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10:03
记叙文阅读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种类定义作用举例分析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它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1)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说理时,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15重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把他们比作高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事物栩栩如生,感情色彩鲜明。15重庆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羞”一词将薄雪人格
导读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种类定义作用举例分析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它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1)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说理时,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15重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把他们比作高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事物栩栩如生,感情色彩鲜明。15重庆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羞”一词将薄雪人格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种类 | 定义 | 作用 | 举例分析 |
比喻 |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它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 (1)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说理时,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 15重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把他们比作高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拟人 |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 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事物栩栩如生,感情色彩鲜明。 | 15重庆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羞”一词将薄雪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夸张 | 运用想象,对客观事实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使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 15巴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百只眼珠”语含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排比 |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表达出来。 | (1)集中、透彻地表达复杂的内容,情感强烈;(2)使语势贯通、流畅;(3)形式整齐美观。 |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呵护,要用热情去浇灌。(三个“要用”连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反复 | 为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 增强语气,突出感情。 | 15重庆A·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两个“好一个”连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
反问 |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 增强语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富有感染力。 | 15毕节·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句式) |
设问 | 先提出疑问,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 (1)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2)突出文章重点;(3)使行文生动,增强语势。 | 15重庆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
对偶 |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平仄相符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1)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2)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 | 15南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记叙文阅读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种类定义作用举例分析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它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1)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说理时,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15重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把他们比作高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事物栩栩如生,感情色彩鲜明。15重庆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羞”一词将薄雪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