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双减”,教师“多增”
1.增“心”
①增“责任心”。教师积极为学生服务的初心,在双减之下更要有增不减。②增“事业心”,教师要增强提高自身教学效能的奋斗心。
③增“自信心”。相信在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收到“双减”的实效。
2.增“研”:
①研“教法”。教师进一步明晰提高课堂效率的宗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删减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②研“学法”。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可千篇一律。
③研“练习”。摒弃机械重复的练习题,可尝试设计自主性、针对性较强,实践性较广的练习形式。
④研“评价”。基础教育阶段,不宜用一次或少次的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在注重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二、学生“双减”,课堂和作业“双高”
1.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尤其是实行“双减”后,教师更要想方设法实现课堂的高效。从课前的预设到课堂的发问;从思维的引导到方法的指导;从氛围的创设到注意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也要锻炼临场发挥能力。
2.高效作业:
为了保证学生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又能最大化地巩固课堂所学,作业要进行分层布置。把作业分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拓展延伸等几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选做,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定练习。
三、多放手,少包办
1.收集、整理“疑难杂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把预习时碰到的不解之处记录下来,老师进行收集、整理,课上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学。
2.多引导、少讲授。针对学生的“疑难杂症”,多铺路搭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悟出答案。这比一股脑儿地灌输知识更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突破中找到成就感。
3.抓大放小、利用好兵教兵。对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师要进行精讲精练,小问题则可以让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做到“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