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4:24
文档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知识目标: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1.案例导入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列举:鲸——海豹——鳕鱼——鲱鱼
推荐度:
导读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知识目标: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1.案例导入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列举:鲸——海豹——鳕鱼——鲱鱼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知识目标:

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

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

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

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

列举:鲸——海豹——鳕鱼——鲱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展开形式:小组讨论其顺次关系

小组代表发表该小组的观点。

教师发放资料卡,请大家绘制其中的海洋食物链。

师:海洋生物之间联系紧密。我们试着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该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海洋食物链的认识。

   小结: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请小组讨论你发现的生活中的食物链。

a.有树的地方有鸟

b.有花草的地方有昆虫

……

小结: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靠食物链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刚才视频中展示了人类利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底高低崎岖的地形。我们看到同样是海洋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这代表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地形图中的颜色深浅来感知海底地形。

教师发放讨论小纸条,每组一张,请小组讨论后填写结论。

我们知道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汇处有些是在海洋中。

4. 海底生物大写真

   海底世界丰富多彩,有一种海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根据下面这些海洋生物的特点,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填写游戏环节。

5.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海底地形探秘

知识目标:

1.认识海底基本地形;

2.通过地形图感知海底地形;

3.通过各种现象感受各种海洋奇观;

能力目标

通过地形图的颜色深浅辨别海底地貌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都爱大海,坐船驰骋在平坦的海面上,觉得心情那么辽阔。那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海底是一片怎样的世界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海底是像海滩一样平坦的沙地吗?

海岛是不是海底凸起的高山呢?

海底也像陆地一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吗?

带着这些问题看视频。

教师播放“海底探索”视频,使学生在进入课题前获得感知体验。(0-3:59停止)

师:希望你能利用视频中的知识解答刚才的疑问。

2. 从地形图中感知海底地形

刚才视频中展示了人类利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底高低崎岖的地形。我们看到同样是海洋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这代表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地形图中的颜色深浅来感知海底地形。

教师发放讨论小纸条,每组一张,请小组讨论后填写结论。

我们知道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汇处有些是在海洋中。

3. 初识海底地形

   教师展示海底地形图;进而利用视频“海底地形”立体展现海底地形的基本构造。

架——坡——洋盆——海沟——海岭

这些复杂的海底都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的,那么科学家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取海底数据和资料呢?

看视频4001第1:55秒开始。(4:38时教师提示学生)听声音,听到什么?抹香鲸用什么方式探测前方地形?

   声波。

   对。聪明的人类学习了鲸的探测方式制造的回波探测仪向海底发射超声波。通过计算声波传播所用的时间,精确算出海底深度。

你还知道哪些探测海底的方式?

4. 海底地形奇观

   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海底的地形复杂多样,其中有高耸的山脉、有深不见底的海沟。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海底地形奇观。

我们知道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汇处有些是在海洋中。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发生奇特自然现象的多发地带。接下来请继续收看接下来的视频“海底探索”(3:59秒以后)、海底熔岩。

3.大海的咆哮

知识目标:

1.认识各种海洋灾害;

2.知道海洋灾害出现的规律;

3.学习各种防灾自救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海洋灾害认识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大海是美丽多姿的,也是变幻莫测的。海洋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伤和人员伤亡。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海洋灾害中正确保护自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想经过课下调查搜集资料你已经了解了许多,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汇报要点: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大概经过、事件造成的损失。

   教师强调学生的汇报语言简明扼要。

小结:大海也有可怕的时候,就像发生阵阵咆哮给人类带来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益严重,也给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称为全球共同的课题。

2. 案例传真,探究海洋灾害种类

   要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    了解海洋灾害。

   从课本的案例中你知道哪些海洋灾害?这些灾害有没有规律可循?

   分小组研究课题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吧。

学生自由合作,分组分析资料。

3.全班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归纳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树立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意识。) 

5.防灾自护

  引导学生阅读《沙滩天使》和《沉痛的事实》,谈体会。

  引导学生了解台风预警信号。

  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夏季为台风的多发季节,台风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还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台风来临前都要做好防护工作,清雪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台风来了,我们该怎么防护自救?

6.小结

  只要积极预防,就能将损失减到最小,老师建议学生课后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将这节课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宣传,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蓝色诗卷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类歌颂海洋的诗篇;

2.认识古代诗人对海洋的赞美;

3.尝试用文章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情;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伴乐诗歌朗诵的水平。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从古至今我们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用文章、诗歌的形式赞颂大海的美、大海的波澜壮阔。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诗词,一起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

2.走进“大海之歌”

小组讨论,酝酿感情,交流朗诵诗歌的经验。

小组长分配段落,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该篇朗诵。

3.全班分享

教师提出建议:应该结合配乐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

4.古诗词的朗诵

小组分析古诗词与现代诗词在写作和朗诵上的区别。

小组交流,提出观点。

小组内部挑选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来朗诵。

5.引申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大海的诗篇?

  大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说说你和大海的故事……

  大海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呢!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6.妙笔生花

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对大海说的话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散文。

5.海洋的节日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节、沙滩文化节等海洋庆活动;

2.知道海洋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

3.感受海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青岛田横祭海节的视频资料。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师田横祭海节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地方有祭海这个古老的节日。

补充其他地区祭海这个古老的节日。

小结:还有哪些与海洋有关的节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吧

2. 丰富的海洋节日

   a.展示青岛海洋节掠影

     请学生交流自己参加海洋节的所见、所闻、所感。

   b.补充介绍青岛海洋节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其创始、发展及产生的效应。

     除了海洋节以外,你你还参加过哪些地区举办的海洋的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的亲身感受。

3.异彩纷呈的沙滩文化节

   交流大海沙滩文化节的有管资料。

   我们青岛也有沙滩文化节,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参加过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相约金沙滩

(过度语:青岛有一处沙滩,与山海相连,风景秀丽,是优良的海水浴场,滩平沙细,风小浪静,水色透明,被誉为“亚洲第一滩”。你想去看看吗?)

视频:感受金沙滩的迷人凤光。

呈现金沙滩举办的各种活动的图片,并补充下列资料:从1998年开始举办金沙滩文化旅游节,先后承办国际沙滩音乐节、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典礼等。

5.活动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

  师生小结。

6.蛟龙入海

知识目标

1.了解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功能;

2.知道世界深海潜水器的发展历史;

3.感受深海潜水器在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海洋科技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美丽的深海底部画面。)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海边,享受着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探索海底的奇妙世界?

播放中国蛟龙号潜水器五千米海试成功的新闻报道视频。

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以感知视频引出本节课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海潜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小结

海底是一片广阔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深海潜入技术在海洋的探索与研究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深海潜水器的研发水平如何、深海潜水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对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意义等,这些都成为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蛟龙号大揭秘

刚才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蛟龙号潜水器能潜到海底五千多米的地方,我有个疑问“如此深的海底,它如何保证里面试航员的安全?”你对蛟龙号有没有疑问啊?

(生回答。五花八门,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

带着这些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秘蛟龙号”。

1.走进蛟龙号

(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蛟龙号的相关知识。

(2)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3)教师分享蛟龙号下潜5000米的模拟动画。

(4)学生小结(以学生自主提问,其他小组学生抢答的形式)

蛟龙号潜入5000米怎么克服强大的压力?

蛟龙号如何向地面传递信息?

蛟龙号如何保证在海底的安全工作?

海试3000米和5000米有什么区别?

……

(5)拓展活动

请学生分小组制作一份详细的蛟龙号档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相补充,引导学生更多了解蛟龙号的内部构造、设计特色。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资料卡及学生的全班交流,锻炼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

2.蛟龙号潜水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1)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汇总整理。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三、深潜历史追溯

1教师引导:.通过对蛟龙号的探索与交流,我们认识到蛟龙号的本领很大,它将给我国的海洋科研与海洋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那么在此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与此类似的深潜器呢?我国目前的蛟龙号深潜器在目前世界深潜器技术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呢?

2. 各小组内部进行资料交流、整理。

给学生发放交流记录表,小组分工记录总结交流成果。

3.信息发布会。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把我国的深潜器与国外其他国家的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的对比研究,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同时也对学生给予希望和嘱托,从而使学生具有责任感。此外,先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再以组为单位发表观点既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又能将全班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有序的整合,提高效率。)

四、我们的使命

1.潜水俱乐部

教师引导:潜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项目。但是,潜水必须经过专业教练的培训。如果你曾做过这项运动,请你说说你的潜水感受?

没有做过潜水运动的同学,请你了解一下潜水感受方面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和了解潜水知识,使学生更真实的认识到“潜水器每向海底深入1米,对技术的要求就要更深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深度潜水技术研发过程的艰辛。)

2. 关注海洋深潜技术,完成“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深潜”的课题报告。

载人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我们探索海底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深潜研发专家呢!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加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深潜技术未来还有很大的未知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桥隧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青岛新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2.知道桥隧时代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契机;

3.感受桥隧时代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桥隧科技的兴趣。

一 、问题导入

教师引导:以去胶州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1.2.3……

以去黄岛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1.2.3……

由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的课题。

小结:海底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二、说说你了解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1.小组交流

很多同学已经亲身体验过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了,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和你们了解的知识。

2.汇报交流

a.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基本情况

b.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3.深入探究:青岛新建成的桥隧有哪些特点?

a.是否影响其他船舶的通行?

b.如果遇上海上大雾怎么办?

c.海底隧道能堵车吗?

……

小结:大桥和隧道的通车真是非常伟大的壮举。开车行走在上面,我们时刻能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三、桥隧带来的新变化

1.小组讨论:桥隧的通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和变化?

2.我的发现

a.交通:

b.旅游

c.日常生活

d.经济

……

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桥隧发展

1.美国金门大桥

2.英吉利海峡隧道

3.港珠澳跨海大桥

五、总结

青岛的桥隧通车密切联系了东西海岸的联系,实现了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形成了“大青岛”的格局,迎来了同城发展的新时代。桥隧贯通犹如打通了经济建设的血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8.走进蓝色新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

2.知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范围;

3.畅想蓝色新生活。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少年海洋学校转播室向大家转播山东省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相关信息。

借此,教师引导学生:21世纪是蓝色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蓝色引擎,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蓝色经济引领未来。

请学生提出疑问:

1.什么是蓝色经济区?

2.山东哪些地方属于蓝色经济区?

……

二、聚焦蓝色经济

1.小组探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哪些部分?

沿海有哪些港口?

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文资源可以用于海洋经济的发展?

3.教师引导: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都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三、蓝色经济龙头——青岛

1.说一说。

通过课前的预习,请学生说一说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找一找。

请学生仔细观察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规划图,根据此图分析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的优势。

四、畅想蓝色新生活

教师引导:走进蓝色时代,拥抱蔚蓝,一条现代化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畅想未来蓝色新生活。

1.小组讨论交流:请学生畅想未来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2.教师小结: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参与。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蓝色经济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天会更蓝,海会更美!

文档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

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知识目标: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1.案例导入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列举:鲸——海豹——鳕鱼——鲱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