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 浆 作 业 规 程
工作面名称:
编 制 人:
矿 长:
2007年 月 日
规程贯彻、学习记录
参加人员 | 职务或工种 | 签 字 | 参加人员 | 职务或工种 | 签 字 |
会审人员签字:
技术科: 安全科:
总工:
喷 浆 作 业 规 程
根据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现对井下全岩巷道不砌碹处及不架棚处,都必须进行喷浆支护。现将喷浆技术安全措施规范如下:
一、喷浆前的准备工作:
1、材料及人员的准备。(包括各种设备、灰、沙。人员的到位,专职电工及安全员等)
2、严格掌握配合比,灰沙比为1:2.5。骨料要求粗细均匀。
3、检查风、水管有无漏风、跑水现象及输料管有无跑料现象,斜平巷管路应定期转动120°进行敲打听声检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
4、检查各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开关的灵活可靠,各密封部位是否正常,出料弯头有无堵塞现象(敲打听声),各机械有无漏电发热或异声等。
5、输料管、风管、水管等各管路需绑扎牢固。喷前应先送风、送水进行检查。
6、通过各作业区的电缆、管线、风筒及各种器材设备要妥加保护,遮盖好。
7、喷浆前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排除顶帮浮石。
8、巷道个别地方需锚喷支护时,需申请打完锚杆后方可喷浆作业。(打锚杆另报措施)
9、由于在喷浆时,机械运行噪音较大,故在喷浆前各班必须统一信号指示,如停电、停水、停风等信号(可以矿灯为信号)
10、在班组长确认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步喷浆工作。
11、防尘面罩需佩戴好,工作地点每班组另配不少于2个以做备用,破损的或不能达到防尘要求的不得使用。
12、在喷浆作业地点的回风流中设喷雾洒水装置,净化空气。
二、喷射作业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质量要求:
1、喷射前,先用水冲洗岩面,必须把岩面的粉尘冲洗干净后,干燥的岩面必须保证充分的湿润后,方可喷浆。
2、喷浆机开停顺序为:开动时,先开风后给水,最后送电给料。停止时,先停止给料,待料罐中的存料喷完后,再停电,最后关水停风。(喷射开始时,先给水再送料,结束时,先停风后停水。)
3、喷射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护安全,发现险情,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撤出危险区域。
4、喷射顺序,以应先墙后拱,自下而上,边墙应自墙基开始,拱部应自拱脚开始,封拱区宜沿轴线由前向后喷。喷与受喷面的距离和夹角随着风压的波动,距离应不断的调整喷与受喷面的垂线为10°-15°夹角为宜。拱部应旋转式喷射,喷旋转直径为300㎜为宜以一圈压半圈的横向运动进行喷射。
5、掌握好风压及水压的大小,一般是根据风压调整水压,水压应比风压高0.5-1㎏/㎡,控制好水量,保持水灰比在0.43-0.5范围。
6、喷与受喷面的距离在0.5-1米范围内为宜,并随风压变化而调整。
7、巷道喷浆顺序由外向内作业。相邻喷层接茬以应做成斜交接头,搭接宽度为0.3-0.5为宜。
8、喷射厚度为3-5㎝。喷射表面要求保证光洁,厚度大致均匀,水灰比例中,喷浆面不能出现起壳,开裂现象。喷射后无露筋现象。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9、巷道底部喷射时应将浮石杂物清除干净后方可作业。
10、加强作业地点的通风,风筒口距作业地点以10米左右为宜。
11、喷射手在作业时要随时观察围岩,喷层表面,回弹及粉尘等情况。及时调整水灰比。
12、喷射手在作业过程中,须带好防护用具,防止回弹物伤到眼睛。其他作业人员也须佩戴好防尘口罩。
13、由于所喷巷道断面较小,故在喷浆过程中,喷射及移管时防止出现死弯和硬弯,喷不出料时,应将喷对准下方,并避开其他操作人员及行人。
14、在疏通堵管时,在送风送水情况下,喷射手或辅助人员要握紧喷,以免喷甩动伤人,并停电、停机。运行中严禁将手伸入弯管或料罐。
15、入料要连续均匀,并随时注意喷浆机的运行状态和信号指示。
16、发生机械故障时,必须及时停风、停电。再开机送风送电时,必须通知有关人员,以防发生事故。
17、喷射工作面遇淋水较大时,应先采取排水处理后再喷浆。处喷射手理原则: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先排后喷,喷注结合。
18、在喷射过程中,喷射手应随时观察回弹情况,喷浆回弹量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调整风压、水压、水灰比等,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
19、经过作业现场的其他非作业人员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通过。
20、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在喷射过程中,未尽事宜,根据实际而定,但必须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并在施工中补充完善。
三、喷射后安全技术措施:
1、喷射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喷射机及附属机具,防止料块堵管和堵塞机器。
2、及时清理回弹料,以免造成水沟堵塞,影响运输通风等。回弹料可视情况回收利用。
3、有交的,必须做好交记录和现场交接工作。
4、为使喷浆强度均匀增长,减少和防止喷浆层收缩开裂,在喷浆终凝后需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每8小时洒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