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的项目,位于。。。。。。。主要有办公楼、主厂房、门卫等构筑物。同时其中的一套生产线设备是。。。。中心搬迁到新厂。在。。。。。设备安装工程中,有六台发酵罐在钢结构框架内,最大设备重量为60吨,直径为5米,高度为14米,因为大型汽车吊或履带吊无法进入吊装地点,故本次设备吊装采用桅杆吊装。
本方案的编制、执行依据:
1)设计院设计的工程图纸。
2)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J515—90。
2、工程特点及吊装方法
1)设备安装在框架内,尽管大型吊车无法进入吊装地点,但场地满足桅杆的竖立和放倒占地要求。
2)设备基础不高,基础顶标高为+300,简化了方案设计中的力学分析,方便了施工。
3)根据以上特点及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国内已经运用成熟的“双桅杆滑移抬吊法”吊装发酵罐。单根桅杆起重量为50吨,桅杆规格为1000*1000*22000。
3、施工程序及日程安排
1)进场竖立桅杆3天。
2)设备吊装(包括桅杆移位)12天
4、吊装现场平面布置说明
大件吊装、现场平面布置非常重要。要求合理使用场地,保证施工道路畅通,便于机具布置、安全吊装,便于吊装指挥。吊装外场地要求能承重100T货车,吊装现场周围无脚手架,混凝土结构外露钢筋等物不得超过混凝土结构50mm,要求罐基础的灌浆口符合设备所设计的地脚螺栓口,灌浆口内无模板、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杂物,放置垫铁的表面应凿平,基础符合设计标准,并经过测量合格。结合现场条件,需要将各揽风绳保护式捆绑在混凝土结构柱上,捆绑标高为12米,揽风绳最大受力情况会在下面进行分析(最大约为5.24t,)。(如图)
5、桅杆技术资料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数值 | 单位 | 计算公式及来源 |
1 | 两桅杆中心距 | L | 7.00 | m | 平面布置 |
2 | 桅杆高度 | H | 22 | m | 桅杆实测 |
3 | 吊耳距桅杆底 | h | 21.8 | m | 桅杆实测 |
4 | 吊耳偏心距 | e | 0.80 | m | 桅杆实测 |
5 | 缆风绳偏心距 | r | 0.80 | m | 桅杆实测 |
6 | 桅杆自重 | Nc | 6 | t | 偏安全测算,单根桅杆 |
7 | 主肢截面积 | F | 306.02 | Cm2 | |
8 | 桅杆主载面 | F’ | 1.0×1.0 | m2 | 桅杆实测 |
9 | 中部惯性距 | Ix Iy | 1.70×106 | Cm2 | 桅杆实测计算 |
10 | 端部截面 | f | 0.9×0.9 | m2 | 桅杆实测 |
11 | 长度修正系数 | u | 1.025 | 变截面修正系数 | |
12 | 标准节长度 | I | 6.00 | m | 桅杆实测 |
13 | 长细比 | λ1 | 82.816 | 《钢结构设计手册》 | |
14 | 折减系数 | Φ | 0.785 | 《钢结构设计手册》 | |
15 | 分肢长度 | I01 | 1.00 | m | 桅杆实测 |
16 | 分肢最不利长细比 | λ01 | 41.00 | 《钢结构设计手册》 | |
17 | 许用应力 | [δ] | 1550 | Kg/Cm2 | 《钢结构设计手册》 |
18 | 端部惯性距 | Ix’,Iy’ | 0.32×106 | Cm4 | 《钢结构设计手册》 |
罐采用双桅杆抬吊。桅杆实际长度22米,设计起重量100t,桅杆吊耳亮度为21.8米。桅杆采用我公司注册台帐中的桅杆。
起吊前桅杆顶部应调整,使顶部对称地各向外偏移0.5m。待起吊就位时,桅杆便在外荷的作用下大致保持直力状态;从起吊到就位,主缆风绳的受力是变化的,主风绳受力在塔直立时最大。在吊装过程中应注意缆风绳与地锚的受力情况,缆风绳预张力为1t。
1)起吊塔的有关计算数据见下表:
序号 | 名称 | 代号 | 数值 | 单位 | 计算公式及来源 |
1 | 塔总重 | θ | 60 | t | 设计院 |
2 | 吊装计算荷载 | θ计 | 77.17 | 吨 | KIK2(θ+1) |
3 | 塔吊点高度 | b | 13 | 米 | 距塔底 |
4 | 滑轮及索重量 | q | 1 | 吨 | |
5 | 缆风绳与地面夹角 | a 1 | 30 | 度 | 《吊装手册》与现场条件 |
6 | 缆风绳之间夹角 | a 2 | 45 | 度 | 《吊装手册》 |
2)刚起吊时各部计算数据(如图)吊点距吸收塔中心线2.5米。
一对滑车组受力P1:
tgδ=(3.5-2.5)/21.8 δ=2.6
2P1 cosδ×14=Q计 ×6 (设备垂心预计按6米处考虑)
P1 =(Q计×6)/(2 cosδ×14)=16.7t
塔尾承受力反力R:
R= Q计(14-6)/14=44.1t
水平索引滑车受力S拉
S拉=K起[R(f1+f2/D)+R/H]
=2.5×[44.1×(0.1+0.05)/11.41+(29.41/50)]=2.92t
式中:K起——起动附加系数,钢管对方木,K起=2.5
F1F2——分别为钢管对木头和钢排的滚动摩檫系数。
F1=0.10 F2=0.05
D——滚杠直径 D=11.4cm
1/h=坡度 取1/50
3)塔垂直就位时各部受力计算(如图)
tgδ=0.5/(21.8-13)=0.057 δ=3.25
P1=Q计/2cosδ=38.t
4)主吊卷扬机牵引力Sj 导向口受力G
选用H50×6D滑车组单牵引
S0=f-1/(f6-1)×f6×P1/2 取f=1.04
=3.69t
Sj=S0×1.04=3.84t
导向开口受力G
G=2×Sj=7.68t
缆风总力T与主副缆风受力(如图)
T=[P1(cosδe+sinδL)+2Soe]/(sinβc+cosβL)=7.49t
式中:e.c—荷载及缆风绳偏心距0.8米
L—桅杆有效高度21.8米
β—缆风绳与水平面夹角30°
主缆风受力:t1=0.5T+to=5.24t
To-缆风绳初拉力,取1.5t
副主缆风绳受力:t2=T/4cos45°+to=4.15t
5)塔吊装主要计算数据结果汇总表如下:
序号 | 名称 | 符号 | 起吊时 | 排离时 | 直立时 |
1 | 吊装角 | δ | 2.6° | 3.25° | |
2 | 滑车组受力 | P1 | 16.7t | 38.t | |
3 | 溜尾力 | S拖 | |||
4 | 桅杆缆风总力 | T | 7.49t | ||
5 | 主缆风受力 | t 1 | 5.24t | ||
6 | 副主缆风受力 | t 2 | 4.15t | ||
7 | 塔尾反受力 | R | 44.1t | ||
8 | 主卷扬机受力 | S1 | 3.84t | ||
9 | 引出绳拉力 | S0 | 3.69t | ||
10 | 拖运拉力 | S拉 | 2.92t | ||
11 | 导向开口受力 | G | 7.68t |
1)根据塔的吊装计算结果,机具选择过程中采用最大值进行验算选择。
(1)导向开口受力最大值G=7.68t,导向滑轮选用H10×G
(2)主卷扬机选用2台8t卷扬机,主卷扬机钢丝绳选用6×37-Φ20-1700长度约120m,破断拉力P=PH×Φ=22t
(3)K=P/S1=5.73〉5(安全系数)
(4)溜尾卷扬机
溜尾卷扬机,选用1台5吨卷扬机溜尾。
溜尾卷扬机跑绳选用6×37-Φ20-1700,长度大于600米
破断垃圾P=PH×Φ=22t
安全系数K=P/S=7.53>5
(5)缆风绳选用
缆风绳选用6×37-Φ18-1700,L=140×6根
破断拉力P=PH×Φ=18.9t
K=P/ t1=4.92>3
副缆风绳全部选用6×37-Φ16-1700,L=140×10根。其中2根为预备缆风绳
2)桅杆验算
桅杆中部稳定性验算
轴向压力N=P1COSθ+Ne+sin30°+Si=42.5t
桅杆弯距M=Soe+P1cosδe-Tsin30°c=28.76tm
θ=N/ΦA+M/Wmax=42.01N/mm2<155N/ mm2安全
3)对桅杆底部的处理
桅杆底部与设备基础进行固定,桅杆底部设置钢板和道木,承载力达到10吨。
8、吊点设计计算
利用设备本体吊耳。
满足要求
9、施工组织及管理、检查要求
1)本吊装工程,作为整个工程的一部分,不但纳入整个工程的总体管理中,还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决策、协调该项工程的重大事宜。
2)现场设总负责人一名,实施现场指挥、调度,统一解决现场具体施工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吊装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公司领导。起吊指挥,胡雅帮。安全员2人,其他岗位成员见吊装组织体系图。
3)卷扬机使用要求:对卷扬机进行全面检查、清洗加油,并应做空载、负荷试验,以确保各部分良好。卷扬机安全要牢固,不得有左右方向的移动。卷筒钢丝绳的引出要正确,避免出现卡边等现象。
4)滑轮使用要求:固定滑轮的绳扣应位于滑轮吊环的,使滑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地面上的导向滑轮应加木板垫好,防止泥土进入滑轮,影响正常工作。滑轮在工作前应加黄油。
5)钢丝绳使用要求:新钢丝绳必须有合格证,对旧钢丝绳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合格的钢丝绳不得使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拖拉绳3-5倍、跑绳5倍以上。
6)地锚的使用要求:地锚采用坑锚、锚坑深度为2.2米、埋入钢管直径为Φ406、受力土壤面设有挡木,挡木为250×250×2000规格的道木,道木立柱、横档设置。在锚坑回填压实。钢丝绳系结在钢管中间,引出绳与地面的夹角为30°。地锚埋设地点要不积水以保证土壤的摩檫力,且其附近不允许取土。地锚要在使用前试拉,使用时要专人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确保安全使用。设备和结构基础用于地锚应提出申请。
7)桅杆使用要求:各节桅杆装配必须平直、同心,螺栓必须拧紧、不得松动,桅杆经组装检查合格后方可树立。桅杆起吊前在基础上划好桅杆安装中心线,以便桅杆找正。桅杆找正后桅风绳的松紧度应一致。桅杆的拆除用吊车进行。
8)试吊要求:试吊必须在一切工作准备完毕,并经检查无误后行。试吊在正式吊装前的一天进行,试吊中各岗位人员必须按正式吊装人员进入岗位,负正式吊装责任。试吊时将塔头部吊装0.5米,停20分钟对各部位进行检查,合格后再抬高1米进行同样的实验和检查,夹角风绳待不影响吊装时再固定。
9)吊装要求:在正式吊装前各岗位人员应列队入岗,检查本岗情况,检查合格后吊装指挥向领导小组报告,请示吊装命令,由吊装小组下达吊装命令,方可起吊。吊装过程中溜尾卷扬机与牵引卷扬机必须根据起吊速度相互配合,防止塔晃动。就位时钳工要密切配合,确保一气呵成。
10)溜尾要求:溜尾卷扬机与牵引卷扬机必须根据塔起吊的速度相互配合好,溜尾卷扬机在起吊时不受力根据提升和牵引的速度放松跑绳,当塔裙座脱开尾排时,溜尾卷扬机受力最大,此时(塔裙中心与基础中心约4.2m时)停止起升,溜尾卷扬机受力使塔体缓缓腾空裙座脱排后再行起吊。这一过程要特别防止塔体晃动。增加动载荷及撞坏塔壳。
11)就位时,就位人员必须与吊装指挥密切配合,指挥抬高或降落要及时。由吊装指挥发信号指挥有关岗位人员。
10、吊装作业人员
1)总指挥:
2)起重指挥:
3)安全员:
4)卷扬机司机及维护人员:
5)专职电工:
6)起重工:
11、吊装岗位责任制
1)吊装指挥:负责整个吊装过程的组织指挥工作,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领导小组。必须熟悉各岗位的人员责任制。必须准备地传递各种信号,并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交底。
2)卷扬机司机及维护人员:卷扬机司机必须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掌握指挥信号。做到启动、停止准备,提升与降落同步。未听清、看清信号不得启动或停车,且必须随时检查卷扬机的工作情况。
3)锚坑检查看守人员:随时检查风绳卡扣螺栓是否松动,观察锚坑被挤压情况,检查滑车的工作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指挥报告,并做果断处理。如采用推土机等。
4)尾排工作人员:负责拖排向前滚动,使塔不脱排,且避免塔偏移撞桅杆。随时检查周围人员的安全。
5)杆顶定滑轮检查人员:用经纬仪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指挥人员停车处理。登高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6)就位人员:就位人员必须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工作。就位人员在塔离地前,应在安全区外等候,待塔离地腾空后立即进入岗位。在就位时,应注意塔的方位及垂直度,合格后拧紧地脚螺栓。
7)安全保卫人员:维护现场的秩序,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以确保吊装安全进行。吊装前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8)其他注意事项:在吊装开始时,现场总电源不应供其他用户以保证吊装用电。各岗位人员必须加强纪律性,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与指挥人员一道,相互配合,不得私自离开岗位。
12、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国家和设计院规定的有关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规定。
2)施工中要坚持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互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3)施工过程中,必须明确施工人员分工和职责,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切实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4)在起重作业中,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施工人员必须熟知此统一信号,各操作岗位应协调动作。起重工要持证上岗。
5)吊装时,整个现场有总指挥统一调配,各岗位分指挥应正确、迅速执行总指挥命令,做到传递信号迅速、正确,并对自己责任区域内的事务负责。
6)登高2米以上的高空作业人员,应经体检合格,操作时佩带安全带,并系挂在安全可靠的物体上,脚手扳、架应坚实稳固。
7)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8)施工中,要随时清理现场,清除障碍物,以利于操作。
9)施工现场应十分注意防电,带电的电焊线,搭铁丝及电线要远离钢丝绳等起重物件。
10)桅杆的竖立、移位和吊装作业之前,应了解天气情况,不准在雨天、雾天、夜间和6级以上大风的情况下进行上述作业。
11)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利用构筑物系索具使之受力时,须经验算,经业主同意,方可使用。对下列构筑物不予利用,输电塔有电线杆,生产运行中的设备及管道支架、树木、不明吨位的原有锚点等。
12)在起吊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在重物之下和受力索具附近逗留、通过。不允许有人随同重物升降。
13)起重作业现场需设有明显的标志各警戒线,并有专人护卫,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越入内。保卫工作应有甲乙双方共同承担。
14)吊装过程中,如因机具故障,必须使重物落地。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电气设备,要设专人进行维护,并做好安全记录。
15)若发生事故,应保持现场原状,作好记录。由有关机构做出调查分析以后方可进行后序的工作。
16)对于事故隐患,不得隐瞒不报。对于发现、排除事故隐患者,应给予适当奖励。
17)塔垂直度控制措施。对于细长体的抬吊,为了使两吊点均衡受力,必须在现场设置两台经纬仪,随时观测并调整烟囱筒体的垂直度。垂直度应控制在1/1000以内,并且不在于40mm。
18)双桅杆在抬吊塔之前,应调整桅杆的垂直度,使两桅杆顶各对称向外出偏移0.5米。
19)桅杆侧向垂直度偏差小于桅杆高度1/1000。
20)自场地北面车间至设备基础南60米范围内为作业安全区,桅杆吊作业时任何人不得进入安全区。
21)桅杆吊将设备吊至基础后,专业起重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安全区内作业。
13、主要机具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汽车式吊车 | 25t | 台 | 1 | 立、放辅桅杆 |
2 | 主桅杆 | 50t-22m | 套 | 1 | 起吊设备 |
3 | 卷扬机 | 8t | 台 | 3 | 容绳量大于28-900 |
5t | 调缆风、溜尾 | ||||
4 | 导链 | 3-5t | 只 | 6 | 调缆风、捆扎设备 |
5 | 滑轮组 | H50×6D | 只 | 4 | 主滑车 |
6 | 导向滑轮 | H8×1G | 只 | 18 | 调缆风、导向用 |
H10×1G | 10 | 导向 | |||
7 | 钢丝绳 | Φ26-6×37-170 | 米 | 950×2 | 主跑绳 |
Φ24-6×37-170 | 600 | 桅杆扳立 | |||
Φ28-6×37-170 | 350×8 | 主风绳 | |||
Φ21.5-6×37-170 | 150×7 | 辅缆风绳 | |||
Φ26-6×37-170 | 150×3 | 辅桅杆主风绳 | |||
Φ17.5-6×37-170 | 350×4 | 辅桅杆主风绳 | |||
8 | 钢丝绳扣 | Φ20-6×37-170 | 米 | 50×6 | 千斤绳 |
Φ32-6×37-170 | 20×2 | 主滑轮捆绑 | |||
9 | 卸扣 | 32t | 个 | 4 | 绑扎 |
5-10t | 30 | 导向、稳固卷扬机 | |||
10 | 夹头 | 20# | 个 | 30 | 捆扎设备 |
11 | 钢板 | δ=28-30mm | 米 | 4×2 | 垫桅杆用 |
钢板 | 1800×8000×20 | 块 | 3 | 排子、地锚、垫道路 | |
12 | 道木 | 铁路垫枕 | 根 | 50 | 垫设备、排子、地锚 |
13 | 千斤顶 | 50t | 台 | 2 | 调整设备 |
起道机 | 16 | 拆、组桅杆 | |||
14 | 滚杠 | Φ114×12×4000 | 根 | 20 | 滚运设备 |
1)首先配合2台经纬仪、1台望远镜用以监视桅杆、塔的垂直度情况、四台主卷扬机提升要同步,以塔两侧对拖排施力情况面定。
2)用5吨导链预紧缆风绳。钢丝绳的松紧、受力情况以目测进行。
3)监视溜尾钢丝绳工作情况,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停止吊装,待处理后再继续吊装。
4)在吊装区域设置警戒线,非吊装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5)配备一定数量的钢卷尺,用以监测塔脱排位置及测量吊耳设置距离。
6)用水准仪测量塔的安装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塔安装固定后,地脚螺栓松紧检查以用手捶敲击垫铁不松动为合格。
8)塔脱排腾空时应注意不能碰撞基础上的地脚螺栓换,地脚螺栓应用道木加以保护。待塔底部超出地脚螺栓200mm时,再就位。
15、工程用规范标准
1)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J515-90
2)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99
3)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HJ514-90
4)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1-85
设备吊装立面图
备注:风绳标高为12米,风绳最大受力为5.2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