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有:1. A1/A2型题 2. A3/A4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
1. 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在40岁以后发病
B.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C.胰岛素绝对缺乏
D.胰岛素释放高峰延迟
正确答案:C
解析: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发病。多数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很少自发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有的早期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餐后3~5小时血浆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地升高,引起反应性低血糖。胰岛素绝对缺乏为l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知识模块:糖尿病
2. 下列哪项不符合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特点?
A.通常急性起病
B.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
C.常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胰岛β细胞功能均进行性减退
正确答案:D
解析:特发性1型糖尿病通常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糖尿病酮症甚至酸中毒。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但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好转以至于一段时期无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进行性减退(D错)。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 知识模块:糖尿病
3. 下列哪项不符合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A.父系遗传
B.发病早
C.常伴神经性耳聋
D.自身抗体阴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为: ①母系遗传(A错); ②发病早,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自身抗体阴性; ③常伴神经性耳聋,或伴其他神经肌肉表现。 知识模块:糖尿病
4.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
B.为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C.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具有高度特异性
D.早期肾病可应用ACEI或ARB减轻微量蛋白尿
正确答案:C
解析: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改变有3种类型: ①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有高度特异性; ②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最常见,对肾功能影响大,但特异性较低(C错); ③渗出性病变。特异性不高,也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既可降低血压,又可减轻微量白蛋白尿。 知识模块:糖尿病
5. 患者男性,55岁,糖尿病病史25年,眼底检查发现两侧视网膜棉絮状软性渗出。该视网膜病变属于
A.Ⅱ期
B.Ⅲ期
C.Ⅳ期
D.V期
正确答案:B
解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6期。I期:微血管瘤、小出血点;Ⅱ期:出现硬性渗出;Ⅲ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V期: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Ⅵ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知识模块:糖尿病
6. 关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好发于周围神经
B.通常为对称性
C.下肢较上肢严重
D.先运动异常后感觉异常
正确答案:D
解析: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D错)。 知识模块:糖尿病
7. 关于尿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B.尿糖阳性可诊断为糖尿病
C.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D.并发肾小球硬化时尿糖可呈假阳性
正确答案:A
解析: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A对),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因此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并发。肾小球硬化症时,肾糖阈升高,虽然血糖升高。但尿糖呈假阴性。 知识模块:糖尿病
8. 若血糖高于正常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为确诊糖尿病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血糖
B.OGTT
C.糖化血红蛋白A1
D.糖化血浆白蛋白
正确答案:B
解析: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若血糖高于正常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可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糖化血浆白蛋白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的监测指标。 知识模块:糖尿病
9. 下列哪项不是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A.病因治疗
B.早期治疗
C.长期治疗
D.治疗措施个体化
正确答案:A
解析:①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积极和理性、治疗措施个体化。 ②糖尿病病因未明。故治疗原则中无病因治疗。 知识模块:糖尿病
10. 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糖类含量约占饮食总热量的
A.15%
B.30%
C.40%
D.50%~60%
正确答案:D
解析:糖尿病饮食中,总热卡占比:糖50%~60%、蛋白质15%、脂肪30%。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知识模块:糖尿病
11. 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粒细胞减少
B.肾功能损害
C.肝功能损害
D.低血糖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于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较长(如氯磺丙脲半衰期36小时,作用时间60小时),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为最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 知识模块:糖尿病
12. 患者,男性,55岁。多饮多食、消瘦1年。多次查空腹血糖5.5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16~17mmol/L。其治疗打案应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A.磺脲类药物
B.双胍类药物
C.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格列酮类药物
正确答案:C
解析:食物中糖的吸收需要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参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因此尤其适合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本例空腹血糖正常(为5.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17mmol/L),因此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知识模块:糖尿病
13. 可快速降低餐后高血糖的降糖药是
A.格列本脲
B.格列喹酮
C.瑞格列奈
D.阿卡波糖
正确答案:C
解析:瑞格列奈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可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降血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餐后高血糖,虽然也可降低餐后高血糖,但作用缓慢。格列本脲和格列喹酮都属于磺脲类降糖药,是通过启动胰岛素分泌而降低血糖,其作用不依赖血糖浓度。 知识模块:糖尿病
14. 女,28岁,孕5月。无糖尿病病史。查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可诊断为
A.正常血糖
B.糖尿病
C.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D.妊娠期糖尿病
正确答案:D
解析:本例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7.8~11.0mmoL/L之间),表明有糖耐量减低。内科学观点,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都应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知识模块:糖尿病
15. 口服阿卡波糖降低餐后高血糖的机制是
A.抑制小肠黏膜的α-葡萄糖苷酶
B.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
C.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D.促进残存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正确答案:A
解析:A为阿卡波糖的降血糖机制,B为双胍类的降血糖机制,C为格列酮类的降血糖机制,D为磺脲类的降血糖机制。 知识模块:糖尿病
16. 下列哪种情况的糖尿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A.合并严重感染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肥胖患者
D.围手术期
正确答案:C
解析: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 ③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④手术、妊娠、分娩; ⑤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 ⑥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小是胰岛素的适应证(C)。 知识模块:糖尿病
17. 胰岛素注射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三角肌
B.上臂
C.腹壁
D.臀部
正确答案:C
解析:胰岛素注射后吸收速度为:腹壁>上臂>大腿>臀部。 知识模块:糖尿病
18. 患者男性,58岁,糖尿病病史12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查夜间2时血糖2.5mmol/L,早晨7时空腹血糖为12.5mmol/L。导致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可能为
A.胰岛素剂量过小
B.胰岛素剂量过大
C.Somogyi效应
D.黎明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早晨血糖仍然较高的常见原因有: ①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②黎明现象: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拈抗激素分泌增加所致; ③Somogyi效应: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拈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本例夜间血糖降低,仅2.5mmol/L,清晨空腹血糖升高(12.5 mmot/L)。此为Somogyi效应。多次(于0、2、4、6、8时)测定夜间血糖,有助于鉴别早晨高血糖的原因。 知识模块:糖尿病
19. 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理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渗透性利尿
C.重度低钾血症
D.氧解离曲线左移
正确答案:D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酸中毒,pH降低,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直接作用);另一方面,酸中毒时,2,3.DPG降低,使氧解离曲线左移(间接作用),通常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D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知识模块:糖尿病
20. 下列哪项不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A.血糖多>33.3mmol/L
B.血酮体>1.0mmol/L
C.pH<7.35
D.血白细胞>10×109/L
正确答案:A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血糖多数为16.7—33.3mmol/L。“血糖多>33.3mmol/L”为高渗性昏迷的特点。A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知识模块:糖尿病
21.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是
A.补液
B.去除诱因,降低血糖
C.纠正电解质及酸喊失衡
D.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正确答案:A
解析: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因为患者常有重度失水,只有在有效组织灌注改善、恢复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知识模块:糖尿病
22.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一般首先给予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多少时才改输5%葡萄糖液+胰岛素?
A.6.9mmol/L
B.7.1mmol/L
C.11.1mmol/L
D.13.9mmol/L
正确答案:D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开始治疗时,血糖浓度很高,不能给予葡萄糖液,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输5%葡萄糖溶液+短效胰岛素(比例2—4:1)。 知识模块:糖尿病
23. 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的剂量是每小时每公斤体重
A.0.05U
B.0.1U
C.0.2U
D.0.3U
正确答案:B
解析:小剂量胰岛素疗法使用短效胰岛素的剂量为0.1 U/kg.h。 知识模块:糖尿病
24. 关于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的优点
B.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
C.血清胰岛素浓度维持在200—300μU/ml
D.能最大效应的抑制脂肪分解
正确答案:C
解析: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 ①较少导致脑水肿、低血钾、低血糖; ②可使血清胰岛素浓度维持在100—200μU/ml,这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的最大效应以及相当强的降低血糖效应,而促进钾离子运转的作用较弱。 知识模块:糖尿病
25.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应注意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钠血症
B.高钠血症
C.高氯血症
D.低钾血症
正确答案:D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有不同程度失钾,失钾总量达300—1000mmol。治疗前血钾水平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缺钾程度。当酸中毒纠正、液体补足后,体内就会出现相对低钾;再则,治疗过程中输入大量5%葡萄糖溶液+短效胰岛素。可促进K+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外液低钾。因此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生低钾血症。 知识模块:糖尿病
女性,38岁。糖尿病12年,每日皮下注射人混合胰岛素治疗,早餐前30U,晚餐前24U,每日进餐规律,主食量300g。近来查空腹血糖12.5mmol/L,餐后血糖7.6~9.0mmol/L。
26. 确定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多次测定空腹血糖
B.多次测定餐后血糖
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D.夜间血糖监测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27. 空腹高血糖最可能的原因是
A.Somogyi或黎明现象
B.存在胰岛素抵抗
C.未加口服降糖药物
D.餐后血糖控制不佳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28. 较为合适的处理是
A.调整进餐量
B.调整胰岛素剂量
C.加服磺脲类降糖药
D.改用口服降糖药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Somogyi效应或黎明现象引起的空腹高血糖,可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来得到满意控制。 知识模块:糖尿病
男,20岁。神志不清2小时入院,既往患1型糖尿病5年,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近3天因腹泻而停用。体检:血压70/50mmHg,皮肤中度失水征,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心率130次/分。
29.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精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低血糖昏迷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0. 最可能与诊断无关的检查是
A.血气分析
B.血培养
C.血糖
D.尿糖、尿酮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1. 衙立即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B.纠正电解质紊乱
C.补液并恢复皮下注射胰岛素
D.补液同时静脉滴注胰岛素
正确答案:D
解析:①1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断胰岛素治疗时,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查血气分析了解酸中毒的情况。急查血糖、尿糖、尿酮以明确诊断,血培养对确诊本病意义不大。 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是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多采用补液+小剂量胰岛素疗法。 知识模块:糖尿病
A.胰岛素释放试验
B.血糖测定
C.糖化血红蛋白A1测定
D.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32. 可用于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检查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3. 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总水平的检查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4. 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8-12周内血糖总水平的检查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5. 可作为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的检查方法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 知识模块:糖尿病
A.磺脲类
B.双胍类
C.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格列酮类
36.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对葡萄糖吸收而降低血糖的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7. 通过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的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8. 通过促进残存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降低血糖的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39. 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输出而降低血糖的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各类降血糖药的作用机理,归纳于此,以便记忆。 知识模块:糖尿病
A.磺脲类
B.双胍类
C.胰岛素
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40. 治疗妊娠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41. 治疗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娠合并糖尿病是胰岛素的治疗指征。 ②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已作为2型糖尿病第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知识模块:糖尿病
A.瑞格列奈
B.格列本脲
C.格列喹酮
D.格列齐特
42. 极少经肾脏排泄的磺脲类降糖药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43. 适合于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①格列喹酮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胆汁排泄(占95%),极少由肾排出(5%),故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②瑞格列奈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适合于2型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知识模块:糖尿病
A.普通胰岛素
B.低精蛋白胰岛素
C.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D.特慢胰岛素锌悬液
44. 唯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45.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首选的胰岛素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糖尿病
46. 短效胰岛素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①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胰岛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普通(正规)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发生作用快,持续时间短,是唯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可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②BC为中效胰岛素,D为长效胰岛素。 知识模块:糖尿病
47.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病情监测指标包括
A.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A1
C.糖化血浆白蛋白
D.血清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
解析:血糖是主要的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A1可反映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糖化血浆白蛋白可反映患者近2—3周内总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血清胰岛素不属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监测指标。 知识模块:糖尿病
48. 双胍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包括
A.乳酸性酸中毒
B.皮肤过敏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低血糖反应
正确答案:A,B,C
解析:ABC为双胍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其中乳酸性酸中毒为最严重的副作用。D为磺脲类降糖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 知识模块:糖尿病
4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
A.微循环障碍
B.微血管粥样硬化
C.微血栓形成
D.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正确答案:A,D
解析: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无微血栓形成)。粥样硬化好发于大动脉,一般不会出现于微血管。 知识模块:糖尿病
50. 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的检查方法是
A.尿糖测定
B.糖化血红蛋白A1测定
C.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D.血浆胰岛素测定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糖尿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血糖测定。 知识模块:糖尿病
51.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A.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B.FPG≥7.0mmol/L
C.OGTT试验中,2h PG≥11.1mmol/L
D.餐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正确答案:A,B,C
解析:ABC是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知识模块:糖尿病
52. 能导致尿糖阳性的因素为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胃空肠吻合术后
C.弥漫性肝病
D.急性应激状态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空肠吻合术后,因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吸收快,可引起进食后血糖过高,出现糖尿。弥漫性肝病患者,肝糖原贮存减少,进食后血糖过高,出现糖尿。急性应激状态时,糖耐量减低,尿糖阳性。 知识模块:糖尿病
53. 能引起糖耐量减低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生长激素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急性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糖耐量减低。 知识模块:糖尿病
54. 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低血糖不良反应的降糖药是
A.磺脲类
B.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C.格列酮类
D.胰岛素
正确答案:A,D
解析:①由于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较长(如氯磺丙脲半衰期36小时,作用时间60小时),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②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 ③格列酮类是胰岛素增敏剂,本身不能降低血糖,因此不引起低血糖反应。 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单用该药不引起低血糖。 知识模块:糖尿病
55.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快速补充碳酸氢钠可能导致
A.昏迷加重
B.脑水肿+</sup>向细胞外转移” value1=“C”>
C.促进K+向细胞外转移
D.反跳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A,B,D
解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快速补碱的缺点:①快速补碱,血pH上升,而脑脊液尚为酸性,导致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②pH上升和低浓度2,3-DPG,均使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加重缺氧,加重脑水肿;③促进k+细胞内转移(C错),使血钾下降;④反跳性碱中毒。 知识模块:糖尿病
5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脑水肿的原因可能为
A.脑缺氧
B.补碱不当
C.血糖下降过快
D.血浆渗透压降低
正确答案:A,B,C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可能与脑缺氧、补碱不当、血糖下降过快等有关,与血浆渗透压降低关系不大。不过,在血浆渗透压下降过程中出现的脑水肿,可给予白蛋白治疗。 知识模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