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稳定性 B、间歇性、突发性 C、安全性 D、易用性
(2) 下面协议中, 用于WWW传输控制的是 ( )
A. URL B. SMTP C. HTTP D.HTML
(3) 从通信协议的角度来看,路由器是在哪个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联 ( )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 比特串01111101000111110010在接收站提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代码为: ( )
A. 01111101000111110010 B.011111100011111010
C. 0111111000111110010 D.011111010011111010
(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 )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
(6) 在IP地址方案中,159.226.181.1是一个 ( )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 C类地址 D、 D类地址
(7) ( ) 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
A、网卡 B、调制解调器 C、网络线 D、都不是
(8) DNS的中文含义是 ( ) 。
A、邮件系统 B、地名系统 C、服务器系统 D、域名服务系统
(9)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 ( ) 。
A.计算机之间的互相制约 B.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C.提高系统可靠性 D.将负荷均匀地分配给网上备计算机系统
(10) B类地址中用()位来标识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A.8 B.14 C.16 D.2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域内路由协议主要有RIP 和 等。
(2) 数据可以进行收和发但不同同时的通信方式是 通信。
(3) 100M以太网主要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
(4) Ping使用 协议 。
(5) TCP/IP网络的最低层是 。
(6) 发送E-mail所用的网络协议 。
(7) 典型的公钥加密有 、 ECC等。
(8) 加密技术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 的长度和密文分析的时间代价。
(9) HTTP使用的端口号为 。
(10) 信元中继的典型技术是 。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首括号中打X 或ü)
( )(1)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帧。
( )(2) 交换机是通过数据链路层进行网络连接的。
( )(3) 在网络层中,用于描述数据单位的是帧和分组。
( )(4) 时延带宽积的物理意义表示链路上可以容纳多少码元。
( )(5) 127.0.0.2是B类网络地址。
( )(6) ARP是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是数据链路层协议。
( )(7) IPV4是32位地址, 而IPV6是位地址。
( )(8) TCP报文中地址是16位表示的端口号, 用来区分应用层进程的。
( )(9) 防火墙用于两个网络之间的接入控制,解决内网的安全问题。
( )(10) IP报文中地址是16位表示的是全球唯一的地址, 所以每个主机都只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四、问答题(15分,共30分)
1) 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5分)
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3+3分)
3) 什么叫做传统以太网?以太网有哪两个主要标准?(2+3分)
五、一源站点准备发送数据1001101011,采用CRC生成式为(X4+X+1)。(8分)
1)试推导出源站点物理层实际发送的消息(写出过程,不必演算除式,下同)
2)若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最后一位产生误码,接收端CRC能否检查出来(同上)
六 设有一电话线路,当前的信道带宽为3.1kHz, 信道的极限速率为31kbps。现在想对其进行改造,准备将极限速率增加50%,试问:(8分)
1)信噪比至少增加多少?2)上题计算结果对设计网络的极限传输速率有什么启示?
七、设三个IP地址1)152..159.44;2)152.31.44.253;3)152.127.55.88(7分)
1)当网络前缀最长为多少时,能够同时与这三个IP匹配?
2)如果前缀为152./10,能与这三个IP中的哪几个匹配?
八、 设某CIDR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12分)
目的网络 | 掩码 | 下一跳 |
128.96.36.0 | 255.255.252.0. | 接口0 |
128.96.38.0 | 255.255.254.0 | 接口1 |
128.96.39.0 | 255.255.255.128 | R1 |
128.96.40.0 | 255.255.255.128 | R2 |
193.5.153.0 | 255.255.255.192 | R3 |
*(默认) | - | R4 |
1) 128.96.39.165 2)128.96.41.11 3) 128.96.40. 4) 193.5.153.222
九、假定网络选择RIP作为内部网关协议,A的路由表如左图,收到右图消息:
A收到C的路由
目的网络 | 距离 |
N1 | 2 |
N2 | 3 |
N3 | 3 |
N4 | 5 |
N5 | 2 |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N1 | 4 | B |
N2 | 2 | D |
N3 | 3 | F |
N4 | 3 | C |
试在下表中填写路由器A更新后的信息(说明每个条目的生成原因)。(12分)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 | 原因 |
N5 | 3 | C | 新项目,添加 |
N1 | |||
N2 | |||
N3 | |||
N4 |
十、信道带宽为1Gbps,单程传播时延10ms。TCP采用最大允许发送窗口。(8分)
1)求该信道能到达的吞吐量极限值; 2)求该环境下能得到的最大信道利用率。
参
一、选择题 (B C C B C B B D B C)
二、填空题1、OSPF 2、半双工 3、双绞线 4、ICMP 5、网络接口层
6、SMTP 7、RSA 8、密钥 9、80 10、 ATM
三、 判断题(╳√ ╳√ ╳╳╳√ √ ╳)
四、问答题
1、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关键技术有两点:1)数据分组:将完整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后,就构成了分组。2)存储转发:网络中间节点收到分组后缓存,根据分组中的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端口进行转发。
2、答案: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答案:传统以太网指最早流行的10Mb/s速率的以太网。
以太网的两个主要标准:DIX Ethernet V2,IEEE 802.3。
五、答案要点:
1) 生成冗余码:mod(10011010110000, 10011) = 1110
发送消息:100110101111100(2分)
2) 差错检测:mod(100110101011100,10011)=0110
检验码不为0,故可以检查出来
六、 答
1)根据香农公式C=Wlog(1+S/N)得S/N=1023
log(1+S’/N’)=1.5log(1+S/N), 得S/N=215,即约增加32倍。
2)当带宽一定时,网络的极限传输速率受到信道质量(信噪比)指数倍数关系的。
七、 答
1)网络前缀最长为152.0/9
2)152./10与152..159.44以及152.127.55.88匹配)
八、 答
1)接口1(最长匹配) 128.96.39.165^255.255.252=128.96.36.0 128.96.39.165^255.255.254=128.96.38.0
2)R4 无适合地址块
3)R2 128.96.40.^255.255.255.128=128.96.40.0
4)R4无适合地址块
九、答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 | 原因 |
N5 | 3 | C | 新项目,添加 (参考) |
N1 | 3 | C | 不同下一跳,距离更小,更新 |
N2 | 2 | D | 不同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更新 |
N3 | 3 | F | 不同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更新 |
N4 | 6 | C | 相同下一跳,更新 |
1)TCP采用最大允许的发送窗口为65535字节,发送时延为0.52ms, 则吞吐量为
(65535*8)/(20+0.52)=25.5Mb/s
2) 信道利用率=吞吐量/带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