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
设计者:一年级语文组
2019年9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学生:一年级学生
◆学期课时:122课时
◆设计者:一年级语文组
【课程背景】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意愿。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5.学习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逗号、句号等常用标点符号。认识自然段。
7.积累古寺和名言警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学习识字方法,会使用字典学习生字。
3.会思考问题,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并能提出问题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激起学通过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实施内容 | 课时安排 | |
第一单元 | 1天地人 | 1课时 |
2金木水火土 | 2课时 | |
3口耳目 | 2课时 | |
4日月水火 | 2课时 | |
5对韵歌 | 2课时 | |
语文园地一 | 3课时 | |
快乐读书吧 | 1课时 |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2单元 | 1 aoe | 2课时 |
2 iuü | 2课时 | |
3 b p m f | 2课时 | |
4 dtnl | 2课时 | |
5 gkh | 2课时 | |
6 jqx | 2课时 | |
7 z c s | 2课时 | |
8 zh ch sh r | 2课时 | |
语文园地二 | 3课时 |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第三单元 | 9 ai ei ui | 2课时 |
10ao ou iu | 2课时 | |
11ie üe er | 2课时 | |
12 an en in un ün | 2课时 | |
13 ang eng ing ong | 1课时 | |
语文园地三 | 3课时 |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四单元 | 1秋天 | 2课时 |
2小小的船 | 2课时 | |
3江南 | 1课时 | |
4课四季 | 1课时 | |
口语交际 | 3课时 | |
语文园地四 | 3课时 | |
期中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2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五单元 | 6.画 | 2课时 |
7大小多少 | 2课时 | |
8小书包 | 2课时 | |
9日月明 | 2课时 | |
10升国旗 | 2课时 | |
语文园地五 | 3课时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六单元 | 5、影子 | 2课时 |
6、比尾巴 | 2课时 | |
7、青蛙写诗 | 2课时 | |
8、雨点 | 2课时 | |
口语交际 | 1课时 | |
语文园地六 | 3课时 |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七单元 | 9、明天要远足 | 2课时 |
10、大还是小 | 2课时 | |
11、项链 | 2课时 | |
语文园地七 | 3课时 |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第八单元 |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 2课时 |
13、、乌鸦喝水 | 2课时 | |
14、小蜗牛 | 2课时 | |
口语交际 | 1课时 | |
语文园地八 | 3课时 |
过程性检测 |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 1课时 |
检测反馈 | 1课时 | |
综合复习 | 综合复习(一) | 1课时 |
综合复习(二) | 2课时 | |
期末考试 | 套题训练 | 2课时 |
知识系统梳理及期末检测 | 3课时 | |
备注: 单元精读课文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学科知识,第二课时复习 巩固。口语交际教学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安排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有侧重点。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教学挂图、同步阅读、投影片、生字词卡片、同步练习、课外读物等。
二、教学活动
(一)拼音方面
1.对于6、7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二)识字方面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2.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如“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本、识字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4.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5.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阅读方面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对于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4.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结合校本课程《古诗文欣赏》的学习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如《好儿童》.《少年科技画》等儿童课外读物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课程评价】
评价形式及操作
评价形式 | 过程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评价权重 | 40% | 60% |
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养成,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上交情况记录星级量化。
作业上交情况 | 口头作业完成情况 | 课外书阅读情况 |
作业全部上交并改完错,字体工整得5星。 作业全部上交并改完错,书写不够工整加盖3星。 作业全部上交,但还有错加盖2星。 | 1.要求背的内容全部会背得5星。 2.要求背的内容大部分部会读,得3星 3.要求背的内容完全不会,没有星。 | 1将本学期推荐必读课外书和选读课外书都读完,并能在班级做出介绍,汇报得5星。 2只读完推荐的必读课外书并能在班级做出介绍,汇报。得3星。 3推荐的课外书没读完,并能在班级做出介绍,汇报。得2星。 |
(1)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0分)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
学期期末总评,学科总评等级“优”为A,“良”为B,“合格”为C。
所需条件:
1.教师:教师要认真学习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观看公开课视频并及时反思。精心备课,按时教研,做好反馈。
2.学生:上课精神饱满,有纪律性,课下做好预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3.家长:配合好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在家的作业监督和检查工作。体谅老师的辛苦付出,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4.学校:为老师提供合适的教具,保证教师的多媒体正常运行。
5.设备:教师多媒体正常运行,出现问题能及时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