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1)公品供给不足与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2)不完全竞争与垄断
(3)外部负效应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
(4)经济波动与失衡
2.国债偿还方式?
买销偿还法、比例偿还法、轮期偿还法、抽签偿还法、一次偿还法
3.股票和债券的区别?
发行主体不同;收益稳定性不同;保本能力不同 ;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风险性不同: 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因而能够吸引不少人投进股票交易中来。
4.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5.货币市场的特点和构成?
特点:①交易期限短②融资工具安全性高③融资工具流动性强
构成: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贴现市场。
6.金融市场的功能?
1)融资功能 :动员和筹集资金的功能
2)资本积累功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3)宏观功能:调节货币投向、信贷投入规模
4)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换
7.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由四个主要要素构成,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和信用本位四个阶段。
(1)货币金属
(2)货币单位
(3)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金准备制度
8.简述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9.简述货币市场的类型?
(1)同业拆借市场
(2)商业票据市场
(3)国库券市场
(4)CDs市场
(5)回购协议市场
10.简述为什么不能依靠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社会保障?
(1)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2)个人储蓄不足和免费搭车问题
(3)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
(4)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11.简述国债与税收的区别和联系?
依据不同,国债是国家信用,税收是财政权力;
来源不同,国债来源于社会闲散资金,税收来源于社会生产过程;
经济效应不同,国债调节经济总量,税收调节经济结构。
存在天然替代关系,国债最终转化为国民税收偿还。
12.简述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顺转)、后转(逆转)、混转(散转)、辗转转嫁、
税收资本化、消转(转化)
13.简述商业信用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预付货款或延期付款(即赊购商品)的方式提供的信用
局限性:
(1)规模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2)方向上的局限性
(3)范围上的局限性
14.的优点有哪些?
征税范围广,对社会经济生活能够起普遍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偷漏税或随意减免税,能充分地保证财政收入;征收对经济运行呈中性影响。
计算题:
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1000元,税率为 17% ,
1000元 + 1000 X 17% (进项税)=1170 元
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末,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
1500元 ÷(1+ 17% )= 1500 ÷1.17 =1282元
应纳税额= 1282元 X 17% (销项税)- 170 (进项税)
=217.94 – 170
=47.94 元
中国公民李某为某公司经理,某月工资收入4000 元。当月他还取得个人投资分红10000元;讲学收入15000元;在某外国出版专著稿酬收入折合人民币5 000元。已在当地缴纳个人所得税折合人民币500元。该经理本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1)工资应税所得额=4000-3500=500(元)
✓应纳税额=500×3%=15(元)
✓(2)分红应纳税额=10000×20%=2000(元)
✓(3)讲学应税所得额=15000×(1-20%)=12000(元)
✓应纳税额=12000×20%=2400(元)
✓(4)稿酬应税所得额=5000×(1-20%)=4000(元)
✓应纳税额=4000×20%×(1-30%)=560(元)
✓境外已纳个人所得税500元,在抵免限额以内,可全部扣除。
✓(5)该经理本月应纳税额=15+2000+2400+(560-500)=4475(元)
论述题: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过几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也日趋复杂化。
1.投资膨胀
投资膨胀是长期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难题。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投资不健全,投资缺乏约束机制,致使企业、单位和地方热衷于争投资项目,却忽视投资效果;二是长期形成一种资金供给制,对于各种投资需求,财政和银行部门常处于不得不支持的被动地位,为投资膨胀开绿灯。
2.消费膨胀
投资的膨胀意味着消费的膨胀,因为投资资金的40%左右会转化为对消费品的需求。因此,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是并存的,它们共同构成对社会总需求的压力,从而带动和加剧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转变。价格改革后,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经营成本提高。以上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成本增大,但又不能自我消化,必然会以抬高价格的方式转移出去。在需求膨胀的形势下,商品销售看旺,即所谓“萝卜多了不洗泥”,成本推动仍可能带动物价水平上涨.当然,成本推动反过来又会刺激需求膨胀。
4.结构失调
结构失调在中国表现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双失调。生产结构失调是中国长期以来都没能解决的老问题,一部分长线产品长期供过于求,而一部分短线产品市场需求过旺。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长远影响作用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而加工工业等已处于过剩状态。经济结构的失调引发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对中国近年来发生通货膨胀原因的主要方面所进行的分析。就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甚至还包括心理因素、因素及国外通货膨胀的影响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