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论文探讨了识谱教学的重要意义和识谱教学的创新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中,识谱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第一课,因为乐谱是人与音乐的交流的语言,是能够深入学习音乐的理论环节,是了解音乐内在层次内涵的必要途径,正是如此,识谱教育才显示出其弥足重要的地位,对于音乐的学习者和专业音乐家有着基础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基础音乐识谱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确实学生对乐谱知识的吸收能力差、排斥和效果差的表现,这一方面由于乐谱本身较高难度和枯燥特点,另一方面也与识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息息相关,如何在当代及未来建立更人性化、更科学以及更符合时代特色的识谱教学将是社会和教学者不断努力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音乐;审美;识谱教学;创新;
Study on Music Score Teach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music is the first lesson the students have to face, because the score is the human and the music language, is able to deeply study theoretical aspects of music, music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er level connotation, it is so, music education has shown its important status, hav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idance for music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musicians. However, the knowledge spectrum show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 is the student difference, rejection and the effect is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basic music at present,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the music itself more difficult and boring,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methods and means of reading teaching are closely related, how the contemporary and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more humane,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reading teaching will be the teaching of social and continuous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 Music; Taste; Music Score Teaching; Innovate
引言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部分,识谱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音乐知识传达还是学生更好感受和掌握音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和更好的创作音乐作品。如何构建良好乐谱知识教学体系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包括教师对学生识谱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社会给予的方法建议、国家给以的引导等,从方方面面来看都体现了识谱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因此有关研究识谱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都具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乐谱的复杂性,识谱教学在目前当代基础音乐的教学中一直呈现出成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本文着重探究识谱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通过探讨识谱的作用来反映识谱在学生认知音乐种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得到社会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音乐学习者爱好者的重视;其次,通过对现当代基础音乐识谱教学的特点分析,在经过了实践的考验后识谱教学的成果中找到其可取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提出在教学定位、教学实践以及五线谱与简谱抉择方面的创新方式探讨;最后,根据文章总结的识谱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呼吁大家在重视识谱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做出相应的行动,不断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构建简而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1. 识谱教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音乐教育中,识谱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第一课,因为乐谱是人与音乐的交流的基本语言,是能够深入学习音乐的理论环节,是了解音乐深层次内涵的必要途径,因此,识谱教育在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音乐的学习者有着基础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意义。
1.1 识谱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
乐谱是指音乐的书面表达方式,乐谱是音乐的基本语言,它是人感受音乐的工具,识谱是人与音乐实现交流的必要途径,识谱教学的目的是以视唱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符、节奏、调性等基本音乐知识。因此,识谱教学是掌握音乐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开启音乐大门的关键钥匙。识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去认识更多的音乐,充分地感受各种音乐带来的魅力。
1.2识谱是认识音乐的重要理论环节
音乐的学习和呈现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是有着特定的过程的。无论是作曲家、表演者或者学习者都需要首先对音乐本身有了解,做详尽的综合分析、认真的感受认知,最后才到创作、表达和掌握的实践过程。整个音乐活动过程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讲具有着理性到感性的特点,其理性就体现在音乐表演者需要对乐谱理性分析后的才能完成优秀的表演。通过识谱可以使音乐学习者和表演者对音乐的理性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其音乐活动水平。因此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识谱是初级阶段也是认识和掌握音乐的的重要理论环节。
1.3 识谱是深层次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
音乐的审美是人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评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包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深层内涵的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资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培养的结果,它是外部音乐艺术的与自我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音乐的审美过程,需要经由人的感官对音乐艺术形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通过体验、认识和积累也可以不断提升音乐学习者和音乐表演者的审美水准。识谱教学不单单的技术理论课,更加起到了内心听觉的提示作用。音符的高低、节奏的速度、节拍的律动,这些脱离不了人主观听觉的来感知。例如在多声部视唱中,就需要学生有多声的音乐思维才能更好的参与和控制。又例如在欣赏交响或者合唱时,若欣赏者能主动地、理性地感受音乐。那么其更能够有丰富的人生和音乐双方面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达到音乐的升华。
2. 基础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期,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推行开来,音乐课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重视,教育部制定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着重在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理念。
2.1新课标识谱教学定位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了音乐教学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其中结合低龄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习心理特征摒弃了早期音乐教学的专业性和理论化偏多的问题。着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识谱技能的专业性,降低了音乐理论部分内容的难度,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2.2当前识谱教学方法
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的音乐教学内容偏向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四个主要方向,并且将它们紧密的联系起来。其中,把识谱教学的比重大大的减少,着重识谱教学与听、唱等音乐活动相配合教学,这就使得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提高。
另一方面从识谱技能教学的方法上来看,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当代的音乐教学重点强调 “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要求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乐谱。新的音乐教学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识谱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避免了学生对乐谱难度障碍的抵抗和排斥。
从当代的音乐教材上来看,识谱作为音乐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在整编和安排上显示出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新教材上将乐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巧妙的融入至音乐实践活动当中,使得学生对于乐谱的接收情况更有效率,也能发挥学生学习乐谱的能动性。
3. 识谱教学优化探讨
从我国颁布的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识谱教学的已经发生的良性转变,例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向重视情感体验过渡、识谱技能教学又单一性向多元化融入转变、识谱学习更趋向于音乐的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以及针对中小学生的接收能力识谱教育从以前的专业性转向基础性等。这些趋势都反映出我国在音乐识谱教育中的探索和创新。识谱教学要符合时代性就需要更全面的考量当代学生本身和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使音乐为学生所感受,带来愉悦感以及促进新的音乐创作,而不是被乐谱所。
3.1教学目标定位
识谱是与音乐沟通的必要途径,识谱教育是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有效手段,因此识谱教育是音乐课不可缺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使枯燥、具有难度的乐谱知识普及、科学、简单有效做到更好的传达才是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新的识谱教学应该具有重点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即摈弃过去的重视音乐理论的教学观念,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简单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课堂中其他音乐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对识谱教学的重视和教学方法的得当。
3.2实践方式探讨
传统的识谱教学以训练读和写为主的,在新课标提出的向听和动的形式进行识谱教育,已经逐步的体现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乐谱学习的优势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在歌唱、器乐、欣赏等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音乐活动中,使其能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识谱,学生在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又升华了对音乐理性上的提高。
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创新识谱教学可以尝试以下的几点方式。
在整体上,可以实施“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先聆听和跟唱可以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引导学习者,使学生对歌曲轮廓有了大致的了解再逐渐开始其识谱学习,这是一种强调审美体验的音乐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倡学生们学习一些简易的乐器。因为乐器的表演与乐谱的联系是最为深刻的,而学生在获得成就的同时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可以提高对于音乐甚至乐谱的学习兴趣,是识谱教学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识谱教学应参与到课堂中其他音乐活动之中。在目前的识谱教学中音乐教师习惯于将乐谱知识单独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环节,这就导致了其显现的枯燥和生硬。因此,把识谱教学与音乐欣赏,试唱和演奏或者音乐游戏中植入,可以营造愉悦课堂环境,获得显著的识谱效果。
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偏向于识谱技能的掌握,这样就显著的标注了学生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从小获得的音乐评价中丧失了去音乐的兴趣和自我的否定,因此提倡多元化的识谱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差异,区别性的进行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的识谱教学。允许学生用来识谱,根据不同学生的提出具体要求。
3.3五线谱与简谱的抉择
在五线谱和简谱抉择上,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偏向的学生特点,两者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教学意义。我国中小学生目前进行着简单明了的简谱普及,对复杂的五线谱的学习仅仅作为常识了解的目的就可,简谱具有便于学习和掌握、易于识记和运用、以首调的形式出现,能促进音乐旋律感的生成的特点。这也是符合中小学学生能力的接受范围的考量。而对于有乐器爱好的中小学生或者音乐专业青年学生来讲,五线谱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涉猎更广阔的音乐环境。因此五线谱与简谱的抉择是具有针对性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采用的是双谱制,可以根据各学校各班级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音乐课识谱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已经逐渐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行而有效的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应有的现实成果,需要国家、社会探讨和音乐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
4.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直接的接触者首先要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识谱只是教学手段的正确观念,对音乐的教学抱有充分的热情的基础上分析对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接受能力作为依据,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手段。目标在于从整体上充分考虑音乐教学内容各个环节的适当安排和识谱教学在其中植入和合理性、高效性。使学生获得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的双重提升。
4.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最大、最佳程度掌握乐谱,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找寻引起学生良好反映的活动就显现出其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和家长以及周边人的认同和鼓励,又譬如鼓励学生学习对某种乐器,换一种方式使得学生去接触识谱。或者通过组织具有意义的歌唱比赛、乐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课堂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环节来调动学生识谱能力掌握的兴趣。
4.3构建简而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针对中小学生作为一种复杂和枯燥的内容,非常容易受到学生的 排斥和抵触,倘若没有精心的教学方法安排和设计,识谱教学给学生可能造成对音乐课的恐惧和对音乐艺术本身的兴趣缺失。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当不断总结汇总现当代识谱教学的优势和弊端,制定对青少年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例如,音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课程中也可以安排巧妙的识谱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在弹奏曲子的过程中放大、突出音调、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来自我感受,再讲枯燥的乐谱知识实施教学。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审美感受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而如何良好的开始音乐的学习之旅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都是建立在乐谱的读识基础上的,识谱教学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对音乐内在深层内容理解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对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基础音乐识谱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确实学生对乐谱知识的吸收能力差、排斥和效果差的表现,这一方面由于乐谱本身较高难度和枯燥特点,另一方面也与识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息息相关,如何在当代及未来建立更人性化、更科学以及更符合时代特色的识谱教学将是社会和教学者不断努力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邱丹红.乐谱的历史演变及其形式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6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7
[4]张万莲.识谱教学策略浅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8
[5]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之一[J].中国音乐教育,2002.04
[6]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