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报告
二0一七年二月
目 录
矿山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组考核人员 1
一、############石灰石矿安全生产主要概况 2
二、 ########石灰石矿开采工艺及主要设备概况 2
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2
四、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 2
五、危险源的辨识 3
六、危险源监控和管理 8
七、风险评价的方法 11
八、风险评价准则 12
九、附件、安全检查表评价 14
十、评价结果 19
矿山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组考核人员
根据###号文件和####号文件要求,为了推行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搞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公司成立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组。
一 、矿山风险评价组
二、工作职责
1、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
2、按照危险源辨识依据进行分析、筛选、评定、查找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放的触发条件,提出危险源监控措旖以及产生事故的应急措施,填写《危险源登记表》;
3、负责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
4、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
5、根据评价结果,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6、确定重大隐患,建立档案;
7、确定风险,对所属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
8、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回顾。
三、工作要求
矿山风危险源辨识与险评价工作是项工作最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评价组成员要高度负责,积极开展工作,分步骤的抓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能按时、按量完成。
一、############石灰石矿安全生产主要概况
1.1######概况
1.2安全生产管理概况
2、########石灰石矿开采工艺及主要设备概况
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3.1建立风险评价组织
3.2明确工作职责
(1)负责危险源的辨识和监管工作,根据工艺、设备、作业岗位的安全状况,结台以往事故频率,按照开采的整个过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负责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风险评价;
(3)选择台理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
(4)根据评价结果,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5)确定重大隐患,建立档案;
(6)确定重大危险源,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培训。
3.3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的资料
3.4辨识、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危害因素
3.5确定评价方法
3.6整改不合格
3.7整理、归纳风险评价报告
3.8编制评价报告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
此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
矿山主要设施及设备、采装运输、穿孔爆破、露天边坡、矿山防排水、工业场地、周围环境、职业危害和矿山安全管理等。
五、危险源的辨识
5.1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即危险之根源,是指企业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场所、作业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5.2辨识的依据。
根据矿山的生产实际和伤亡事故的分析情况来看,危险源的辨识大致从以下场所、设备和作业岗位来进行,有发生燃烧、爆炸危险地场所;有车辆伤害的场所;有高空坠落危险地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地场所;有中毒和室息的场所,有落物、飞溅、滑坡、坍塌、压埋等危险地场所;有被物件辗、绞、挂、夹、刺和撞击的场所,其他容易
致人伤害的场所。
5.3危险源评价
1、定性评价。
矿山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后果严重性的程度,把危险源分为A、B、C三级。
2、定性分析。
采州“三因素”评价法,即:危险性=L×E×C,式中,L为事故发生地可能性,E为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放可能产生后果。
“三因素”的取值参见表l。计算得出危险性数值后,对照表2,就
可以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三因素 | 内容 | 取值 |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 完全可以预测 | 10 |
相当可能 | 6 | |
可能,但不经常 | 3 |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1 |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0.5 | |
极不可能 | 0.2 | |
实际不可能 | 0.1 | |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连续暴露 | 10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6 | |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 3 | |
每月一次暴露 | 2 | |
每年几次暴露 | 1 | |
非常罕见地暴露 | 0.5 | |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 许多人死亡,设备、设施被毁,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 100 |
数人死亡,设备、设施完全损坏,经济损失20-50万元 | 40 | |
一人死亡,设备、设施完全损坏,经济损失5-20万元 | 15 | |
严重伤害,设备、设施严重损坏,经济损失2-5万元 | 7 | |
致残,设备、设施轻微损坏,经济损失0.5-2万元 | 3 | |
轻伤,设备、设施轻微损坏,经济损失0.5万元以下 | 1 |
危险性分值 | 危险程度 | 危险等级 |
>320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5 |
160-320 |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 4 |
70-160 | 显著,需要整改 | 3 |
20-70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2 |
<20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1 |
5.4.1生产工艺过程危险分析
(1)噪音
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钻机、空压机、挖机、自卸运输以及爆破作业均会产生一定量的噪音,对操作工的身体健康有定的影响。
(2)粉尘
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钻机穿孔、挖掘机装车、车辆运输、卸矿以及爆破作业均会产生些粉尘,对环境污染和操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3)爆破危害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有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爆破冲击波、炮烟中毒等危击,对周围的建筑、人员有定的危害。
(4)车辆事故危害
矿山生产主要依靠车辆运输,若车辆的性能、操作人员的违章驾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对设备、人员有一定的危害。
(5)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矿山生产时炸药的残留物被大气降水淋虑、溶解,随之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5.4.2共性危害分析
(1)触电危害。
矿山设备中有电动、电气等设备,若发生电气设备事故或电气安装不规范,会发生触电事故。若电线、电缆绝缘老化或操作人员没能按规定戴绝缘手套,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2)静电、雷电危害。
矿山爆炸物品在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因静电发生爆炸,对设备、人员都有一定危害。矿山是野外作业,人员、设备大部分时间是在露天,没有防雷措施,突遇暴雨天气,可能对人员、设备造成危害。
(3)高空坠落危害。
在矿山的架头边缘、潜孔钻的大架上作业时,若防护不到位或违章作业,可能造成高空坠落危害。
(4)机械伤害。
在生产设备中有电机、传动装置、滑轮等生产连续、高速、自动化,存在机械伤害危险。
(5)高低温危害。
在露天作业的人员因高、低温,可能引发中暑、肌肉工作能力降低等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危害,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6)火灾危害。
矿山设备、车辆、物料、油料可能因设备老化、防火意识不强、违章操作等引发火灾事放,造成人员、财产的危害。
(7)自然灾害。
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地震、水灾、滑坡等灾难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危害。
5.5危险源登记表
矿山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
序号 | 存在的部位或设备 | 伤害方式 | 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 可能造成的后果 | 危险 等级 |
1 | 矿山边坡、高架头、高处作业等 | 高处坠落 | 违章、野蛮作业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2 | 电气设备、照明设备、雷电等 | 触电伤害 | 违章作业、电气设备老化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3 | 边坡、架头边缘、建筑物 | 掩埋、砸伤 | 天气因素、监管不严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4 | 运行设备、车辆、机械 | 打击伤害 | 违章作业、性能差 | 轻伤、重伤、死亡 | B |
5 | 各种超重、提升设备、卷扬机 | 物落下、倾覆 | 违章作业、设备性能差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6 | 矿山各类车辆 | 撞伤、压伤 | 天气、道路、操作、违章等 | 轻伤、重伤、死亡 | B |
7 | 空压机、储气罐、气瓶 | 碎片撞击伤害 | 违章作业、设备性能差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8 | 空压机、潜孔钻、爆破作业等 | 噪音、次声波 | 没有防护或防护水当 | 听力受损、功能紊乱 | C |
9 | 露天作业场所 | 高、低温伤害 | 防护不当,天气因素 | 人体伤害 | C |
10 | 油料、仓库、电气火灾 | 烧伤 | 违章作业、违反规定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11 | 爆破作业现场、爆破物品使用环节 | 爆炸伤害 | 违章作业、天气因素 | 轻伤、重伤、死亡 | A |
12 | 爆破作业现场 | 炮烟中毒 | 违章作业 | 轻伤、重伤、死亡 | C |
矿山职业危害清单
序号 | 危害 因素 | 危害 人数 | 暴露时间 | 危害分析 | 防范措施 |
1 | 噪音 | 14人 | 每天5小时 | 操作听力、影响生产中的交流、分散操作人员的精力。 | 降低声源噪音、降低专递途径中的噪音、加强个体防护。 |
2 | 粉尘 | 10人 | 每天7小时 | 引发各种职业病、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 湿式作业、加强监测和个人防护。 |
3 | 有害气体 | 2人 | 每天0.1小时 | 可引发各种疾病 | 爆破后按规定时间进入爆破现场 |
4 | 爆破危害 | 2人 | 每天2小时 | 造成人员、设备的伤害 | 严格各项爆破规程、执行各项爆破安全管理制度。 |
5 | 机械伤害 | 14人 | 每天5小时 | 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好、工作环境不良。 | 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保证设备的良好安全性能、保证作业环境的良好、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
6 | 高低温伤害 | 14人 | 每天4小时 | 引发中暑、冻伤伤害人体。 | 加强个体防护、后勤保障。 |
7 | 触电危害 | 1人 | 每天2小时 |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毁坏 | 加强电气安全的组织工作、保证电气良好的安全性能、使用合格的电气保护装置。 |
8 | 登高危害 | 14人 | 每天0.5小时 | 造成人员伤亡 | 加强劳保穿戴、加强作业中的监测。 |
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是矿山整个危险源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要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6.l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
危险源经确认后,建立档案,档案中明确危险源等级、状况、发布地点、责任人和监管措施。
6.2设立醒目标志。
按照矿山危险源的统编号,在危险源附近设立醒目的标志,级别不同,标志牌的颜色也应有明显区别。标志牌设有危险源名称、级别、影响范围、责任人员、监控要点等内窖,以便在生产中引起重视,增强责任感,有利监控措施的落实。
6.3危险源的检查。
矿山应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情况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危险源的动态变化,以便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
6.4危险源监控管理措施表
危险源监控管理措施表
序号 | 危险源 | 等级 | 分布地点 | 状况 | 监控管理措施 | 责任人 |
1 | 边坡坍塌、滑坡 | C | 矿体各边坡 | 受控 | 定点、定期监测 | |
2 | 边坡、架头浮石 | C | 各边坡、架头 | 受控 | 加强检查、及时清理 | |
3 | 潜孔钻移动作业 | C | 各作业平台、道路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监护 | |
4 | 潜孔作业登高危害 | C | 各钻机大架 | 受控 | 严格劳保防护、加强监护 | |
5 | 潜孔作业绞伤危害 | C | 钻机各转动部位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防护设施检查 | |
6 | 潜孔作业触电危害 | C | 钻机各电气、电缆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绝缘检查 | |
7 | 潜孔钻火灾危害 | C | 机舱、电气、电缆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火灾隐患检查 | |
8 | 潜孔作业撞击危害 | C | 牛机换杆系统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 | |
9 | 民爆物品运、缷风险 | C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监护 | |
10 | 民爆物品领、用过程风险 | C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严格管理制度、加强监护和检查 | |
11 | 手风钻作业 | C | 采场区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 | |
12 | 二次爆破作业 | B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警戒和安全防护 | |
13 | 中爆破作业 | B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警戒和安全防护 | |
14 | 爆破地震波危害 | C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优化爆破方案、控制药量、加强警戒 | |
15 | 爆破冲击波危害 | C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优化爆破方案、控制药量、加强警戒 | |
16 | 爆破飞石危害 | C | 山上爆破作业点 | 受控 | 优化爆破方案、控制药量、加强警戒 | |
17 | 铲装作业危害 | C | 采场爆堆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监护、提高技能 | |
18 | 运输作业危害 | C | 矿区道路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设备检查、提高技能 | |
19 | 移动厢式变电站危害 | C | 山上125平台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设备检查 | |
20 | 仓库火灾危害 | C | 矿山大院 | 受控 | 加强火灾隐患检查、防范易燃物品存放 | |
21 | 修理间火灾危害 | C | 矿山大院 | 受控 | 加强火灾隐患检查、清理易燃物品 | |
22 | 名车库火灾危害 | C | 矿山大院 | 受控 | 加强设备检查、清理易燃物品 | |
23 | 休息室火灾危害 | C | 矿山大院 | 受控 | 规范用电管理、清理易燃物品 | |
24 | 噪音危害 | C | 各产生噪音点 | 受控 | 技术降低、加强防护 | |
25 | 粉尘危害 | C | 名生产粉尘点 | 受控 | 使用收尘设施、湿式降尘、加强防护 | |
26 | 有害气体危害 | C | 各爆破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 | |
27 | 机械伤害 | C | 各接触机械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 | |
28 | 高、低温伤害 | C | 各露天作业点 | 受控 | 加强劳动防护、后勤卫生保障 | |
29 | 触电伤害 | C | 各电气设备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 | |
30 | 登高危害 | C | 各登高作业点 | 受控 |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护和安全监护 | |
31 | 自然灾害 | C | 矿山矿区 | 受控 |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
7.1风险评价的依据
7.1.1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资源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7.1.2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23——2006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安全标志》GB24——1996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ll65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41——1986
7.1.3其他依据
八、风险评价准则
矿山在制定评价准则时充分考虑:第一事件发生地可能性;第二后果的严重性;第二风险度。并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
8.l事件发生地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 标准 |
5 | 作业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没有检测系统,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和事件。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能有效控制执行或控制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保护措施,或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和事件。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方法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地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职工安全卫生意识较高,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等级 |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 人 | 财产损失/万元 | 停工 | 公司形象 |
5 | 违反法律法规标准 | 死亡 | >50 | 影响生产 | 造成重大影响 |
4 |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 丧失劳动力 | >25 | 影响生产 | 行业影响 |
3 | 不符合上级或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等 | 部分丧失劳动力 | >10 | 影响生产 | 地区影响 |
2 | 不符合安全操作规定 | 轻微受伤 | <10 | 不影响生产 | 公司内影响 |
1 | 完全符合 | 无死亡 | 无损失 | 不影响生产 | 没有影响 |
风险度 | 等级 |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巨大风险 | 在采取措施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立刻 |
15-16 | 重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应急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立即或近期完成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接受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9.1人力资源单元检测表 表5-1
项目安全管理人员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式 | 评价结果 | 备注 |
1、机构、人员配置是否合理。 | 查阅资料 | 机构、人员配置基本合理。 | ||
2、是否具有安全管理经验,主要管理人是否持有安全资格证。 | 查阅资料 | 主要管理人员持有安全资格证,具有安全管理经验。 | ||
技术人员 | 是否配备所需的各专业人才。技术力量是否足够。 | 查阅资料 | 配备了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技术力量较强。 | |
特种作业人员 | 1、是否持有特种人员操作证。 | 查阅资料 | 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 | |
2、是否知晓本岗位的职责。 | 查阅资料进行现场提问 | 各操作人员台熟知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 |
9.3物料单元检测表 表5-3
评价内容 | 评价方式 | 评价结果 | 备注 |
爆破器材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爆破器材实行配送,质量合格,在使用前,早爆破工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后方可使用。未发生拒爆事故。 | |
柴油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从正规加油站采购,质量可靠,未发生燃油质量事故。 | |
劳保用品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正规渠道进货,有合格证,安全帽、安全绳等强度达到安全要求。 | |
警戒器材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采用卧式电动警报器发出声响,警戒范围内均能听见,符合安全要求。 | |
消防器材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在有效期内,种类和数量符合安全要求。 |
9.5开采环境单元表 5-5
项目 | 分项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式 | 评价结果 | 备注 |
管理环境 | 技术 资料 | 1、是否有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 | 查阅资料 | ||
2、是否有能够反映企业情况,能指导生产并及时填绘的图纸。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有开采工程平面图和新测的现状图,图纸能反映实际情况。 | |||
安 全 机 构 | 是否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有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员。 | ||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 1、是否建立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能机构及各种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查阅资料 | 责任制健全。 | ||
2、是否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及档案 | 查阅资料 查阅档案 | 编制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 |||
3、是否有规范的主要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 查阅资料 | 有各类作业规程,有各岗位操作规程。 | |||
4、是否按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伟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使用。 | 查看现场 | 发放了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正确穿戴、使用。 | |||
5、是否与承包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安全责任。 | 查阅资料 | 矿山无工程外包情况。 | |||
安 全 教 育 和 培 训 | 1、所有在职从业人员是否每年按接受了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 查阅资料 | 相关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了档案。 | ||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安全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矿长经安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经安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 |||
事 故 预 防 | 1、是否制度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查阅资料 | 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 ||
2、是否对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并有登记、整改和处理的档案。对暂时无法完成的整改的,是否有切实可行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隐患能及时整改,并建档。 | |||
3、是否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有检测、监控和防范措施,其应急预案是否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无重大危险源 | |||
4、是否提取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用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 查阅档案 | ||||
5、是否交纳了矿山开采风险抵压金。 | 查阅档案 | 交纳有安全生产责任险。 | |||
6、是否为从业人员交纳了工作保险。 | 查阅档案 | 为从业人员交纳了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工作保险)。 | |||
工程地质 | 矿区岩性是否破碎,工程地质条件是否恶化,严重影响开采安全。 | 查看现场 | 矿区岩性一般坚硬完整,工作帮坡角较小,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矿区东北帮局架头较高,安全平台宽度小,需整治。 | 东北帮边坡正在治理中 | |
水文地质 | 矿区是否存在淹没危险,防排水措施是否有效。 | 查看现场 | 矿区水文土质条件简单,采场能够自流排水,不存在淹没采场的危险。 | ||
环境地质 | 矿区周边是否存在民房和需保护设施,是否采取了有效地安全措施。矿岩是否含有害、有毒成分。 | 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 矿区爆破影响区内无民房和外部设施,本单位潜孔、运输等工序在爆破时停工,人员疏散离至安全地点。矿岩不含有害成分。 |
十、评价结果
本次风险评价首先对######石灰石矿的生产系统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划分为人力资源单元、物料单元、开采方法单元和环境单元,排查了大尖山石灰石矿可能遇到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以《安全管理检查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安全管理检查表》共检查3,其中35项合格、3项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