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 分封制 儒学发源地 B. 宗法制 礼仪之地
C.分封制 经济大省 D.宗法制 儒学发源地
1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 )
A.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C.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
1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D.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15.关于古代秦汉监察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监察官纠举官吏时可采用拘捕、审讯、先斩后奏等手段
B.、地方各级行政机关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
C.汉武帝时,派刺史监察地方政治,是地方一级行政机关
D.秦朝的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
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D.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1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奉行“闭关锁国”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8.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秘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 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体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19.从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制定
C.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高潮、社会主义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D.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新中国临时、社会主义类型性质
20.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1936年10月,与美国记者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杆子运动。”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A.北伐战争 B.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建立抗日根据地
22.《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朝鲜战争是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一场侵略战争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④美国的干涉是中国与分离的重要因素
A.②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23.最近,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最能佐证他出席一大的是
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21年7月初和马林及陈独秀在上海的合影
C.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D. 1925年向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38.(24分)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4分)
(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4分)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6分)
39.(28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人/每户 | 11.85 | 8.46 | 12.12 | 14.13 |
2人/每户 | 12.43 | 14.27 | 23.51 | 28.67 |
3人/每户 | 20.67 | 33.5 | 39.58 | 37.57 |
4人/每户 | 23.22 | 24.1 | 14.31 | 11.11 |
5人及5人以上每户 | 31.83 | 19.67 | 1.48 | 8.52 |
资料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 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又叫什么法令?(2分)对家庭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4分)对当时秦国带来什么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8分)
(3)根据上表,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8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历史参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答案 | A | C | D | A | C | A | D | C | D | C | B | B |
(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6分)(3)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4分)
(4)理学,空谈(清议)误国。(4分)主张:太平天国:《资政新编》、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6分)
39、(1)分异令;分家者: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家庭赋税负担加重。促成农业的发展和秦的强大(8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社会上:传统的封建大家庭,事实上形成一个封闭的集体,不利于与外界和世界的交流(8分)
(3)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2分)
原因:计划生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6分,任3点即可)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