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创设学生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扶得过死,引得过细,使学生成为执行老师命令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总数:
3课时
备课分工:
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1课时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1课时
分类与整理的练习…………………………………… 1课时 |
教学内容: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 例1 | 主备人: | 修改及补充 |
教材简析: 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教材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学情分析: 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 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与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感知分类,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汇报,还可以按颜色分。 3、认识统计图 课件出示如下图
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4、提问: (1)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三、巩固知识, 学会应用 1、练习七第1题,把车涂上颜色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2)学生完成涂色活动,把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练习七第3题词按树叶种类分类,再涂一涂、填一填。 (1)问:中间的统计图是按什么给这些树叶分类的? (2)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个?涂一涂。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6页 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
教学内容: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 主备人: | 修改及补充 |
教材简析: 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并让学生自选标准,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看懂统计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应用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1)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四、总结归枘,建构提升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 男 | 女 |
人数 | 6 | 6 |
大 人 | 孩 子 | |
人数 | 8 | 4 |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7页 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
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练习 | 主备人: | 修改及补充 |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并在整理过程中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整理)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统计思想。 练习重难点: 重点:体验和感知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练习用具: 课件 练习过程: 一、复习 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2)用图表示的分类结果真清楚呀。 (3)我会看统计图了。 (4)我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结果了。 3、师生共同小结。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提问: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3)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4)根据上面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5题 (1)第一个问题至少有两和分法: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按两只脚和四只脚的分。学生完成。 (2)让学生根据结果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指生说一说。 (2)学生完成统计表。 (3)教师读题,学生口答。 (4)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口答。 4、练习七第7题 让学生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 三、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的知识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8页 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