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趣味数学(一年级数学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8:41
文档

趣味数学(一年级数学下).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一)课时教学内容:按规律填数(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会正确填写。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图)老师画了一些苹果,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红黄绿、红黄绿……)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例1】数字娃娃排队走来:2、4、6、8、()1、4、7、10、()【生自主思考】1、用自
推荐度:
导读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一)课时教学内容:按规律填数(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会正确填写。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图)老师画了一些苹果,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红黄绿、红黄绿……)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例1】数字娃娃排队走来:2、4、6、8、()1、4、7、10、()【生自主思考】1、用自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一)课时
教学内容:按规律填数(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会正确填写。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图)老师画了一些苹果,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红黄绿、红黄绿……)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 策略点悟。

【例1】数字娃娃排队走来:

2、4、6、8、(  )

      1、4、7、10、(  )

【生自主思考】

1、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观察到的规律

            2、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观察。

    由于此题规律比较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获得成功后而激发学习欲望。

【师分析总结】第一组是按从大到小排列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第二组是按从大到小排列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培养学生的语言描述,思维条理。

 答案:2、4、6、8、(10)               1、4、7、10、(13)

    【例2】  10、9、8、7、(  )

         20、18、16、14、(  )

【分析】第一组是按从小到大排列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

第二组是按从小到大排列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2。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2、5、8、11、(   )、(   )

(2)2、6、10、14、(   )、(   )

(3)19、17、15、13、(   )、(   )

(4)20、16、12、8、(   )、(   )

(5)9、1、8、1、7、(   )、(   )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1.找规律填数的关键是寻找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这样才能按此规律进行填数。

2.用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比较这样可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二)课时     
教学内容:按规律填数(2)

教学目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会正确填写。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图)老师画了一些图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数字娃娃排队走来:

1、2、4、5、7、8、(    )(    )

        1、2、4、7、11、(    )(    )

【探究交流】在找规律(一)的基础上,学生已有找规律经验,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充分发挥优生作用,其他学生在启发中得以理解。

【分析】师生共同分析理解

第一组是按从大到小排列,增加的规律是:+1、+2、+1、+2┈,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填出这组数的最后两个数。

第二组是按从大到小排列,增加的规律是:+1、+2、+3、+4┈,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填出这组数的最后两个数。

答案:1、2、4、5、7、8、(10 )(11)

          1、2、4、7、11、(16)(22)

  

【例2】1、2、3、5、8、(    )

【教学策略】

   1、此类型的题目,学生第一次接触,思维受前面题目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思考、探究的时间。

   2、教师通过巡视了解情况后,找出有关同学交流想法,教师及时评价。这样,不仅发挥了优生的作用,还可更加提高优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得以肯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师补充分析。

【师生分析、理解】排列规律是:从第3数起,后一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如:1+2=3,3+5=8),这样第6个数应该是第4个数与第( )个数的和,即5+( )=( );第7个数应该是第5数与第( )个数的和,既( )+( )=( )

   答案:1、2、3、5、8、(13 )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2、3、5、8、12、(   )、(   )

(2)2、3、5、8、13、(   )、(   )

(3)1、2、4、2、7、2、(   )、(   )

(4)20、1、18、1、16、1、(   )、(   )

(5)2、1、6、3、10、5、(   )、(   )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1.找规律填数的关键是寻找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这样才能按此规律进行填一填。

2.用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比较这样可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3、当遇到加几、减几都没有规律时,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认真观察数的排列顺序,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思维是一朵美丽的花朵。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三)课时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词语如:多一些,多得多等。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天气这么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老师说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刮风,对不对?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在你认为合适的数下面画"Ⅴ"

画册有4本,故事书要比画册多得多,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

     2(  )   6(  )  16(  )

  【分析】抓住关键词“多得多”,这表明故事书比画册不仅多,而且多出的数目比较大,应该选择16本。

       

【例2】

10个

                     

一盘苹果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数下面画"Ⅴ"

3(  )  12(  )  20(    )

【分析】通过观察图可以知道,梨和苹果的大小差不多,这说明梨和苹果的个数也应该差不多,所以应该选择12个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正好是65岁,请你猜一猜,这个人可能是谁?

2.一个人的岁数比12大,比18小,而且是单数,可能是多少岁?

3.一个两位数,比3大得多,比20小一些,这个数可能是(20、11、18)。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多一些”让学生体会到找稍微多一些而且接近的数字,而多得多要找多很多的数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四)课时
教学内容:一半问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一半”的含义,会解答有关一半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一半苹果   1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个苹果是完整的吗?                  

另一部分是这个苹果的多少?

两半苹果一样大吗?

【分析】通过两半苹果的对比,从而理解一半含义。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小红吃了一半后,还剩8个,妈妈买来多少个苹果?

1、学生列式解决。

2、分析算式中数量,理解一半含义。    8+8=

    【分析】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如图所示),吃了一半,剩下的是另一半,说明吃掉的和剩下的个数相同,都是8个,所以原来一共有8+8=16(个)

    【例2】冰箱里有8罐可乐,喝了一半,冰箱里还有多少可乐?

【分析】

冰箱里有8罐可乐,喝了一半,说明冰箱里还有一半没有喝,喝的和剩下的同样多,只要把8平均分成2份就可以了,答案是还有4罐可乐。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妈妈买来一些铅笔,分给哥哥4枝,分给弟弟3枝,正好分掉一半,妈妈买了多少枝铅笔?

思路点拨:

先求一共分掉7枝铅笔,因为分了一半,说明剩下的和分掉的同样多,都是7枝,一共14枝。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一半”的含义就是两部分同样多。

小博士题典:

1、小红有一些连环画,送给小明一半后,还剩6本,小红原来有多少本连环画?

2、一年有12个月,半年有几个月?

     板书设计:

    数学是一门艺术。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五)课时
教学内容:多余问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从众多数学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明非常喜欢看《虎虎生威》这本书,妈妈给他买了一本,爸爸又给他买了一本同样的,这是不是多余的?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树上有12只小鸟,第一次飞走2只,第二次又飞走3只,一共飞走几只小鸟?

1、找出多余的信息。

2、说出的多余的原因。

3、列出正确的算式。

    【分析】 求一共飞走几只小鸟,就是把两次飞走的加起来,

2+3=5(只)

树上有12只小鸟为多余条件。

   【例2】小明今年7岁,妈妈30岁,爸爸35岁,爸爸比小明大几岁?

【分析】

小明爸爸35岁,小明今年7岁,我们可以知道爸爸比小明大

35-7=28(岁)。

妈妈30岁为多余条件。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25个苹果,第一天全家吃了10个,第二天全家吃了11个,两天一共吃了多少个?

(1)学生自主解决,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同位说出自己的想法。

(3)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2、抢答题。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做出正确地选择,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池塘里原来有10只天鹅,第一次飞来8只,第二次又飞来12只,一共飞来几只天鹅?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让学生总结出解决本课的关键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多余数学信息。

板书设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六)课时
教学内容:单数和双数

教学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数和双数的知识,会运用单数和双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个数2个2个得分,正好分完,这个数就是双数。2个2个得分之后,还多1,这个数就是单数。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20个小朋友报数,单数一行,双数一行,单数第五个数是(  ),双数第10个数是(  )

1、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对此类问题,第一次接触,单凭想象很难说出这两个数是多少。

2、明确方法后自主探究。

3、班内交流。

4、明确解题策略。

【分析】20个小朋友报数,单数有1、3、5、7、9、11、13、15、17、19,双数有2、4、6、8、10、12、14、16、18、20,那么单数第5个数是9,双数第10数是20,写在纸面上,再找出来就简单多了。

【例2】小红把19只苹果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2只,最后正好分完,你说这可能吗?

1、利用学具分一分。

2、同位之间说一说。

3、班内交流。

【分析】每人2只,即双数加上许多个双数,其结果只能是双数,原来19只苹果,分完后要么多1只,要么少1只,不可能正好分完。

【解答】9个小朋友分19只苹果,每人2只,不可能正好分完。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有一筐苹果,2个2个地拿,最后还剩下1个,问这筐苹果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先思考,再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根据刚才所学说出原因。

(2)教师出示类似题目,学生思考。

(2)同位之间相互出类似的题目练一练。

3.有一框梨,2个 个2个的拿最后正好拿完,一个不剩。问这框梨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做出判断。

(2)说出原因,其他学生评价。

(3)仿例练习:学生之间相互出题,学生给老师出题等。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运用单数和双数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根据单数、双数相加减的特点,尤其是当单数的个数为单数的,他们的和为单数。无论多少个双数相加减,其结果仍为双数。

板书设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七)课时
教学内容:趣味换算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对等换算的基本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对等换算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对等换算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水果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老师带了了什么好吃的水果,这节课我们来做换水果游戏,你高兴吗?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1个西瓜可以换2个菠萝,2个菠萝可以换3个苹果,1个西瓜可以换几个苹果?

(1)教师出示直观图,便于学生观察思考。

    (2)掌握换算方法。

【分析】“一个西瓜换2个菠萝”,只要知道2个菠萝换几个苹果就知道一个西瓜换几个苹果了。我们又知道“2个菠萝可以换3个苹果”,所以一个西瓜可以换3个苹果。

【解答】一个西瓜可以换3个苹果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  2个苹果可以换4个草莓,1个梨可以换3个苹果,1个梨可以换几个草莓?

2.1只狗与3只小兔子一样重;1只兔子和3只小鸭一样重。1只狗和几只小鸭一样重?

   【教学建议】 在掌握了换算方法之后,能够灵活运用,但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1.像这样一举几个物体或几个图形的相等关系,进行推理换算的就是趣味换算。

2在数学中这样的题目很多,解答时要认真看图,弄清物与物、图与图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3.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确定已知的一个谋种物体与其他物体的相等关系,或一个图形与其他数与形的相等关系,将这种已知的相等关系代入另一种图式当中,从而可推算出一种这种物体与另外一个物体的关系,或一个图形和另外一个图形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数学是开发思维的一门科学。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八)课时
教学内容:排队趣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序数基数的认识,弄清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弄清队伍里的人数,以其中某一人为标准来数人数,无论从前数从后数求队列人数时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弄清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减1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序数基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小动物们正在进行长跑运动会,我们去看看好吗?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运动会,在长跑比赛中有25只动物跑在小兔子前面,有10只动物跑在小兔子后面

  【分析】小兔子的前面有25只,后面有10只小兔子没有被数上,再加上小兔子就可以了。

  【解法】25+10+1=36(只)

  【例2】一对同学排成一列做早操,从前面数小平排26,从后面数小平排第8,这对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从前面数数到小平共有26人,从后面数小平排在第8,小平被多数了一次,只要减1就可以了。

因次 可以有几种列式方法

26+8-1=33(人)

25+8=33(人)

26+7=33(人)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许多同学排成一行,从左数小冬排在第10个从右数排在第12个,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排队放学,小名从前面排第6,从后面排第25,共有多少人?

3.18名同学排成一队做游戏,从前往后数,小星排在第4个从后往前数,小星排第几个?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1.弄清排队顺序、计数方向,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前往后计数

2.计数总人数时,如果作为标准的人(或物)计数超过两次就要减去,如果没有计数就要加上。做到既不遗漏1人,也不重复一人。

3.计书数两个人或物中间人数时可用总人数减去从前从后数的这两个人的序数。

板书设计:

数学是换脑的一门学科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九)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付款问题

教学目的:在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中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同时又能巩固第五单元所学知识,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中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购物超市,好吗 ?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小明要买一包薯片6元5角,下面有三种付钱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第一种:6张1元,5枚1角

第二种:3张2元 ,2张2角,1枚1角

第三种:1张5元,1张1元,1枚5角。

  【分析】 纸币和硬币的张数(或个数)越少越简便。

           第三种付钱方法最简单。

【例2】买一本《趣味数学》要5元4角,可以这样付钱:

第一种:1元纸币5张,1角纸币4张;

第二种:2元纸币2张,1元纸币1张,2角纸币1张,1角纸币2张;

第三种:5元纸币1张,2角纸币2张。

……

【分析】虽然付钱的方法较多,实际付款时应根据自己带的钱,选择一种较简便的方法。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小燕带1张5元的纸币、4张2元的纸币和8枚1元的硬币,现在他要买8元一本的图书,问他有多少种付钱的方法?

2小平有2枚1元,4枚5角和5枚1角的硬币,要买一支2元的圆珠笔他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人们在购物付款时,总是根据自己所带的钱币,付最少的张数,这样最简便。能用大额币值的尽量多用大额钱币。

板书设计: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十)课时
教学内容:趣题巧解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明确在解决岁数问题时,随着岁月的变化里面的量都同时发生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儿有一道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天平板上有8个同样重的乒乓球,左边4个,右边4个,如果拿掉一个,板上还有几个乒乓球? 

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

【例1】妹妹今年6岁,姐姐今年10岁。3年前,姐姐比妹妹大几岁?

【分析】根据题意:今年姐姐10岁,妹妹6岁,今年姐姐比妹妹大10-6=4(岁)。一年后每人长一岁,一年前也每人少一岁。在变化的年龄中,两人的年龄差数总是不变的。所以3年前姐姐比妹妹大的岁数与今年是一样的。    

【例2】小平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8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呢?

【分析】粗心的同学一看题目就回答教室里有8个同学,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审题,题中已指出“小平走进教室”求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应把小平算上。

【详解】8+1=9(名)

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一天3个妈妈、3个女儿一同去公园玩,他们至少有多少个人

2.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四、归纳总结,提升思维

有些趣味题在解答时,仅看题目的条件,还不能正确解答,还应多联系实际想一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十一)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十二)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课时      12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兴趣小组中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给很多同学以动手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活动时,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1、按规律填数(1)

     2、按规律填数(2)

     3、可 能性 

     4、一半问题 

     5、多余问  

     6、单数和双数 

     7、趣味换算 

     8、排队趣题 

     9、购物付款问题 

     10、趣题巧解 

     11、等式

     12、找规律

三、课程实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课程评价

包括以下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文档

趣味数学(一年级数学下).

弘文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专题(一)课时教学内容:按规律填数(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相邻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会正确填写。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图)老师画了一些苹果,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红黄绿、红黄绿……)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二、合作探究,策略点悟。【例1】数字娃娃排队走来:2、4、6、8、()1、4、7、10、()【生自主思考】1、用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