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08:21
文档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作者:金坛地税局陈兴龙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
推荐度:
导读浅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作者:金坛地税局陈兴龙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

作者:金坛地税局  陈兴龙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在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经济的联系中,贸易是其中的重要实现渠道之一。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重要有以下四个主要理由:第一,贸易是兑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主要手段;第二,制造业活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不断重新配置,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扩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第三,贸易与国际生产网络的扩散相互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国家间、地区间的贸易;第四,贸易的增长得到了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的坚定支持,创建了一个更利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的商业环境。

过去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流动的加深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随着出口额的增长,世界贸易的行业结构和地区构成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高,国内市场广阔,对其他国家商品的吸纳能力强,因此始终占据着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并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贸易迅速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更令人振奋,其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已不再仅仅是农产品和资源的传统出口国,而逐渐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占居世界贸易近1/3的商品市场及近1/4的服务市场。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业绩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容量,增强了国际贸易活力,整体贸易地位也得到了加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把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并为争取得到更公正、更合理、更开放的贸易待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其主要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其绝大多数进口品也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相对较小。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而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虽然从自由贸易的角度看,参与贸易的任何一方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贸易特征,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贸易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出口不稳定和长期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不稳定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的年波动幅度一般都大于工业化国家的情况,这种收入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出口不稳定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让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给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计划带来了较大困难。

出口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供给受自然条件影响缺乏价格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进口国的进口需求频繁波动的话,就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价格的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种类比较集中,一旦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就会引起出口总收入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出口商品组合多元化,某些商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可能另外一些商品的价格正好上涨,就能保证出口组合总价值的稳定性。

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是指在几十年的跨度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一直表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如果把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分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组,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就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反过来发达国家的出口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不断地在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一直在趋于恶化。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组国家的进出口结构直接相关,发达国家的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前者的价格趋于上升,而后者的价格趋于下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比重在增加,而且发达国家也存在初级产品的出口,但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下降得更快,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的恶化高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价格恶化的程度,而且初级产品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价格得恶化对它们得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替代出口初级产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

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导致对两种商品需求的增长趋势差异。一般来说,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制成品需求的增加会大于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制成品价格比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更快。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是初级产品的净出口国和制成品的净进口国,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进口价格将比其出口价格上涨得更快。其二,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它们的价格走势也有影响。发达国家的制成往往在垄断市场上以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出售。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市场通常是竞争性的,初级产品的价格不像制成品的价格那样承受着向上的压力。其三,经济周期的变动对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初级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周期上升时期上涨的速度和程度小于制成品的价格上涨,而在经济周期下降时期下跌的速度和程度又大于制成品。经过一段较长时期之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价格落差越来越大。其四,公司的转移定价机制越来越多成为恶化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重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为了躲避发展中国家对利润转移上的等,通常采用内部定价的方式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的利润,这样就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价格被压低,而进口价格则被抬高。如果公司的内部交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公司的这种转移定价就会明显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二战以前,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者附属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贸易。二战结束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体系,实现了政治,开始其工业化进程。但是,显而易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必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一背景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一些共同特征:的核心必然是贸易保护,否族工业就无从发展;贸易必须和工业化战略相结合,成为推动或加速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强调贸易的相互协调和联合行动,惟此才能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维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当然,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的发展,贸易又会在逐步调整。

从整体上看,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资源导向型对外贸易

摆脱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具有资源优势的一次产品来换取外汇,在将获得的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中间制品、资本物品,由此逐步地推动本国、本地区的工业化。这种对外贸易叫做资源导向型对外贸易。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农副产品的工业原料的出现,发达国家对一次产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再加上农副产品与工业制品交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资源导向型对外贸易已不可行。

第二,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战略,也称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加强进口,提高进口关税;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等。

二战之后,一些发展中的大国都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效之一是通过抵御外来产品的竞争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原来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其次,有助于改善落后的技术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为日后的对外发开打下基础。

进口替代战略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保护,国内工业没有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往往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很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就难以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竞争力。国内资源有限加上进口市场封闭,很难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难以形成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生产。

由于进口替代战略无法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而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第三,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战略,又称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实施鼓励加工工业产品出口,以替代原来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出口导向战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放宽进口,降低保护关税;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在金融上给予特殊待遇;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

出口导向战略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取得成功,加速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使它们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它们的经济增长。

当然,出口导向型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一样,也存在着缺陷。首先,出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形成了对国外市场、技术和资金的严重依赖。其次,出口替代部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向国内市场的中小型工业部门发展相对缓慢,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再者,出口导向战略可能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而发达国家一旦实施保护贸易,就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轻工业产品出口优势逐渐让位于重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收支不均衡,外汇紧缺就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制约因素。通过适当的关税及贸易来扶持国内重化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样一种进口替代又重新被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纳。

第四,横向联合

面对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集团化,运用共同的力量来同发达国家相抗衡。为此,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联合行动。1963年,成立“77国集团”,在1974年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战略目标,在国际性经济机构里联合行动。

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发达国家占有明显优势,这种联合行动的实际成果还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愈益显著,差距急剧拉大。这势必削弱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凝聚力,使得横向联合陷于停顿甚至到退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联合,争取其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正当权益,仍是这些国家对外的一大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及时的调整贸易。适当的放宽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在不断降低关税的基础上调整关系结构,调低汇率,增加鼓励出口的等都是可行的有效手段。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了解和认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变化和趋势,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国际贸易发展方向和脉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档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问题与作者:金坛地税局陈兴龙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