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难点】
1、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知识梳理】
1、四大发明:
名称 | 发明 | 外传 | 对世界的贡献 |
造纸术 | |||
指南针 | |||
火药 | |||
印刷术 |
三、【合作探究】(A级)
1、材料一: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传播知识信息,只能采用各种原始粗重的材料,如泥板、砖刻、铜板、纸草、白树皮和棕榈叶、羊皮、简和帛等等。这些书写材料,或失之不坚、或失之笨重、或失之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佳品。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所以,那时欧洲的图书馆,用铁链子把书锁在桌子上,以免丢失;学生在学校里也买不起书。 ——《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合作探究:从以上史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 《萍洲可谈》
材料二: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藩志》
材料三: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材料四:马克思:“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合作探究:从以上史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材料一: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 美国学者德克 • 海德。
材料二: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到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概括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材料一:印刷术还同宗教改革有着密切联系。……它有力地支持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革新运动。……正如西方学者所言“西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几乎每一项成就都以不同方式与印刷术的引进与发展有联系” ——《东方之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材料二: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材料三: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概括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四、【延伸探究】(B 级)
年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 | 件 | %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2)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
五、【创新提高】(C 级)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地方发挥了他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
二、1、四大发明表略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儒家论说的主题: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三、合作探究
1、(1)欧洲书写材料笨重、昂贵,不利于书写和文化的传播
(2)造纸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1)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
(2)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有利于欧洲殖民势力的海外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打破了世界的相互隔绝状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3、(1)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2)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3)火药成为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4、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地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5、延伸探究:
(1)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2)领先的原因: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的加强
3.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四、创新提高:
(1)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到促进作用
(3)封建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能够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