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
,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ē ):同"耶"。⑥举:抬起。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潸然流涕( ) 2.元帝异之( ) 3.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
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ò ),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朕少好弓矢(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注释: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②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③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④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⑤刑免:判刑、免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
2.猛下车收德( ) 3.与邓羌同志( )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驰使赦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秦王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2.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三、对比
3.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一、1.......的样子 2.感到很奇怪 3.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
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4.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5.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对......说 2.从前 3.不正 4.的 5.喜欢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6.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做,任 2.逮捕 3.
志趣相同
二、1.醉酒、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