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6:09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
推荐度:
导读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  集合

课题教材第104-105页。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做过脑筋急转弯吗?老师这儿有一道脑筋急转弯,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妈妈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是女儿的妈妈,妈妈的身份重叠了,所以她们只有3人,能顺利的进入电影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关于重叠的问题,也就是集合。(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方法一。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跳绳和踢毽子的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那么我们先把下面的问题给解决了。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参加跳绳的有?踢毽的有?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

实际上有多人参加了比赛的项目呢?那么我们来做个游戏验证一下,好不好?

2、方法二。

下面我要请班里的同学分别替代其中一人,到讲台上来。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站两排。发卡片,点名重复的连线。(课件展示)他们的姓名重复了,其实就是一个人。

师:请只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只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比赛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就是两种比赛都参加的同学。

你现在知道有多少人了吗?

3、方法三。

师:老师有一种画图的方法,能更简洁、更直观、更清楚的知道参加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你们想不想知道?(课件展示)老师把参加跳绳的同学放在一个椭圆形的圈里,把参加踢毽的也放在另一个椭圆形的圈里,然后把两个椭圆重叠,就能清楚的知道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几人。并且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几人。

老师把这个集合圈画在黑板上,请拿到姓名卡片的同学把卡片按照他们参加的项目放在集合圈里。请拿到姓名卡片的同学站起来。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板书: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师:你能列式计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数吗?

生:9+8-3=14(人)(课件出示并板书)

介绍各个数字的意义。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不过我们要把我们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下面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1、我们现在就去大自然看看,哪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出示课件)

它们是谁呀?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逐一介绍各个动物,并问会不会游泳,会不会飞。7号大雁又称野鹅,属于天鹅类动物。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

师: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我们要按照从小到大的序号逐一填写。

那么现在我们打开数学书105页,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完成后汇报。

逐一填写(课件展示)

重复的有哪些?

咦!你们看谁来了?

那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哪呢?是放在会游泳的圈里还是放在会飞的圈里呢?为什么?

因为小狗既不会游泳也不会飞,所以只能放在圈外。

同学们真了不起,居然没有被这样的问题给迷惑住!

我们先把数学书放一边。

刚一道题没有难道你,我这里还有一道题。非得难住你不可。

2、(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获得光荣榜的情况。

获得语文之星的有(  )人。

获得数学之星的有(  )人。

数一数。

即获得语文之星又获得数学之星的有(  )人。

这也就是让我们数重复的有几人,我们要认真观察哟!

汇报,课件展示重复的人。

获得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  )人。

这也就是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有几人,并且要去掉重复的人。可以怎样列算式呢?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汇报结果。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太棒了,我都难不倒你们了。

3、看来我要请外援拉,就在今天早上一位水果店老板给我打了电话,想让同学们帮他算算他这两天一共进了几种水果,你们愿不愿帮他的忙?

老板说昨天进了5种水果(课件展示),

今天进了7种水果(课件展示),那么他这两天一共进了(  )种水果?(课件展示)我们要用今天学的集合圈的知识解决这道题。

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观察找到这两天重复进的水果,都有哪些?

学生找(课件展示)

怎样列算式呢?

四、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集合的知识来解决。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