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型户内真空断路器的出厂检验。
2.检验依据
GB1984-2003<交流高压断路器>,产品技术条件,制作规范及产品图样。
3.断路器装配信息
3.1应填写以下内容
a)工令号 b)装配工 c)配线工 d)型号规格 e)产品编号
3.2真空灭弧室
a)制造厂 b)规格型号 c)编号
3.3操动机构
a)操作电压 b)合闸电压 c)防跳 d)脱扣器
4.整机磨合试验: 额定电压下分合操作500次
检验方法:按5结构检查测量触头开距,超程,并测量分闸臂与半轴扣接量在1-2mm范围内,所有转动部分进行润滑,然后按照接线图接线,进行整机磨合,不得出现动作卡滞,紧固件松动现象,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5.机构检查
相间中心距:210±1mm(275±1mm)
用600mm盒尺测量AB和BC相触臂筒中心距
触头开距:9±1mm 超程:4±0.5
超程检测方法:用0-150mm深度尺,当机构处于合闸状态时,测量框架底面到拉杆的距离,记为A.然后用压杠套在主轴上,往下压直到灭弧室动静触头开好接触(通灯似响非响)时,测出的数值记为B.
A---B=超程。
开距检测方法:用0-150mm深度尺.当机构处于分闸状态时,以机构框架底面为基准面,测量框架至拉杆断面的距离,记为C,然后用压杠套在主轴上,旋转压杠直到动静触头刚好接触(通灯似响非响)时,数值记为B. B---C=开距
开距和超程在整机磨合前后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要满足要求。
6.机械特性
序号 | 检验项目及要求 | 序号 | 检验项目及要求 |
1 | 合闸弹跳≤2ms | 5 | 平均合闸速度0.7±0.2 m/s |
2 | 合分不同期性≤2ms | 6 | 合闸时间 ≤100ms |
3 | 分闸反弹≤2mm | 7 | 分闸时间 ≤60ms |
4 | 平均分闸速度:1.1±0.2 m/s |
7.机械操作
序号 | 检验项目及要求 | |
1 | 手动储能,手动分合闸操作,各5次 | 合 分 正 确 可 靠 |
2 | 额定电压下合分闸操作30次 | |
3 | 110%额定电压下合闸,120%额定电压下分闸各5次 | |
4 | 直流80%交流85%额定电压下合闸,直流65%交流85%额定电压分闸各5次 | |
5 | 额定电压下“分-0.3s-合分”操作10次 | |
6 | 30%额定电压连续分闸3次,不得分闸 |
8.接线检查: 控制回路和辅助回路
检测方法:按二次接线原理图,二次接线图通电试验,各回路动作正常。标识线号清晰,接线牢固可靠。
9.脱扣试验
检查方法:按试验车,大电流发生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接线,把互感器的二次接到脱扣器上,使其能产生5A的电流,当机构合闸后对每个过流脱扣器实施100%-110%额定脱扣电流进行5次分闸操作,能可靠分闸,90%及以下的额定脱扣电流进行5次分闸操作,不得分闸。
10.合闸闭锁试验
检测方法:控制回路没有通电,手动不能合闸,控制回路通电后,合闸闭锁电磁铁吸合,断路器才能合闸。在合闸状态下,合闸闭锁电磁铁不能吸合,在分闸状态下,合闸闭锁电磁铁吸合。
11.防跳试验
检测方法: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使合闸回路长期通电,手动或电动分闸后断路器不能合闸。
12.整机配柜试验
检测方法:断路器配上底盘车后,推入中置柜中,插上电源,在试验(工作)位置,试验(工作)位置灯亮,且工作(试验)位置灯不亮,按分合闸按钮各5次,断路器能正常合分闸;在合闸状态下,断路器应不能摇离试验(工作)位置,只有在分闸状态下,断路器才能摇进(摇出)工作(试验)位置;在未到达工作(试验)位置时,断路器不能合闸,且位置指示灯不亮;当中置柜的接地开关合上后,断路器不能摇进工作位置。
13.工频耐压试验
序号 | 检验项目及要求 | |
1 | 相间,相对地,断口 1min 42KV | 无击穿,闪络现象 |
2 | 控制回路及辅助回路1s 2000V |
a)断路器合闸状态 施加电压在A,B,C相端子上,外壳和总地线相接
b)断路器合闸状态 施加电压在B相端子上,a,c和总地线相接
c)断路器分闸状态 施加电压在A,B,C三相端子上,a,b,c和总地线相接
d)控制回路,辅助回路 施加电压在每仪端子上点试,总地线和外壳相接
14.回路电阻
固封
额定电流(A) | 630 | 1250 | 1600 | 2000-2500 | 4000 |
回路电阻(µΩ) | ﹤25 | ﹤25 | ﹤25 | ﹤25 | ≤20 |
额定电流(A) | 630 | 1250 | 1600-2000 | 2500-4000 |
回路电阻 (µΩ) | ≤50 | ≤45 | ≤35 | ≤25 |
15.外观检查
检测方法:查看表面有无锈蚀,涂层是否均匀,零部件有无损伤现象,断路器应有摩擦接地,各种标识位置正确无误,且粘贴可靠。
铭牌参数强制内容如下:
a)制造厂 b)产品名称及型号 c)额定电压 d)额定电流 e)额定断路开断电流 f)额定操作顺序 g)制造年月 h)出厂编号 i)标准代号 j)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16.包装检查
检测方法:按包装规程有关规定逐项检查,所要求装箱物品应无损伤,并且牢固固定在包装箱内,与装箱单内容一致.
17.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记录方法:应记录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包括元器件与规范表不符,最终处理结果,最后有质检员判定该设备是否合格,该批合同记录装订后交部门保管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