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12:13
文档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2014到2016年,文
推荐度:
导读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2014到2016年,文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年份试卷选 文

考查点题型分值
2014全国卷I

《美的奥秘》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理解文章重要内容。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2015全国卷I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艺术是什么》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2016全国卷I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塞壬的歌声》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3客观题,9分。

2017全国卷I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留住乡愁》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8全国卷I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3客观题,9分。

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年份试卷人物出处考点分布题型及分值
2014全国卷I

于休烈《旧唐书》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

韩文《明史》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2015全国卷I

孙傅《宋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

来护儿《北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2016全国卷I

曾公亮《宋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

陈登云《明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I

傅珪《明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2017全国卷I

谢弘微《宋书》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

赵熹《后汉书》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全国卷III

许将《宋史》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2018全国卷I

鲁芝《晋书》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客观题9分;2主观题,10分。

2014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为19分。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8年沿用2017年、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

2、古代诗歌阅读

年份试卷作者及朝代题目体裁考点题型及分值
2014全国卷I

无名氏(宋)《阮郎归》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2主观题;5+6分。

 全国卷II

韦庄(唐)郭震(宋)《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主观题;5+6分。

2015全国卷I

岑参(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2主观题;5+6分。

 全国卷II

韩偓(唐)《残春旅舍》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2主观题;5+6分。

2016全国卷I

李白(唐)《金陵望汉江》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2主观题;6+5分。

 全国卷II

杜甫(唐)《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①鉴赏古代诗歌内容;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主观题;5+6分。

 全国卷III

曹翰(宋)《内宴奉诏作》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效果;②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2主观题;5+6分。

2017全国卷I

欧阳修(宋)《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1客观题(5选2)5分;1主观题6分。

全国卷II

苏轼(宋)《送子由使契丹》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1客观题(5选2)5分;

1主观题6分。

全国卷III

白居易(唐)《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二》①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1客观题(5选2)5分;

1主观题6分。

2018全国卷I

李贺(唐)《野歌》①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②诗歌结构,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1客观题(4选1)3分;

1主观题6分。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当,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名篇名句默写

年份试卷出处、作者及朝代题型高中分值初中分值
2014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先秦)       ②《蜀道难》李白(唐)       ③《春望》杜甫(唐)

情境默写4分

2分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先秦)     ②《行路难》李白(唐)       ③《赤壁赋》苏轼(宋)

情境默写4分

2分

2015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先秦)       ②《使至塞上》王维(唐)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情境默写4分

2分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先秦)     ②《琵琶行》白居易(唐)     ③《赤壁》杜牧(唐)

情境默写4分

2分

2016全国卷I

①《劝学》荀子(先秦)       ②《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情境默写4分

2分

全国卷II

①《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 ②《蜀道难》李白(唐)       ③《阿房宫赋》杜牧(唐)

情境默写4分

2分

全国卷III

①《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 ②《琵琶行》白居易(唐)     ③《赤壁赋》苏轼(宋)

情境默写4分

2分

2017全国卷I

①《观沧海》曹操(三国)     ②《阿房宫赋》杜牧(唐)

情境默写3分

2分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先秦)     ②《陋室铭》刘禹锡(唐)

情境默写3分

2分

全国卷III

①《劝学》荀子(先秦)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情境默写3分

2分

2018全国卷I

①《论语·为政》             ②《师说》韩愈(唐)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情境默写4分

2分

从2014年开始,名篇名句默写题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由上表可知,2014到2017年这一题型均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2014年到2016年,在命题内容上对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高中考察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2018年回归2016年题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年份试卷体裁选篇考点题型及分值
2014全国卷I

中国小说《古渡头》叶紫①理解文章内容;②概括作品形象;③分析作品结构;④考察探究的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中国小说《鞋》刘庆邦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分析文章结构,鉴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形象;③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5全国卷I

中国小说《马兰花》李德霞①理解文章内容;②把握文章思路,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③欣赏作品的形象;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中国小说《塾师老汪》刘震云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②欣赏作品的形象;③分析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赏析人物形象。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6全国卷I

中国小说《锄》李锐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标题内涵;③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④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外国小说《战争》美•迈尔尼

①分析和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②分析作品人物形象;③分析作品结构;④考察探究的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I

中国小说《玻璃》贾平凹①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③分析人物形象;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7全国卷I

中国小说《天嚣》赵长天①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表达艺术;②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主题;③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1客观(4选1)3分

2主观5分+6分。

全国卷II

散文《窗子以外》林徽因①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③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客观(4选1)3分;

2主观5分+6分。

全国卷III

散文《我们的裁缝店》李娟①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③鉴赏作品语言特色。1客观(4选1)3分;

2主观5分+6分。

2018全国卷I

传记性小说《赵一曼女士》阿成①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③叙述方式的作用1客观(4选1)3分;

2主观6分+6分。

试卷体裁标题出处考点题型及分值
2014全国卷I

人物传记《科学巨人玻尔》《玻尔传》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归纳内容要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爱国科学家邓叔群》《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①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考查探究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5全国卷I

人物传记《朱东润自传》《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①分析概括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考查探究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将军赋采薇》《抗战殉国将领》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6全国卷I

人物传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传》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考查探究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I

人物传记《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评传》①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②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概括;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④考查探究能力。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7全国卷I

新闻无题目(四则材料)《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全国卷II

新闻无题目(两则材料)《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全国卷III

新闻无题目(两则材料)《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2018全国卷I

新闻无题目(三则材料)《自然》、《人民日报》、《参考消息》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客观(4选1)6分;

1主观6分。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2017年、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2018年试卷上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共同来自一段36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能力。方向主要考查病句、成语、连贯。

1、客观题①(成语题)

年份试卷涉及成语设题角度考查点题型分值
2014全国卷I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5全国卷I

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6全国卷I

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奉为圭臬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目不交睫,厝火积薪,筚路蓝缕,讳莫如深,安步当车,苦心孤诣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用错对象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浩如烟海,刮目相看,一言九鼎,按图索骥,笔走龙蛇,涣然冰释不合语境,用错对象,望文生义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7全国卷I

重整旗鼓,意味深长,层出不穷,守正不阿,踌躇满志,万无一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用错对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巧夺天工,望尘莫及,博学审问,充耳不闻,左支右绌,温文尔雅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用错对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行之有效,汗牛充栋,等而下之,乐不思蜀,滥竽充数,滔滔不绝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用错对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8全国卷I

目不暇接,良莠不齐,一丝不苟,操之过急,应接不暇,良莠不分,谨小慎微,急功近利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4、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都是给出3个近义成语进行辨析。2016、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使用的是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设置了6个句子,考查6个成语使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

年份试卷语病类型考查点题型分值
2014全国卷I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语序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5全国卷I

语序不当,主客颠倒,偷换主语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前后主语不一致,两面对一面,表述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6全国卷I

搭配不当,偷换主语,结构混乱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偷换主语,成分残缺,两面对一面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7全国卷I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中途易辙,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辨析病句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

3、客观题③

年份试卷命题角度考查点题型分值
2014全国卷I

排序连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排序连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5全国卷I

选句连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选句连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6全国卷I

选词连贯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选词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选词连贯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7全国卷I

表达得体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

表达得体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客观题3分

全国卷III

表达得体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8

全国卷I

选句连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客观题3分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4年考的是排序连贯,2015年考的是选句连贯,2016年考的是选词连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4、主观题

第一道主观题:

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

2018年考查用词不得体,选段来自实用类短文(便条)。

第二道主观题: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考的是框架图,考查表述准确、连贯知识点。

(六)写作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

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比较去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我们看到:

1.关注时代与社会。17年是给出关键词写“你认识的中国”,今年是列举从2000年至2035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及重大,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家国情怀。17年通过“一带一路、长城、高铁、美丽乡村”等将学生引入到对我们生活的中国的认识。18年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结合,写出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到2035年这一代人35岁,他们的青春梦要和紧密相连。

3.大主题小切口。17年的高考题,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即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而且所给词语覆盖面很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有的写。今年的作文,命题人同样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读。其实就是青年与青年的对话。当然作文并沒有要求写成书信。

4.什么样的作文易拿高分。对于大主题的作文,那些有深刻思想、精准认识的学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固然能写出好文章,但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有可能写得大而空,类似口号言之无物,因此为文章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众多相似的大而空的文章中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5.过去的高考作文虽然也暗合社会热点,如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考的是社会规则意识,然而近两年的作文却均为与时政相关的“高调作文”,应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多看报,关注报纸社论,关注重大题材。需要说明的是明年不一定还明考社会热点,但关注社会,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却是必然。

6.练字很重要,一手好字对于作文提分有很大的帮助。

备考建议:

2018 年高考全国 I 卷充分展示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展示了国家对于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决心。立足 2018 年语文全国 I 卷的命题特征,对未来的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识记基础知识,培养关键能力。以《2018 年高考大纲》为依据,一定要准确记忆《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还要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明确文章写作意图。

2、“碎片化”及“整体性”阅读能力二者兼顾。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掌握文本中重点信息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把握文本结构、话题中心及文章主旨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学习及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针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

3、加强文化积累,培养人格。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阅读特别是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

4、关注现实,提升格局,具备纵横意识。2018 年全国 I 卷的阅读选材及作文命题都体现了理性思维特征,要求考生既有历史思维,又有全球视野,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凭借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以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总之,2018 年全国 I 卷延续了 2017 年的命题形式及考查重心,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从而实现了“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为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

文档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2014到2016年,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