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点源监控措施
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
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
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危险源的识别及监控措施
1、危险源:高处作业,物体打击
监控措施:
①、安装、拆卸龙门吊架、吊机等起重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②、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③、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④、高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⑤、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⑥、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⑦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⑧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2、危险源:基坑坍塌
监控措施:
①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需经专家论证。
②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围拦防护和密布安全网封挡。
③基坑周边1.5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必须硬化。
④基坑周边应砌筑排水沟。
⑤对基坑进行定期沉降观测。
3、危险源:临时用电
监控措施: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裸露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设栏设施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的规定。 采用TN—S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4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串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
5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具体规定见《配电室防火安全责任制度》。
6施工现场工程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靠,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8接地线应用不小于2 5mm。的多股软铜线,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4、危险源:火灾
监控措施:
① 认真做好防火知识教育,提部、员工、临时工的防火意识。
② 春秋两季防火为重中之重,必须定人、定位。
③ 悬挂警示标志。
④ 易燃、易爆品分类隔离堆放,并远离施工区和办公区、生活区。
⑤ 做好定期的消防应急演练。
6、危险源:起重伤害和起重设备安拆
监控措施:
① 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② 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③ 起重工持证上岗。
④ 安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⑤ 安拆作业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必须现场监督。
⑥ 安拆作业必须设置警戒区域。
7、危险源:爆炸
监控措施:
①、氧气瓶乙炔瓶倾斜放置,间隔5m。
②、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③、具体爆破器材安全管理见《爆破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四川永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天合·凯旋公馆东岸项目
201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