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24:33
文档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说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董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一认识忽视了学生()。A.发展的性B.发展的主体性C.发展的全面性D.发展的主动性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应试教育主要追求单纯以分数为标志的
推荐度:
导读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说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董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一认识忽视了学生()。A.发展的性B.发展的主体性C.发展的全面性D.发展的主动性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应试教育主要追求单纯以分数为标志的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

《综合素质》(小学)

真题及参(精编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说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 董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一认识忽视了学生(   )。

A.发展的性                 

B.发展的主体性                  

C.发展的全面性                  

D.发展的主动性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应试教育主要追求单纯以分数为标志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片面性。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育为首,五育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特别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这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世界观的正确形成。题干中董老师的行为只关注了学生的成绩,没有关注其他方面,忽视了发展的全面性。C项正确。

A项:发展的性表现为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展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思考,只能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获得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发展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数学课上,正津津有味地讲解例题,小雨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想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李老 师眼一瞪,说:“就你聪明!赶紧坐好,认真听课!”下列关于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B.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C.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其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就是重视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以及动手操作。材料中小雨有新的想法,对其批评,没有提到实践能力。C项不属于关于做法的表述,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题干中针对小雨想到的更简便的新方法,的做法是否定批评的,不利于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题干中老师的行为否定了小雨的新想法,不利于小雨的身心发展。从而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思考,只能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获得知识。题干中老师的行为否定了小雨的新想法,没有尊重小雨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 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唐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了矫正 方案并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行动研究                        

B.校本教研                         

C.专业引领                         

D.进修培训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行动研究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由教师自己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自己设计实践方案,边实践边记录情况,了解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修正方案,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题干中,唐老师是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符合行动研究法。A项正确。

B项: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专业引领主要指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教研人员以及理论工作者的专业引领。专家引领的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合作课题研究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进修培训权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在交流经验时说:“尽管我课前已经准备好了教学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灵活地调整了教学策 略。”的做法表明教师的专业实践具有(   )。

A.阶段性                            

B.情境性                            

C.长期性                             

D.发展性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实践的特点。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特点包括内隐性、情境性、工具性以及超越性。其中情境性指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即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育过程是不能复制的,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知识来应对教育过程,教师的实践知识也是无法照搬的。同时,情境性也强调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智慧。题干中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是在随着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未加思索的,是即时的,是在瞬间反思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的情境性。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属于教师专业实践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 依法享有(   )。

A.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B.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C.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D.平等的受教育条件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某小学规定,没有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 一律不准到校上课。该校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B.合法,学校有惩罚学生的权利

C.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D.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题干中,学校对于未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不允许到校上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项正确。

A、B两项:题干中,教师的行为不合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未成年人享有休息娱乐权,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并利用休息和闲暇时间从事与其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或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小学生孙某经常与同学打架,班主任以此为由再也不让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班级管理

B.正确,有利于警示学生

C.不正确,教师不得歧视学生                                      

D.不正确,教师应征得家长同意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简称“参加教育教学权”。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并且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对于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班主任不让其参加班级活动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也是歧视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表现。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为保障学生安全,某校要求所有学生购买学校统一采购的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该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                        

B.正确,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信息

C.不正确,购买智能手环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D.不正确,是否购买智能手环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年修订本)》第三十第一款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题干中,学校要求学生购买学校统一采购的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这一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教师王某向学校提出辞职,当天便离开学校,所任课程教学受到影响。王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有辞职的权利                                         

B.正确,教师有教学的自由

C.不正确,教师在聘期内不能辞职                               

D.不正确,辞职应提前向学校申请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第二例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题干中,教师王某向学校提出辞职,当天便离开学校,所任课程教学受到影响,这一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的相关规定。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关于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吸烟、饮酒

B.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教材发布商业广告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第六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D选项中说,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干。D项当选。

A、B、C三项:均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1. 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  一小学生小红跟祖父母一起生活。他在放学自行回家途中将同学打伤。应对该事件承担 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小红                               

B.小红祖父母                      

C.小红父母                         

D.学校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C项正确

A项:小红为未成年人,不具备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小红的祖父母只是委托照护人,并非其监护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事故发生在小红放学自行回家途中,属于学校管理的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故,学校无需承担事故责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是(   )。

A.6年                                  

B.5年                                   

C.4年                                   

D.3年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有几位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些偏颇,甚至与吴老师的相悖,影响了教育效果。吴老师感到很无奈。但考虑到学生 的发展,吴老师还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这些家长沟通,以求形成教育合力。这表明(   )。

A.家校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B.家校协作关系具有选择性

C.家校地位具有非对等性 

D.家校根本利益具有相异性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要做到:(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3)尊重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其中,教师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其次,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全面、客观地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再次,教师要及时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找出和确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家校的协作关系是必然形成的,不可选择的;学校教育都处于主导地位,应该对家庭教育起指导作用,但不是对家庭教育的控制和约束,因此家校的地位并非是不对等的;家校合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在家校合作中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但是家校的矛盾具有非对抗性。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某小学一(3)班的宁宁数算经常出错,于是段老师经常和宁宁一起做“摆小棒”的数学游戏,以提高他 的运算能力。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合的是(   )。

A.“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B.“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

C.“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D.“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其基本内容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段老师为提高宁宁的运算能力,和他一起做“摆小棒”的数学游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B项中,“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此话出自《春秋繁露》,意思是知晓他的行动,然后才能成就他的形体;知晓他的事情,然后才能辨别他的情感。强调教师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B项正确。

A项:蔡元培曾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应该懂得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与其追求统一,不如发展个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墨子非常强调言行一致和言行中的功利效果。他明确提出:“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墨子·兼爱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朱熹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第一条强调循序渐进。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正所谓:“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 赵老师在班里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将同学们的作品在教室陈列,并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参考。下列对赵老 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育重点                               

B.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C.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D.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赵老师以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体现了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赵老师开设创新实践活动,体现了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其基本内容有六条,其中,教书育人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赵老师以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没有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题干中,赵老师的做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6. 某中学在配备班主任时作出了下列规定,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为1学期以上

B.要求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C.将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聘任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D.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六条规定: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五条规定: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7. 下列关于常见医学检测技术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利用了超声波能产生回声的原理

B.CT检查利用了γ射线所具有的超强穿透性

C.核磁共振检查利用了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共振的原理

D.X光检查利用了X射线穿过不同组织后衰减程度不同的特性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科学。CT检查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将所取得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重建图像。B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8.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它是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的主要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A.铜                                  

B.硅                                    

C.石墨                                

D.塑料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和化合物半导体等。B项正确。

A项:铜是常见的金属元素。铜的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多种合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石墨属于非金属材料,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着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共价分子。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可用作抗磨剂、润滑剂,还可用于制造换热器、冷却器、电弧炉、弧光灯、铅笔的笔芯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塑料的化学名称叫高分子聚合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下列历史人物, 不属于法家的是(   )。

A.韩非                                

B.李斯                                

C.苏秦                                

D.李悝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战国时期各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初期的李悝、吴起,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末期的韩非、李斯。C项,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而非法家的代表人物。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属于法家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0. 下列选项中,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土地法令》——十月                                

B. 《宣言》——法国大

C. 《宣言》——英国资产阶级                          

D. 《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十月,又称布尔什维克、等,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诞生。十月胜利之后,在将由彼得格勒推向全国的同时,刚刚诞生的工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发展胜利成果的措施。其中包括颁发《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历史性文献。A项正确。

B项:《宣言》是美国在1776年7月4日战争时期颁布的文件。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宣言》是法国大时期,君主立宪派统治,通过的文件。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时期颁布的文献。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不匹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  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这副挽联哀悼的现代作 家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老舍                                

D.沈从文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内容。鲁迅逝世后,正在担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好友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A项正确。

B项: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蔡文姬》《卓文君》《棠棣之花》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代表作《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哥特式是一种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下列对其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交叉肋拱、高扶壁和飞拱                                      

B.有窗花格以及彩绘玻璃隔屏

C.整体造型高耸、削瘦且带尖                                      

D.外形厚重、敦实、色彩强烈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等。D项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3. 右边这幅画的作者自称自号“梅花屋主”,以画墨梅闻名,这位画家是(   )。

A.阎立本                            

B.王冕                                

C.文徵明                            

D.石涛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绘画作家及其代表作。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是元代诗人、书法家、画家。著有《竹斋诗集》四卷。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书法亦工。他的传世代表作为《墨梅图》。B项正确。

A项:阎立本,唐代画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文书画皆有所长。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代表作有《古木寒泉图》《山市晴岚图》《湘君夫人图》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石涛,清代画家。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石涛的绘画,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沽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等传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4. 与“洛阳纸贵”这一成语故事相关的作品及作者是(   )。

A. 《西京赋》张衡               

B. 《甘泉赋》扬雄               

C. 《三都赋》左思                

D. 《长门赋》司马相如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典故。“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讲的是左思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写成了文学巨著《三都赋》并受到广泛好评。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能够在越来越小的长度上利用、控制或改造物质,下列长度单位中,最小的是(   )。

A.纳米                                

B.毫米                                

C.微米                                

D.厘米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为: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等。其中,目前最小的长度单位为纳米,简写(符号)为:nm。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毫微米。1纳米相当于10亿分之一米。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6. 在Excel中,如果B2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5,B3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0(如下图),则B4单元格中公 式“=$B$2+B3*2”的值为(   )。

A.5                                        

B.25                                       

C.35                                       

D.40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Excel公式的应用。题干所述公式涉及求乘积以及求和的计算。在Excel中,如果B2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5,B3单元格的内容为数值10,则根据B4单元格中公式列出的算式是“15+10*2”,结果是35。C项正确。

A、B、D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7. 在PowerPoint中,要使幻灯片按规定时间连续自动播放,应选择的设置是(   )。

A.排练计时                        

B.打包操作                         

C.切换效果选项                  

D.设置放映方式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Powerpoint的播放设置。为了使演讲者的讲述与幻灯片的切换保持同步,除了将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置为“单击鼠标时”外,还可以使用“排练计时”功能,预先排练好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也就是说这样可以使幻灯片按规定时间连续自动播放。A项正确。

B、C、D三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 下列选项中,与“蔬菜——圆白菜”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

A.“大豆”和“农作物”    

B.“菠菜”和“绿叶菜”    

C.“香燕”和“美人蕉”    

D. “水果”和“青苹果”

2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概念A的外延包含另一个概念B的外延,那么A真包含B,B包含于A。题干中,“蔬菜”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圆白菜”概念的全部外延,即“蔬菜”真包含“圆白菜”。选项中,D项与题干中所描述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致。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包含于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属于全异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9.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5=72”“4=18”“3=6”“2=()”“1=3”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   )”中的是(   )。

A.2                                      

B.3                                        

C.4                                        

D.5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中的数字推理。题干中,5=72、4=18、3=6、2=( )、1=3得到如下规律:5=72=4×18,4=18=3×6,根据规律3=6=2×3,带入验证,2=3=1×3。前一组数列的后一项等于后一组的两项数字相乘,因此,“2=3”。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中规律不同,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  材料分析题

说明:阅读材料, 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给定材料1】

日常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反应快、学习好的学生也关注不爱发言的学生。一次课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胜提 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就把一张精美的卡片送给了他。对于小胜提出的问题,比较内向的文文看了我一眼,我从她眼神中看到了期待和犹豫,我便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由于过度紧张,文文说话结结巴巴,我鼓励她:“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因为紧张而想不起来了,你坐下来再想想。”文文感激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文文和小胜都发生了改变,文文比以前自信了,小胜听课也认真多了,小胜妈妈跟我说:“自从您 奖给小胜卡片后,小胜学习努力多了。”经了解,小胜得了卡片后非常开心,回家后对妈妈说,“老师说我善 问,所以把最漂亮的卡片送给了我。”现在卡片还贴在小胜的床头,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30.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30.【参】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我”不仅关注反应快、学习好的学生,也关注不爱发言的学生,对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胜和比较内向的文文也没有放弃,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只看重某一科的学习成绩。材料中,在“我”的帮助和促进下,文文和小胜都发生了改变,文文比以前自信,小胜听课也认真多而且学习也努力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我”送给小胜精美的卡片作为他积极提问的奖励,并且对于内向的文文以安抚和鼓励,使学生们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备注】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也可得分。

【给定材料2】

三年级时,晓良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不太适应。到了新学校以后,虽然很刻苦,但学习还是跟不上。 晓良十分苦恼,自信心也不足。对此,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课上,有意识 地多给晓良回答问题的机会,课下,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和晓良“结对子”。沈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  慢慢地,晓良学习有了起色,也活泼多了。在一次班会上,沈老师表扬他:“虽然晓良同学现在成绩不太理想,但他非常努力,相信他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沈老师还设立了“进步T台秀”“学习积分银行”等,只要学生有进步就会获得相 应的奖励,晓良信心大大增强了,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天,晓良的爸爸从工地匆匆来到学校,向沈老师了解情况,沈老师一边让座倒水,一边跟他详细交流晓良的 在校情况,对晓良的学习生活提出了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建议,晓良的爸爸很感激。

31.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参】材料中沈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沈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爱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沈老师关注到来到新学校的晓良,晓良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不太适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没有放弃他,体现了关爱学生。

再次,沈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沈老师通过设立“进步T台秀”“学习积分银行”等教育措施,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绩,关注到了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

最后,沈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奉公。材料中,沈老师尊重晓良的家长,一边让座倒水,一边跟他详细交流晓良的在校情况,与家长耐心沟通交流,体现了为人师表。

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好老师。

【给定材料3】

体育之所以能成为体育,体育比赛之所以吸引人,是需要若干前提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竞争(fair play)。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体育比赛的价值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 底线。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人们制定了一系列复杂而详尽的规则,使体育比赛成为社会中规则最为完备的一  种活动。然而,体育比赛的规则,不同于其他领域,它不仅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更要使其具有强烈的娱乐  性和观赏性。因此,体育规则总是留给运动员大量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比赛就了无生气,成了工厂的生产线。体育的这种特点,大大突出了道德的重要性。如果运动员不按照道 德的标准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裁判员不以道德的标准执法,就会造成体育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体育规则对 场地、器械、运动员、裁判员、比赛时间、比赛过程、违规行为、得分方式等的规定详尽有加。

法,在各国的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因此,法与体育道德在价值取向上相同,但其作用 却有实质的区别。用法来维持的公平竞争,是外在的、强制的。运动员由于害怕违法被罚而勉强遵守的,因    而,人是被动的、消极的,处于服从的地位。用道德来维持的公平竞争,运动员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因    此,闪耀着善的光辉。一个是我不得不公正竞争,另一个则是我要公平竞争。一个考虑的是“能做什么与不能 做什么”,而另一个考虑的则是“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前者在体育本身固有的“效益原则”指导下,常会将“不能做的事”偷偷地转化为“能做的事”;而后者则在能为“不能之事”时,依然固守自己的道 德原则。

在体育比赛中,没有法,比赛缺乏必要的客观规范性,无法进行;没有道德,体育行为失去了主体的规范性,  也无法进行。在传统的体育形态中,体育的“法”主要针对的是比赛本身,界定比赛时空,确定比赛用具、规 定胜负标准,提供一个公平的条件。至于这种条件下的比赛是否真正公平,则依靠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自    律。于是,规则的他律和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自律,各司其职,使比赛既有公平的舞台,又有公平的行为。然    而,近数十年来,在商业或其他利益的驱使下,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行为失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似乎对道德的 力量失去信心和耐心,而沿着“法治”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力图将运动员的行为规范统统纳入“法治”麾下。

于是我们看到强制性的“法”层出不穷,仅就兴奋剂一端就引出了多少“法”,国际体育组织的禁药清单也越 来越长,然而,国际体坛的兴奋剂非但没有被遏制,却如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在应当让“法”发挥作用的领域,一味地强调道德是迂腐的。同样,在道德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是简单地 高祭“法器”,也是无效的。法与道德,  一刚一柔, 一外一内, 一为治标,  一为治本。两者分离,则顾此失    彼,越治越乱。两者结合,则刚柔相济、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法治”与“德治”相依相存,共同支撑着绿 茵场上的一片蓝天。

(摘编自任海《体育“法治”与“德治”辩》)

32. 问题:(1)体育“法治”与“德治”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

(2)体育“法治”与“德治”应该保持什么关系?为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10分)

32.【参】(1)体育“法治”与“德治”的本质区别在于法是外在且强制的,用法来维持公平竞争,运动员是被动的、消极的,处于服从的地位;道德是内在且自发的,用道德来维持的公平竞争,闪耀着善的光辉。

(2)体育“法治”与“德治”二者应该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理由如下:

一方面,在体育中,没有法,比赛缺乏必要的客观规范性,无法进行,因此,需要用法来确定比赛用具,规定胜负标准;没有道德,体育行为失去了主体的规范性,也无法进行,因此,需要依靠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自律。所以,规则的他律和运动员和裁判的自律,各司其职,使比赛既有公平的舞台,又有公平的行为。

另一方面,法与道德,一刚一柔,一外一内,一为治标,一为治本。两者分离,则顾此失彼,越治越乱。两者结合,则刚柔相济、内外兼顾、标本兼治。

因此,只有二者结合使用,才能减少体育界行为失范的现象。

第三部分  写作题

说明:阅读下面的材料, 写一篇文章。(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

33.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33.【参】

遵循教育规律 静待向阳花开

水从泉边流出,挟着泉的冰冷;风从花间吹过,带着花的清香。万物自有规律,顺应这自然的一草一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便有着尊重规律的表述,教育中也是如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助力者,我们更应把握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会有惊喜的收获与硕果。

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更多的相信和包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去相信他们,包容他们。马卡连柯是苏联教育家,当时学校有位叫谢苗的流浪儿童偷窃成性,在同学们眼中视其为另类。但马卡连柯却对他委以重任,给他证件,让他去几十公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学生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谢苗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信任与包容的强大力量。就是这样一次看似普通的信任,使谢苗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尊重。于是,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宽容与相信比雷霆万钧的打击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心,导人向善。

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充分的耐心和赏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陶行知的话告诉我们,学生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赏识他们。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觉得某些学生聪明,并对他们有积极期望与赏识,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学生的智力就真的会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当前教育现象中,校内作业负担重,校外补课压力大,原本多彩的童年逐渐黯淡,但这样真正能促进孩子们成长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电视剧《小舍得》里面的两个孩子:子悠和欢欢,因为过重的课外辅导和学习压力,子悠失去了自由,欢欢没有了欢乐。“双减”势在必行,要让学生们从教室里出来,多到户外去强健体魄和感受世界;要让学生们从作业堆里出来,有时间俯下身子去嗅一嗅花草芳香;要让同学们从机械操练中出来,有时间天马行空,有时间奇思妙想。

天体遵循着规律,才有日月之行的光辉闪耀;大地遵循着规律,才有四季轮回的生生不息;教育遵循着规律,才有健康成长的明天无限。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信任、赏识与空间。不仅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保持对生命的热忱,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解析】立意分析:这是一篇观点类的材料。老子所表述的含义为,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孟子所表述的含义为,按照自然规律砍柴伐木,木材就用不完了。《吕氏春秋》所表述的含义为,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以上三者都在强调能够“尊重规律”。

因此立意应围绕“遵循规律”,可以围绕“遵循自然规律”展开论述,也可以写“遵循教育规律”等。

文档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精编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说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董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一认识忽视了学生()。A.发展的性B.发展的主体性C.发展的全面性D.发展的主动性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应试教育主要追求单纯以分数为标志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