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1车站工程概况
关庄站为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中间站,车站位于规划北关庄路和关庄西路交叉路口东侧,沿北关庄路东西向布置。
关庄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总长143.9m,标准段宽20.7m,高21.93m,站台宽1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12+416.000,轨顶高程为16.13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覆土约3.58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63m。本站提供盾构接收条件。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本站提供盾构始发条件。
1.2区间工程概况
本段区间线路从关庄站出发向东南方向下穿城建亚东混凝土搅拌站,后向南下穿小营北路,下穿北湖渠西路。线路向东南先后下穿北辰高尔夫球场,沥青厂南路,京承高速,13号线望京西站后到达15号线望京西站。本段区间起止里程为K12+494.85~K14+349.172。本段区间设计长度为1854.322米。本区间正线标高约为14.75-16.15m,地面标高为40m左右。在区间隧道平面里程K13+730.000处结合区间排水泵站设置区间防灾联络通道。K13+043.007处设置一区间风井。
2、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50152—92
《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9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426-2004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
3、试验检测方案
3.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现场质量检测制度。
3.2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制定相应的送检请检制度。
3.3建立试验台账、完整、准确记录送检请检试验检测项目及最终试验检测结果。
3.4选择北京市权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本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
3.5按照统一的检测标准、方法和频率对本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检测。
3.6建立不合格检测台账,对监理、检测中心抽检不合格的材料通过监理指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核实。
4、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商品混凝土公司根据我施工方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计算,预先提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经监理审核批准后,在我施工方、监理单位、检测中心见证下进行混凝土试配,混凝土试配结果经我施工方确认后报总监审批。审核批准后方可用于生产。
5、工程材料的检测工作
5.1指定专人负责材料工作。材料进入现场,在供货商随车提交相同生产批号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检测报告)之后,及时对该批材料在监理试验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规范取样和签封,并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5.2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材料不允许进场,检测后若发现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材料立即清除出场,及时解决问题。对情节严重或直接影响本工程质量的情况,及时报监理单位和业主。
5.3现场材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5.4对拟用于我标段的商品砼及盾构管片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由供货单位按我施工单位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自检,并向我施工方提报相关原材料检验有效证明文件,经监理审核批准后,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中心见证下进行,检测结果经我施工方确认后报其总监。
5.5钢筋进场时检查质量证明书,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吨为一批,不足60吨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5.6钢筋接头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的检测频率如下:
5.6.1 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网:凡钢筋牌号、直径及尺寸相同的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应视同为同一类型制品,且每200件为一批,一周内不足200件亦应按一批计。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外观检查应按同一类型制品分批检查,每批抽查5%,且不少于5件。力学性能检验的试件,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
5.6.2 闪光对焊接头: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200个同牌号、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累计仍然不足200个接头时,应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封闭环式箍筋闪光对焊接头,以200个同牌号、同规格接头作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6.3电弧焊接头: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200个同牌号、同型式接头为一批;当不足200个接头时仍应作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6.4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200个同牌号钢筋接头为一批;当不足200个接头时仍应作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6.5预埋件钢筋T型接头:预埋件钢筋T型接头的外观检查,应从同一台班内完成的同一类型预埋件中抽查5%,且不得少于10件;当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以200件同类型预埋件作为一批,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累计计算,当不足200件时,亦应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6.6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机械连接接头,以2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2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7预应力筋进场时检查质量证明书,必须按批次抽取试件做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或反复弯曲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预应力筋,每30吨为一批,不足30吨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5.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必须按批次进行外观检查和抽取试件做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外观检查每批抽检10%;硬度试验每批抽检5%,且不少于5套;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每批抽检一次(3套)。
5.9防水卷材以同类同型的10000㎡卷材为一批。不满10000㎡也可作为一批在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去3卷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检查,在上述检查合格的样品中任取一卷,在据外层端部50mm处截取3m(出厂检验为1.5m)进行理化性能检验
5.10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及指标见附表。
6、商品混凝土管理
6.1商品混凝土浇筑前,指定专人提前24小时向商品混凝土公司提报用混凝土使用计划,明确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量、使用部位、浇筑方式、浇筑起止时间等要求。
6.2每次混凝土生产拌制前,会同监理人员到商品混凝土公司,对其原材料质量、计量设备等按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的本次商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技术证明文件逐项进行检查、监督,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6.3商品混凝土拌制前,派旁站人员到达商品混凝土公司,对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拌制工艺过程和出厂情况实施质量监督。
6.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指定专人对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的各种原材料及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坍落度、和易性等)按相关规范进行取样、检测并记录。施工现场的试件在监理的见证下规范制作,送入养护室进行标准养护。
6.5为确保混凝土试件强度具有正确的代表性,设立工地标准养护室,试件养护到规定龄期(28天)后送我方委托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试验。
6.6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梁部和隧道的衬砌等重要部位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
6.7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7.1 钻孔灌注桩用混凝土试件制作,同一配合比每班不得少于一组,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每5根不得少于一组;
6.7.2地下连续墙用混凝土:每一单元槽段混凝土应制作抗压强度试件一组,每5个槽段应制作抗渗压力试件一组;
6.7.3明挖法施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件应在灌注地点制作,同一配合比的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6.7.3.1抗压强度试件:垫层混凝土每灌注一次留置一组;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长)的底板、负一层、负二层、中边墙及顶板,车站主体各留置4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结构各留置2组;混凝土柱结构,每灌注10根留置一组,一次灌注不足10根者,也应留置一组;如需要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其留置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6.7.3.2抗渗压力试件: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车站留置2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各留置一组。
6.7.4钢筋混凝土管片预制用混凝土:同一配合比时,每100m3(不足者也按100m3计)应做两组抗压强度试件,其中一组在同条件下养护,另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同一配合比每30环留置抗渗试件一组。
6.7.5隧道结构防水混凝土试件的留置组数:同一配合比时,每100m3和500 m3(不足者也分别按100m3和500m3计)应分别做两组抗压强度和抗渗试件,其中一组在同条件下养护,另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7、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检测
由供货商提供相关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技术证明文件(产品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及技术说明书)。
8、建筑工程实体的检测
在监理的见证下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按相关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预应力结构、桩基检测,结果报监理公司审核。
9、试验仪器的管理
9.1建立工地标准养护室和试件成型室,满足试件的堆放要求。根据工程需要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并通过北京市标准计量局认证。同时对混凝土试模等设备进行自校,建立自校记录。
9.2 严格执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9.3所有仪器设备应保持完好状态,外观整洁,工具齐备。如有异常应及时检修,认真做好使用和维修记录。
9.4各种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周期按时检定,建立计量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严格遵守检定周期,超周期不准使用。
9.5新仪器设备入库前必须检定,库存过期的仪器设备,必须重新检定后方能使用。
9.6所有仪器设备实行标志管理,主要仪器设备上均贴有“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
9.7 仪器配置见下表
检验项目 | 进场检查 | 复检 | 日常检验 | |||||||||||
项目 | 频次 | 项目 | 频次 | 项目 | 频次 | |||||||||
水 泥 | 烧失量 | √ |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供的报告。 | √ |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每批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②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水泥出厂日期达3个月。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同厂家、同编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当不足500t或200t时,也需检验一次。 | |||||||
氧化镁含量 | √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三氧化硫含量 | √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细度 | √ | √ | √ | |||||||||||
凝结时间 | √ | √ | √ | |||||||||||
安定性 | √ | √ | √ | |||||||||||
强度 | √ | √ | √ | |||||||||||
碱含量 | √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比表面积 | √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游离氧化钙含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助磨剂名称及掺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石膏名称及掺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混合材名称及掺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氯离子含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熟料C3A含量 | √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序号 | 设备名称 | 生产厂家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
1 | 恒温恒湿自动控制仪 | 上海米可朗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 BYS-30型 | 1台 | ||||||||||
2 | 塑料试模 | 上海东方建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150*150*150mm | 20组 |
3 | 塑料试模 | 上海东方建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100*100*100mm | 10组 | ||||||||||
4 | 塑料试模 | 上海东方建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70.7*70.7*70.7mm | 10组 | ||||||||||
5 | 塑料试模 | 上海东方建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ф175*150mm | 3组 | ||||||||||
6 | 回弹仪 | 乐陵市回弹仪厂 | 225*100MPa | 1个 | ||||||||||
7 | 坍落度筒 | ф100*ф200*300mm | ||||||||||||
8 | 容重筒 | 3L、5L、7L、10L | ||||||||||||
9 | 塑料弹模试模 | 上海东方建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材料检测程序:
材料检测流程图
1、实体检测: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按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结构和实体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由监理单位实施旁站制度,检测中心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
2、工程实体检测程序
工程实体检测流程图
3、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按《南京地铁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定》实施。重点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a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程序: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流程图
b、混凝土浇注的拌制程序:
混凝土浇筑控制流程图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比表面积 | ≤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 √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 |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一次; | |||||
烧失量 | ≯5.0% | √ | √ | ||||||||
3 | 游离CaO含量 | ≤1.0% | √ | √ | |||||||
4 | MaO含量 | ≯5.0% | √ | √ | |||||||
5 | SO3含量 | ≯3.5% | √ | √ | |||||||
6 | Cr含量 | 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0.1%,以预应力混凝土≤0.06% | √ | √ | |||||||
7 | 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 | ≤1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 | √ | √ | √ | ||||||
8 | 凝结时间 | 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 √ | √ | √ | ||||||
9 | 安定性 |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 √ | √ | √ | ||||||
10 | 强度 | 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规定值 | √ | √ | √ | ||||||
11 | 碱含量 | ≤0.6% | √ | ||||||||
12 | 熟料中的C3A含量 | 非氯盐环境不应超过8%,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 | √ | ||||||||
13 | 助磨剂名称及掺量 | 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 | √ | ||||||||
14 | 石膏名称及掺量 | GB/T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 √ | ||||||||
15 | 混合材名称及掺量 | 6%~15% | √ |
附表二、细骨料品质指标技术要求及检验批次控制规定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细度模数 | 优先选用3.0~2.3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 | √ | 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月检验一次。 | ||
2 | 吸水率 | ≯2% | √ | |||||
3 | 含泥量 | C30以下≤3.0%,C30~C45≤2.5%,C50及以上≤2.0% | √ | √ | ||||
4 | 泥块含量 | ≤0.5% | √ | √ | ||||
5 | 坚固性 | 硫酸钠溶液浸泡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8% | √ | |||||
6 | 云母含量 | ≤0.5% | √ | √ | ||||
7 | 轻物质含量 | ≤0.5% | √ | √ | ||||
8 | 有机物含量 | 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深于标准色 | √ | √ | ||||
9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0.5% | √ | |||||
10 | Cl-含量 | ≤0.02% | √ | |||||
11 | 碱活性 | 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 | √ | |||||
12 | 石粉含量 | C30以下≤10.0%(MB<1.40)或≤5.0%(MB≥1.40), C30~C45≤7.0%(MB<1.40)或≤3.0%(MB≥1.40), C50及以上≤5.0%(MB<1.40)或≤2.0%(MB≥1.40), | √ | √ | ||||
13 | 压碎指标值 | <25% | √ | √ | ||||
14 | 颗粒级配 | 满足级配要求 | √ | √ |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颗粒级配 | 应采用两级或多级级配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大骨料达一年。 | √ | 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 | ||
2 | 吸水率 | <2%(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条件下<1%) | √ | |||||
3 | 含泥量 | C50以下≤1.0%, C50及以上≤0.5% | √ | √ | ||||
4 | 泥块含量 | ≤0.25% | √ | √ | ||||
5 | 坚固性 | 硫酸钠溶液浸泡5次循环质量损失率:混凝土结构≤8%,预应力混凝土结构≤5% | √ | |||||
6 | 紧密空隙率 | <40% | √ | |||||
7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C50以下≤10%, C50及以上≤8% | √ | √ | ||||
8 | 有机物含量(碎卵石) | 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深于标准色 | √ | |||||
9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0.5% | √ | |||||
10 | Cl-含量 | ≤0.02% | √ | |||||
11 | 碱活性 | 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 | √ | |||||
12 | 岩石搞压强度 |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 √ | √ | ||||
13 | 压碎指标值 | C30以下碎石≤16(沉积岩)、20(变质岩)、30(火成岩),碎卵石≤16; C30及以上碎石≤10(沉积岩)、12(变质岩)、13(火成岩),碎卵石≤12。 | √ | √ |
附表四、外加剂品质指标技术要求及检验批次控制规定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 ≥240 | √ | 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 |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 | |
2 | Na2SO4含量(%) | ≤10.0 | √ | √ | ||||
3 | 含气量 |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时≥3.0(4.5) | √ | √ | √ | |||
4 | 坍落度保留值(用于泵送混土时)(mm) | 30min≥180;60min≥150 | √ | √ | ||||
5 | 常压泌水率比(%) | ≤20 | √ | √ | √ | |||
6 | 压力泌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 | ≤90 | √ | √ | ||||
7 | 抗压强度比(%) | 3d≥130 | √ | √ | √ | |||
8 | 7d≥125 | √ | √ | |||||
9 | 28d≥120 | √ | √ | √ | ||||
10 | Cl-含量 | ≤0. 2% | √ | √ | ||||
11 |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 | ≥80 | √ | √ | ||||
12 | 对钢筋锈蚀作用 | 无锈蚀 | √ | √ | ||||
13 | 收缩率比(%) | ≤135 | √ | √ | √ | |||
14 | 碱含量(Na2O+0.658K2O)(%) | ≤10.0 | √ | √ | ||||
15 | 减水率(%) | ≥20 | √ | √ | ||||
16 | 匀质性 | √ | √ | |||||
17 | 凝结时间差 | ≥20 | √ | √ | √ |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PH值 | >4.5 | √ | 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 | 同一水源年一次; | |
2 | 不溶物含量(mg/L) | 预应力混凝土<2000,钢筋混凝土<2000,素混凝土<5000 | √ | √ | ||||
3 | 可溶物含量(mg/L) | 预应力混凝土<2000,钢筋混凝土<5000,素混凝土<10000 | √ | √ | √ | |||
4 | 氯化物含量(以Cr计)(mg/L) | 预应力混凝土<500,钢筋混凝土<1000,素混凝土<3500 | √ | √ | ||||
5 | 硫酸盐含量(以SO42-计)(mg/L) | 预应力混凝土<600,钢筋混凝土<2000,素混凝土<2700 | √ | √ | √ | |||
6 | 碱含量(以Na2O)(mg/L) | 预应力混凝土<1500,钢筋混凝土<1500,素混凝土<1500 | √ | √ | ||||
7 | 凝结时间 | 用拌和水和蒸溜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初、终凝时间尚符合有关水泥国家标准规定 | √ | √ | √ | |||
8 | 抗压强度比 | 用拌和水拌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天强度不得低于用蒸溜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 √ | √ |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细度(%) | 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20(12) | √ | 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 | √ |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 |
2 | Cr含量(%) | 不宜大于0.02 | √ | √ | ||||
3 | 需水量比(%) | 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05(100) | √ | √ | √ | |||
4 | 烧失量(%) | 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5.0(3.0) | √ | √ | √ | |||
5 | 含水率(%) | ≤1.0(对于排灰) | √ | √ | ||||
6 | SO3含量(%) | ≤3 | √ | √ | ||||
7 | CaO含量 | ≤1.0(铁道部140号文件变更) | √ | √ | ||||
8 | 碱含量(%) | √ | √ |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烧失量(%) | ≤6 | √ | 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 √ |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
2 | Cr含量(%) | 不宜大于0.02 | √ | √ | ||||
3 | SiO2含量(%) | ≥85 | √ | √ | ||||
4 | 比表面积(m2/kg) | ≥18000 | √ | √ | √ | |||
5 | 需水量比(%) | ≤125 | √ | √ | √ | |||
6 | 含水率(%) | ≤3.0 | √ | √ | ||||
7 | 活性指数(%)(28d) | ≥8 | √ | √ | √ |
序号 | 技术要求 | 检验规定 | ||||||
项目 | 技术指标 | 质量证明文件检查 | 新选料源检验 | 过程检验 | ||||
供应商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施工单位提供指标 | 要求说明 | |||
1 | MgO含量(%) | ≤14 | √ | 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 √ |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 |
2 | SO3含量(%) | ≤3 | √ | √ | ||||
3 | 烧失量(%) | ≤3 | √ | √ | √ | |||
4 | Cr含量(%) | 不宜大于0.02 | √ | √ | ||||
5 | 比表面积(m2/kg) | ≥18000 | √ | √ | √ | |||
5 | 需水量比(%) | ≤125 | √ | √ | √ | |||
6 | 含水率(%) | ≤3.0 | √ | √ | ||||
7 | 碱含量(%) | |||||||
8 | 活性指数(%)(28d) | ≥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