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24:52
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生分析】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导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
推荐度:
导读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生分析】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导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
第六组课文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学生分析】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导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导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导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搭石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导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学: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互学: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评学: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小组听写,学生互查)

2、我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找到我喜欢的句子。

3、我能体会到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导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知识链接:

白血病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贫血及相关一些症状如:虚弱、面色苍白,有一种生病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容易擦伤或出血,如:牙床出血,流鼻血。极易感染,如出现嗓子痛,支气管炎并伴有头疼、低热、嘴痛及皮疹等。淋巴结肿大,特别在喉部、腋下及腹股沟。左胁骨下感觉不适。病情严重时,突发高热,意识混浊,无力讲话和移动四肢。

预学:

1、积累一些好词。

2、解读课题,从中你知道什么?

3、课文讲述的事情很感人,我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4、想象:有一天小钱和青年相遇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

互学: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学习,初读课文后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句,大家一起分享。

 

 

4、情节表演。

 学生扮演文中最敬佩的一个人物,你想对他说什么、做什么?(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

 

评学:

A、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是因为:( )

B、只有_______  才能使生命之花绽放。

C、读了课文我明白“生命之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知识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体会人民和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       

 课 时 :1课时  

"

教学思路

(纠错栏)导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是怎样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预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互学:

1、小组开火车读课文,相互纠错、正音。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卡罗纳很伤心?找出相关的句子后交流。(用“——”勾画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浏览课文,合作找出描写大家面对不幸的卡罗纳的具体做法的句子,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感受。

6、出示大家关心卡罗纳的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7、假如卡罗纳就是我们班的其中一位同学,你又会怎样对他?(尽量写详细,写出你的关心)

评学练习:

1、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 ),可卡罗纳又是幸运的,因为( )。 

2、给下列生字注上音节并组词。

  遭( ) 悯( ) 咛( )  咐( )  啕( )  

阅读连接:《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爱,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爱,也许是一道关切的目光∕爱,也许是一个亲密的动作∕爱,更是一种理解和体谅∕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给予是快乐的 

 课 时: 1课时  

"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预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互学:

1、默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炫耀、兜一圈”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题后想到了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勾画出来)

4、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用“﹏”勾画)

5、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联系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

6、“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大胆发挥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阅读连接:课后《给,永远比拿更快乐》

学习收获:(在学习小组中评学)

 

语文园地六

导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3、学习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4课时(其中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课前准备

1、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

2、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3、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4、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情境一:

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

(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

2、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

3、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

4、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

(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

情境二:

1、播放课件: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2、师揭题:

感谢和安慰。

[设计意图:通过广告导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震撼,进而激情导入,让学生打开心扉,为下一步交流奠定前提。      ]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

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受交流的基础上,敞开心扉谈怎样表示感谢。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师相机板书:

鼓励、同情

 情景三:

1、(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

2、师小结:

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

板书:

话语得体

 3、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

(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4、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

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提出交际要求,鼓励学生具体生动的讲故事,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市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同时大屏幕出示:

 诗《安慰》。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在拓展活动中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附课堂检测:

1、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感谢的?

2、怎样才能做到感谢?

答案:(略)

要求具体生动地讲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导学目标:

 1、 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 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 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导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导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导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 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 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励学生写作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看图提示,初步明确写作要求,为下一步具体写作奠定基础。]

二、 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 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 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 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 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设计意图:写前思考,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三、 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 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学生习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四、 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3、学生动笔写作

五、范文引路,引导修改。 

1、范文引路 

胜似亲人

每个人都有许多亲人,亲人是我们能避风的港湾,是我们能依靠的伟岸的山.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老奶奶拥抱着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这个苗家山寨,里面有位体弱多病的王奶奶,还有一个汉族的小女孩叫小红。王奶奶的儿子一直都在驻守边疆,常年不能回来。山寨的大人们经常来帮助王奶奶,小红也学习他们,所以也时常来帮助老人家,洗衣种田,买米买盐。  

有一天一大早,小红就钻出暖和的被窝,小心翼翼地去帮助老奶奶。他走进王奶奶家一看,看到盆子里放着许多脏衣服和床单,王奶奶却躺在床上。小红慢慢地端起盆子,提着水桶,拎着棒槌,兴致勃勃地去洗衣物。小红来到小溪边,她准备先洗大衣服,但她又不知道怎么洗。就在这时,小红想起往日妈妈的样子,拿着棒槌使出全身的力气向下拍。不到一会儿,污渍就溅得小红满身都是,小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洗到一半。就剩小件的了,她就使劲地搓,小红干得一丝不苟,虽然很累,但她坚持了下来。过了一会,小红才拖着疲劳的身子,背起竹篓,回王奶奶家去了。  

疲惫的小红没有稍微休息一下,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搭起来,但搭衣架很快就没有了,衣服还有很多。小红就蹑手蹑脚地进屋子里去找,正当拿着三根木棍兴高采烈而悄悄地走出来时,不小心把桌子上一盏银灯碰了一下,老奶奶惊醒了,看到院子里的搭衣架和衣服,很是惊讶,当看到小红的时候,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于是王奶奶将拐棍放在一边慢慢地走了过去。

它把小红紧紧地抱在怀里,用颤抖的声音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小红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呀!”王奶奶感激地说:“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是胜似亲人。”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图画上的内容,亲切自然;中间写了帮奶奶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奶奶的感激之情。 

2、教师小结:刚才,老师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3、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

4、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5、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反复修改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六、再读欣赏,誊写

 1、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2、誊写作文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表达真情实感。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附课堂检测:

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答案:(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学习资料袋。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导入:

(直接课题揭示。)

学习“我的发现”请2生,1生扮小林,1生扮小东,读“我的发现”。

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齐读)幻灯片出示。

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

顺便说说平时搜集资料中的学习体会。

3、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交流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联系句子,进行讨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解字的意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恰当地进行拓展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用学会应用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自由读诗句。

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

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质疑,谁来说说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请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

4、教师点拨提示:《过故人庄》,诗的大意。诗中写道,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5、练习背诵诗句。

(幻灯片出示作业。)

6、作业交流:

让生读诗歌。

听范读。闭眼悟诗情。你听着诗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齐读《过故人庄》。

背诵。

6、拓展:

课外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歌,课堂上交流。

7、作业:

根据《过故人庄》编写一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写友情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或几首搜集到自己的资料袋中。

[设计意图:采用比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教学过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②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设计意图 :引导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根据本班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展示的方法和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成果展示与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把活动成果与参与程度、态度、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快乐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 bié(  )  yǒu xiù(  )  píng héng(  )   fú xià(  )

  hǎi xiá(  )   guì huā(  )  zàn shí(  )    xuè mài(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军(  )  浩(  )  词(  )  舍(  )  胞(  )

君(  )  告(  )  辞(  )  舌(  )  泡(  )

  洪(  )  涨(  )  序(  )  峡(  )  桂(  )

  哄(  )  帐(  )  床(  )  侠(  )  贵(  )

三、按要求填空

“受益无穷”中的“益”,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除去部首再查  画;

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数笔画查字法查   画。字

典里的解释有:① 好处;② 有益的;③ 姓;④ 增加。“受益无穷”中的“益”

应取第  种解释。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平稳──(  )  坚定──(  )

    ──(  )    ──(  )

  懒惰──(  )  困难──(  )

    ──(  )    ──(  )

  忧伤──(  )  紧张──(  )

    ──(  )    ──(  )

五、选词填空

忽然  当然  果然  仍然  居然  虽然  偶然

 秋天两个小蛐蛐在草地上悠闲的散步,他们看见一群小蚂蚁在背粮食,小小的蚂蚁(  )把一个比他大数十倍的玉米粒扛了起来,(  )累的满头大汗,但小蚂蚁(  )坚持着向家里走去,小蛐蛐在多,(  )当然不用劳动了,哪像你们那么笨,不知道享受幸福的生活。冬天到了,这一天天空本来很晴朗,(  )阴云密布,到了晚上天空中飞舞起了雪花,小蚂蚁一家,围在火炉边吃着秋天储存的粮食,别提多幸福了,小蚂蚁对妈妈说:“秋天我劳动的时候小蛐蛐还嘲笑我呢?”冬天过去了,小蚂蚁一家又开始忙碌了。一个(  )的机会,小蚂蚁从小蛐蛐的家门口路过,小蚂蚁想叫上小蛐蛐一起劳动,小蚂蚁一看小蛐蛐在冬天由于又冻又饿已经死去了。

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天空蓝得 (                            。)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 (                      。)

3、运动员手握金牌,激动得 (                     。)

4、公园里的鲜花(                           。)

七、缩句

例: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沙滩上是贝壳。

1、昆明湖周围有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嗡地在枣林里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2、《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心情。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溪欢歌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流畅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人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人抱怨小街太窄,不住地摇头叹息;有人干脆掉转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人群,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争吵,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又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向东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又响起了小溪般的欢歌。

1、短文第一小节中的小溪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第二小节写一个你看到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地写出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有的大方、有的小气、有的爱读书、有的爱劳动……你的朋友的特点你了解吗?给大家介绍一位你的朋友好吗?在文章中最好举一两个事例。还要注意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生分析】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导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