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我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机制,更好满足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川卫发〔2018〕32号),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短缺药品定义及分级
短缺药品是指:临床必需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且难以寻找同类药理机制予以替代的药品,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包括用量不确定、价格波动大、企业生产问题等。
根据短缺药品的供应情况,将其分成三级:一级短缺药品是指由于药品生产企业原料短缺、生产线改造、药品GMP认证、调整生产品种等可能造成药品停产3个月及以上,且缺少同类替代品种的药品;二级短缺药品是指药品供应无法稳定保障,价格波动频繁,配送商经常变动,但可通过调价及更换厂家等方式解决,可能造成临床短期暂缺的药品;三级短缺药品是指药品生产有保证、由于配送商临时出现供应问题,但可及时恢复,且对临床治疗影响不大的药品。
二、短缺药品监测及预警机制
1、药学部通过组建临床药事工作群,每周对门诊及住院药房领药时发生缺药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原因,梳理是否存在由于药品生产等不可控原因出现的一级短缺药品,一旦发现则及时记录,查询医院药品库存计算剩余量使用期限,同时通过配送公司咨询恢复供货需要的时间;将短缺情况如实反应给相关临床科室,由药学部与临床科室共同评估是否有可替换的药物治疗方案,形成解决方案,如有医院基础用药目录以外的可替代药品,通过临时采购等方式解决临床用药需求。
2、药品价格波动大,调价频繁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另一原因,对药品调价管理依据我院《药品价格调整及更换药品生产厂家采购规程》,及时召开药品相关小组会议防范由于涨价等原因造成的药品短缺,同时对于调价频繁的品种,药品库房应适当增加20%-30%的采购计划,延长备货周期,以减少缺药风险。
3、医院应对供应公司及时回款,避免因回款不及时造成药品短缺的。
4、临床科室应加强短缺药品的合理应用,确保短缺药品不浪费。
三、短缺药品上报机制
对医院无法解决的药品短缺问题,以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为依据,根据川药械采〔2016〕号《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关于开展短缺药品信息上报工作的通知》,实行短缺药品信息直报,如实反馈药品相关信息。
二〇一八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