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文课外阅读3篇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0:08
文档

现代文课外阅读3篇附答案

八年级课外阅读(一)————————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⑤去北京的人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课外阅读(一)————————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⑤去北京的人
八年级课外阅读

(一)

————————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A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分)

(二)   贫穷与富有(7分)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她似董非董。

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我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我说:他们没寒衣,过不了冬。

她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我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她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我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我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

第二天,我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我高兴,她将比我更富有。

5、文章的主人公是__我 _,“我”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2分)

6、“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体现了女儿的什么精神?(2分)

7、本文篇幅短小,但有韵味,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3分

三    摆渡自己

吴 雯

(1)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2)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⑶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过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舟。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它们常常突然间就浊浪翻滚地横亘在面前,你愁肠百结地找不到过去的桥,痛不欲生地找不到可以摆渡过去的船。这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⑼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⑽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企盼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⑾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因特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⑿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8.第(4)段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其含意是什么?

9.第(5)段引述史铁生的故事,写他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10.第(8)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11.第(11)段中,粗体字“它”指什么?“蹂躏”的意思是什么?

12.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对此句应如何理解?

13.综观全文,你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如何理解?

参:(一)

1、(1)C (2分)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2分,意近即可)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2分,每小题1分,意同即可)

3.(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目光短浅,不思进取。(2分,每处1分,各有一点即可)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2分,意近即可)

(二)贫穷与富有(12分)

5、女儿 衬托

6、不是一般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为人的精神。

7、金钱不应该是人们唯一的财富,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三  摆渡自己

8.这是比喻的说法。含意是找到一种拯救自己的方法。

9.指以写作的方式活下去。

10.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挫折。

11.“它”指“阴风晦雨”。“蹂躏”意思是踏践、破坏。

12.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于自信,在于不丧失成功的希望。“常常”是指一般情况下,但不绝对,因为也会有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时候。

13.要勇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战胜不幸的命运。

文档

现代文课外阅读3篇附答案

八年级课外阅读(一)————————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⑤去北京的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