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内容 | 昨天和今天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授课班级 | 护理2班 | 授课类型 | 阅读课 | |||
学情分析 |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科成绩较差,而且一般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时间观念。《昨天和今天》这篇文章行文优美、难易适中,是当代散文中的精品。并且是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板块里继《匆匆》之后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教育人们要无愧于昨天,抓住今天;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攀登”。这对于当代中职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教材分析 | 本板块为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教学板块,共有《匆匆》、《昨天和今天》、《随想二则》等五篇文章。《昨天和今天》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在昨天,人们留下了两种不同“印记”,作者希望人们可以通过辛勤的学习工作有所成就。对于今天,人们应该珍惜时间,要过得充实,活得精彩。从而警示中职生要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天,创造更多的精彩。 |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掌握部分生僻字词的读音。能熟练地、深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中优美的语段。 2.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技巧,学习散文优美的语言,并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和评价能力。 3.唤醒学生珍惜时间,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要有所作为的意识,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
教学重点 |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 |||||
教学难点 | 1.通过作者的语言升华主题,领会散文文字背后的深刻育人的哲理。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来展现散文魅力的方法。 | |||||
教学方法 | 1.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感受情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2.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自由谈论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从课文中感受散文的魅力,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也要多鼓励,多表扬,并对学生的见解作补充、引导和提升。要求学生通过感悟、品读、交流的方式学习文章,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拓展。 (1)设计个性化的记录本,积累在课文或者课外读物上看到的优美文章和段落。 (2)思考自己的理想目标,并写在记录本上来激励自己。 (3)召开“理想与现实”辩论会。 | |||||
学习方法 |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环节时长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课堂导入 (3分钟) |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大家都熟悉的,那么春晚上演小品的大家最喜欢的是谁呀?对,赵本山。那谁还记得在2000年的春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合演的小品叫什么名字?对!叫《昨天·今天·明天》。那么关于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岑桑的《昨天和今天》。 | 学生回忆小品内容,并热烈交流其中的经典语录。 | 通过学生熟悉的小品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和阅读热情。 | |||
二、初步赏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10分钟) | 1.教师引导并提出要求:大家齐读,注意不要读错标点,要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感知作者的情感。 2.让同学们举手参与泛读,对读得较好的同学多表扬,对读得较差的同学也要适当鼓励。 3.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同学的自我评价。譬如哪位同学读的比较好,比较投入;哪位同学读的比较单调、乏味等等。然后总结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应当怎么读,如音调的抑扬顿挫,节奏快慢的把握,情感的处理等等。 | 学生齐读课文。 踊跃参与泛读。 师生评价,踊跃交流。 | 让学生在读课文中初步感悟情感。 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朗读水平。 | |||
三、逐段逐句挖掘、探索文章的内涵 (15分钟) | (一)分析第一部分——昨天 1.全文第一句话“昨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明昨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两个“匆匆”说明时间飞快流逝。 2.第4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是业已彻底失落的24个小时”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说明时间一去不返的特点,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 3.如何理解第4自然段中“昨天是人生中一页永远也抹不掉的确凿记录”一句? 明确:说明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生命。 4.在第4自然段中找一个词来概括本段文意。 明确:珍惜。 5.第5自然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我们是想做前者呢,还是想做后者呢? 明确:是前者。 6.昨天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中心是哪一段? 明确:最后一段。 (二)分析第二部分——今天 1.第二部分的第4自然段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结构? 明确:总分结构。 2.如何概括6、7、8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积极抓住今天的表现。 3.第二部分——今天,采用了什么样的行文方式? 明确:层层推进,由自然到社会。 4.第二部分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倒数第2自然段。 |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讨论交流。 |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重点分析,探究交流 (5分钟) | 1.文章哪一句话将“昨天”与“今天”紧密联系起来? 明确:第二部分——今天的第2自然段。 2.文章都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一一找出,并说明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用了拟人、排比、设问、对偶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更具感染力。 |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发现的问题。 |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 |||
五、积累运用,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7分钟) | 1.背诵“昨天”的第5自然段。 2.课堂练笔,模仿今天的第2自然段写一句话,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 学生背诵,练习仿写并互相评议。 | 让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 |||
六、总结体会 (3分钟) | 综观整篇文章,同学们来感知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文章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努力拼搏,勇攀高峰,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无数个辉煌的昨天,我们才会此生无憾。对于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 学生思考并体会文章的主题。 | 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努力拼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
七、布置作业 (2分钟) | 1.熟读课文,并在下节课组织朗诵比赛。 2.自己查资料,寻找古今中外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3.设立自己的座右铭,可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 学生完成作业。 | 在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 |||
教学反思 |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重视学生主体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能运用探究交流的方式,师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现在的学生能够自己从文章中提炼出问题的能力并不强,需要教师恰当引导,这样才能创造出积极热烈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3.在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挖掘文章内涵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散文的语言美,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在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 |||||
板书设计 | 昨天和今天 ——关于时间的遐想 岑桑 昨天:值得珍惜,不辜负 今天:抓住今天,有所为 目标:珍惜时间,做有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的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