制台内的电源线、网络线、视频线等未整理,凌乱 | |
线路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 |||
41 | 基础裂缝 | 铁塔基础存在混凝土养护不良、二次抹面等造成的裂缝、冻害 | |
42 | 基础二次饰面 | 铁塔基础采用表面刷浆、刷涂料等方式进行缺陷掩饰 | ★ |
43 | 基础及保护帽破损、跑模 | 因模支护不牢固造成基础跑模,以及成品保护不到位导致基础破损 | |
44 | 基础及保护帽外观质量差 | 存在露石、蜂窝,以及较严重的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 | |
45 | 基础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 | 基础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小于设计值的1%) | ★ |
46 | 基础防沉层设置不规范 | 基础埋入泥土中、回填土明显沉降等 | |
47 | 螺栓使用不匹配 | 螺栓以小代大,或随意代用 | |
48 | 塔材制造质量不良 | 塔材焊接、镀锌等外观质量存在缺陷 | |
49 | 螺栓安装不出扣 | 螺栓安装不出扣、不紧固、或与构件安装不紧密 | ★ |
50 | 螺栓出扣过长 | 螺栓露扣长度超过20mm或10扣 | |
51 | 螺栓紧固不到位 | 不紧固、或与构件安装不紧密 | |
52 | 铁塔辅材弯曲、变形 | 铁塔辅材明显弯曲、变形 | |
53 | 铁塔联板等火曲件与塔材 接触不紧密 | 铁塔联板等火曲件与塔材有明显间隙 | |
54 | 铁塔主材与塔脚板结合不 紧密 | 铁塔主材与塔脚板间有明显间隙 | |
55 | 压接管不满足规范要求 | 直线管、耐张管等压接部位弯曲度超标,飞边等未处理等 | |
56 | 引流线安装工艺不美观引流线不顺直、线间距误差大等 |
57 | 间隔棒、防震锤等安装不 规范 | 安装位置、距离等不满足规范要求,安装不牢固等 | |
58 | 接地体焊接不满足规范要 求 | 接地体搭接长度、防腐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 ★ |
59 | 接地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 | 接地敷设、埋深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 ★ |
60 | 各类标牌安装不规范 | 用铁丝绑扎、或用脚钉固定等 |
1.本表根据国网公司2010 年“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专项活动”工作总结,结合2010年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通病整理而成。
2.备注中有“★”的作为2011度优质工程评选考核的“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将在相关文件中将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