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差生的成绩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值得每位数学老师探讨、研究的问题,可以说,数学老师每天都在研究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呢?不妨请每位数学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下。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景。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又如,让学生在“分桃子”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摸球游戏”中学习可能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利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要处理好思考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合作交流之前应该有思考的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都能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之上的交流会更有效而深入。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额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数学的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样道理,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多样的,教师要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数学教材在编写时,紧密结合各部分内容,编排了许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对待。教师一方面应该提供一个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算法多样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另一方面,教学中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种可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适合于自己的要求和方式的学习中,逐步达到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