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时、分、秒》
学情分析:
时分秒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都要用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能都能说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概念,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不是以前经常使用的一进位制,而是60进位制。学生可能不适应。所以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一些与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
课 题 | 秒的认识 | ||||
课 时 | 1 | 课 型 | 新 授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 1 分=60 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 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体验一分、一秒有多长。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 ||||
教学重点 |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 2.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 ||||
教学难点 | 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 ||||
教法与学法 | 操作、演示、体验、讲解等。 | ||||
教具与学具准备 | 课件、各种钟表、钟表模型。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 1.计量非常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 )。 2.钟面上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圈,走 1 大格是( ),秒针走一大格是( )。 3.秒针走 1 小格是( )秒,也就是( )分。 4.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二、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节课需 40( )。 2.李敏刷牙用了 3( )。 3.小强从家到学校走了 15( )。4.爸爸每天工作 8( )。 5.用微波炉加热米饭大约用 35( )。 6.小红每天晚上 9( )睡觉。 三、数学门诊。 1.钟面上秒针走 1 大格,是 5 秒。( ) 2.小李叔叔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 1 秒钟。( ) 3.小红跑 100 米用了 16 分钟。( ) 4.现在是 10 时 59 分 48 秒,再过 12 秒就是 11 时了。( ) | |||||
板书设计: 秒 的 认 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作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秒”经常会出现在“倒计时”中。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1 分=60 秒 |
课 题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 ||||
课 时 | 2 | 课 型 | 新 授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 ||||
教学重点 | 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 ||||
教学难点 |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 ||||
教法与学法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 ||||
教具与学具准备 |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 60分=1时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 3时=( )分 4分=( )秒 180秒=( )分 240分=( )时 1分40秒=( )秒 150分=( )分( )秒 四、全课总结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 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 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 |||||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2 时=(120)分 |
课 题 |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 ||||
课 时 | 3 | 课 型 | 新 授 | ||
教学目标 | 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 ||||
教学重点 |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 ||||
教学难点 |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 ||||
教法与学法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 ||||
教具与学具准备 |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操作演示)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2)、还可以用小明到校的时间减去他从家出发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7:45-7:30=15分钟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学生思考,交流方法。 2、练习十八第4题。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作业: 一、填空: 1、 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3、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二、走进生活 1、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到学校,小明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拓展题:*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 |||||
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数格子) b、45-30=15,是15分钟。(列式计算)
|
课 题 | 时、分、秒的练 | |||
课 时 | 4 | 课 型 | 练 习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 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 思考的习惯。 | |||
教学重点 |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 |||
教学难点 |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教法与学法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 |||
教具与学具准备 |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第9题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