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1-9
A.泰罗 古德诺
C.威尔逊 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1-14
A.“社会人”假设 “政治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1-23
A.比较方法 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2-32
A.微观行政环境 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2-50
A.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3-81
A.中国 英国
C.日本 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3-70
A.公共性 强制性
C.自主性 有限性
9.强势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职能非常有限 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4-95
A.行政权力 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5-137
A.适应性 协调性
C.法制性 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5-135
A.咨询机构 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5- 136
A.辅助机构 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6-1
A.计划和组织 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6-168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政治性的行政活动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经济性的技术活动
16.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6-165
A.英国 美国
C.法国 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7-198
A.行政权力 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行政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7-208
A.服从权威 谈判
C.冷处理 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8-236
A.林德布洛姆 阿·埃佐尼
C.杜鲁门 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8-254
A.国政调查 质询
C.听证会制度 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行政控制技术
C.行政领导方式 行政管理方法
22.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9-269
A.无偿性 强制性
C.间接性 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9-275
A.目标激励 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理模式是(10-315
A.以德行政 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透明行政
25.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本规范要求是
A.廉政 遵纪守法
C.实事求是 勤政
26.在我国,有权制定行规的是(10-296
A. 全国及其常委会
C.各职能部门 省级
27.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11-330
A.GDP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人民收入水平
28.开展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11-353
A.立法保障 公民参与
C.信息公开 加强监督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12-373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行政领导改革为中心 以完善公务员制度为中心
30.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12-356
A.提高行政效率 转变行政职能
C.提升行政能力 完善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有( ABC ) 1-12
A.新公共管理理论 治理理论
C.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古典行政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32.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 ABCD )2-37
A.经济力量 社会经济结构
C.经济 科技发展水平
E.国民受教育程度
33.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 ACE )3-60
A.公共性权力 私力
C.政治权力 本原性权力
E.从属性权力
34.强势时期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 ABC ) 4-102
A.加强对市场的宏观 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 强调市场作用的发挥
E.公共服务社会化
35.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5-144
A.职能管理 后勤管理
C.机构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
E.档案管理
36.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BCE )6-193
A.流动人口管理 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C.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村民自治管理
E.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37.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两个子系统,其中专门监督包括
( DE ) 8-259
A.政党监督 公民监督
C.司法监督 行政监察
E.审计监督
38.在下列行政沟通的方式中,属于非语言沟通的是( ABE )7-223
A.服饰 手势
C.广播 面谈
E.标志
39.法律方法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BCDE )9-271
A.灵活性 权威性
C.强制性 稳定性
E.规范性
40.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ACD )10-302
A.导向和约束功能 规范与控制功能
C.自我调节功能 示范与激励功能
E.外在调节功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3-68/70
答:
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有:
(1)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2)诱导力,与强制力对应的是一种诱导力,它不是依靠惩罚或威胁,而是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
(3)组织制度 , 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及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
(4)信息 ,在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行政主体一般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接触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行政机关还有专门信息机构。
(5)个人因素 ,行政人员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使得行政客体服从。榜样示范的力量可看做是这种权力。
42.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5-151/153
答:
(1)从“大”向“小”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凋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43.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8-245/249
答:
(1)计划
(2)动员
(3)指挥
(4)协调
44.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1-341/344
答:
一、估计成本利收益
二、成本和收益折现
三、得出最后结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4-114/116
答:
第一,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我国原有的行政职能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下逐步形成的,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通过设立庞大的机构,直接干预企业微观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社会事务,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都集中在身上。但职能范围及职能方式仍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如果行政职能转变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既缺乏推动力量,其运行也缺乏配套设施及保障。
第二,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经济改革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当,不仅不得其益,而且反得其害。
第三,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决定的。这样畸形的职能结构很容易导致各级片面追求经济的高指标,忽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显然,不转变现行的行政职能,不改变行政职能单一结构形态,就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改革的需要。
转变行政职能是政治和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职能带有很强的封闭性,片面强调对社会的控制,人民缺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化渠道,易使人民主权落空。转变职能,实现民主行政、公开行政、依法行政,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五,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的载体,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构成行政职能的要素主要有职责范围和作用程度两项,它们受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了变化,其职责范围和作用程度也要发生变化,而行政机构则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保持自己的稳定性。行政环境正是通过行政职能使行政机构感受到外畀的压力。就行政职能与行政机构的关系而言,行政职能的变化构成行政机构改革的动因。行政职能转变也是行政机构改革的基础。由于行政机构主要依据行政职能设置,只有分清职能和明确职能,才有可能对原有机构进行科学地调整和改革。职能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某些方面职能的增加、恢复、转变和取消的过程。
46.试论述我国加入WTO后行政发展的趋势。12-379/381
答:(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加快职能从“全能”向“有限”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转变的过程,从而实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职能的根本转变。可以认为,作为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为改革、转变职能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2)重塑与社会的关系
为了避免发生管理危机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的行政管制的职能将会逐步向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向责任行政的方向转变。责任行政要求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切实承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并且对自己的不良行政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在现代与社会的关系中,还必须重塑对社会的诚信关系,坚持诚信行政。
(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
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从过去的运用行政权力强制干预管理对象以求实现主观意图,转变为通过制度供给引寻服务对象按照规范实施行为,向自我目标与目标和谐统一的方向前进,使服务对象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行政的目标。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实现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实现从以权力为中心向以规则为中心的运作方式转变,实现从过去依行政向依法行政的转变,亦即由“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因为规则行政的实质是法治行政。
(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信息公开是贯穿于WTO规则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公开行政、透明行政是我国行政管理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这是加入WTO后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又一个迫切要求。人民监督的权利,本身就是以知情权作为先决条件的。正因如此,信息公开成为现代的基本特征。信息公开也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凝聚力,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显然,WTO的有关规则在客观上能够促进由暗箱行政转向透明行政的进程,对于促进建设、推行阳光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对于我们建立廉洁高效的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7.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公开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非信息。
2009年10月8日,深圳市“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组织成员按网上查到的部门联系方式,依据《条例》分别向不同部门提出公开2009年度财政预算的申请。广州市很快进行了回复,并在网站上公开了全部l14个部门的财政预算。此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人们认为“公共财政预算不应是;预算信息公开,应以不涉及到、的信息为限度,其余都应该公布”。不久,上海市也顺应,表示将向全社会公布包括财政收支总量、增减幅度,预算执行进度、部分重点项目等财政预算执行信息,并表示将建立信息定期公开发布机制。
2010年1月,财政部向各地财政部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做好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和其他相关基础工作,并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作出了统一的要求。
由此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全国范围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将成为现实。过去只有才能了解到的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普通市民也可以在网上查到。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1)什么是行政信息公开化?7-227
答:行政信息公开,就是指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
(2)在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化有何作用?7-227
答:(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
(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