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07 级《建筑工程测量》期中试卷
2007 年 11月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分数 |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代表地球实际形状的是 体,其表面称为 。
2、测量工作分为两类,其中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属于 、施工放样的工作属于 。
3、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用符号 表示。
4、测量工作的原则是 、 。
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 、 。
6、 由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
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
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
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
10、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11、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距离。
12、某直线的反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13、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14、当我们不知道真值时,计算中误差的公式为 ,知道真值时采用公式 。
15、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________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_____点
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16、衡量精度的标准有三个,分别为中误差、 、 。
17、从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B之间的高差
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 )。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2、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3、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96° B.276° C.6°
4、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第1页 共5页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5、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
6、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
A. B.C.
7、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
A.高; B.低; C.等高
8、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9、读数时的估读误差、瞄准误差、天气影响等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C.人为误差
10、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11、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12、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13、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
14、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
15、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竖盘指标差
16、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A.对中; B.照准; C.目标偏离中心
17、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第2页 共5页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面上的投影
18、经纬仪的竖盘按逆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19、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0、采用测回法测量某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拟测6测回,那么第3测回配置的度盘初始读数应为( )
A.0°; B.60°; C.120°
三、问答题(共15分)
1、简述水准仪的使用操作过程?
2、简答经纬仪利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整平的方法(按照操作顺序回答)?
3、利用钢尺进行精密量距时对钢尺的测量结果要进行哪几项改正?分别如何计算?
第3页 共5页
四、计算题(35分)
1.在O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B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B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B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8分)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 盘位 | 目标 | 水平度盘读数 (˚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备注 |
(9分)
第4页 共5页
3.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如表所示。请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计算出水准点1和2 的高程(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12m)。 (8分)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 测站数 | 实测高差 (m) | 改正数(mm. ) | 改正后高差(m) | 高程(m) |
BMA | 6 | 0.100 | 5.612 | ||
1 | |||||
5 | -0.620 | ||||
2 | |||||
7 | 0.302 | ||||
BMB | 5.412 | ||||
∑ | |||||
辅助计算: 高差闭合差: 允许高差闭合差: 每站改正数= |
4.如图所示,已知,求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10分)
1
2
125°55′
101°28′
5
114°18′
102°34′
95°45′
3
4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