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质量检验。机械加工生产一线人员在工艺过程中对铸造毛坯的检验主要的是对其外观铸造缺陷(如有无砂眼、砂孔、疏松、浇注不足、铸造裂纹等)的检验;以及毛坯加工余量是否满足加工要求的检验。
铸件外观质量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检验方法 | 检验依据 | 检验频次 | 检验人员 |
1 | 铸件表面无飞边、毛刺、粘砂、氧化皮等 | 目视检查 | 技术协议 | 100% | 李彩虹 |
2 | 铸件表面无气孔、缩孔 | 目视检查 | 技术协议 | 李彩虹 | |
3 | 铸件表面无夹渣、多肉、缺肉 | 目视检查 | 技术协议 | 李彩虹 | |
4 | 加工定位表面平整光洁 | 目视检查 | 图纸要求 | ||
5 | 铸件非加工面允许有小雨加工余量2/3的缺陷存在 | 卡尺 | 技术协议 |
主要一种是采用划线法检查毛坯的加工余量是否足够。另一种方法是:用毛坯的参考基准面(也称工艺基准面)作为毛坯的检验基准面的相对测量法(需要测量相对基准面的尺寸及进行简单换算)。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mm)(GBT 14-1997)
毛坯铸件 基本尺寸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
1) 在等级CT1~CT15中对壁厚采用粗一级公差。
2) 对于不超过16mm的尺寸,不采用CT13~CT16的一般公差,对于这些尺寸应标注个别公差。
3) 等级CT16仅适用于一般公差规定为CT15的壁厚。
表6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铸件公差等级(GBT 14-1997)
注:1) 表中所列出的公差等级是小批量的或单件生产的砂型铸件通常能够达到的公差等级。
2) 本表中的数值一般适用于大于25mm的基本尺寸。
对于较小的尺寸,通常能经济实用地保证下列较细的公差:
a) 基本尺寸≤10mm,精三级;
b)10mm<基本尺寸≤16mm,精二级;
c)16mm<基本尺寸≤25mm,精一级。
3) 本标准还适用于本表未列出的由铸造厂和采购方之间协议商定的工艺和材料。
表7 大批量连续生产的铸件公差等级(GBT 14-1997)
注:1) 表中所列出的公差等级是指在大批量生产下、且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生产因素已得到充分改进时铸件通常能够达到的公差等级。
2) 本标准还适用于本表未列出的由铸造厂和采购方之间协议商定的工艺和材料。
表8 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RMA)(mm)(GBT 14-1997)
1)最终机械加工后铸件的最大轮廓尺寸。
2)等级A和B仅用于特殊场合,例如:在采购方与铸造厂已就夹持面和基准面或基准目标商定模样装备、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的成批生产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