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7:56
文档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单位:四川省亚通公路工程监理所编制日期:2014年3月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顺利完成监理项目,争创优良工程,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人员质量行为,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工序控制管理办法、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施工日志填写
推荐度:
导读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单位:四川省亚通公路工程监理所编制日期:2014年3月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顺利完成监理项目,争创优良工程,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人员质量行为,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工序控制管理办法、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施工日志填写
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四川省亚通公路工程监理所 

编制日期:2014年3月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顺利完成监理项目,争创优良工程,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人员质量行为,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工序控制管理办法、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施工日志填写制度、文件与资料管理办法、质量问题分析制度。

1编制依据

2质 量 责 任 制        

3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

4工序控制办法

4施工测量管理办法

5施工日志填写制度

7文件与资料管理办法

8质量问题分析制度

9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一  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2.1.《质量要求》(idt ISO 9001:2008)(GB/T 19001—2008)

  质 量 责 任 制

    为明确施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1、总监职责: 

1.组织建立健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网络,负责本工地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严格贯彻执行规程、规范及相关质量管理程序。 

3.负责组织职工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 

4.如有不符合标准和程序要求的施工有权下令停工。 

5.对工程负主要领导责任,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及时上报公司,参加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人员做好事故分析和处理工作。 

6.对本工程的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进行管理和控制。 

7.参加质量回访及保修期内质量信息进行处理,并负责对施工过程中顾客要求的服务进行实施。 

2、项目总工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搞好本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本工程的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现场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 

4.负责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施工水平。 

5.负责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的审查、管理工作。 

6.负责施工方案与作业指导书的编审工作,并组织技术交底工作。 

7.参加工程质量验收评定工作,配合公司和甲方进行三、四级检查验收工作。 

8.负责严格贯彻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及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工作标准。 

9.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对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负责。 

10.主持不合格品的评审及验证工作,并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11.参加材料、设备进入现场的检查及验收工作。 

12.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及人员做好对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和评级工作。 

13.有权制止不按技术要求进行的施工并有权责令其停工。 

14.参加施工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 

3、专职质检员职责 

1.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做好质量宣传工作。 

2.掌握施工质量验收及评级标准,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发现不合格品及时报告,对已发现的不合格品参加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班组进行质量自检,主持项目部级巡检工作。 

4.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5.参加材料、设备进入现场的检查验收工作。 

6.参加施工质量缺陷的检查,负责现场质量缺陷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7.参加各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和评级工作。 

8.组织每半月一次的质量活动并做好记录,待查。

4、 施工队长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班组的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考核工作,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对本班组成员进行质量思想教育,负责组织质量活动日,总结交流经验;贯彻落实各项有关规程制度。 

4.组织本班组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对违反工艺规程、忽视质量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负责。 

5.组织自检、参与巡检,严把质量关;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坚决不用;保证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出班组。 

6.经常组织本班组职工、临时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5、班组技术员职责 

1.协助施工队长搞好本班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在部门领导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对本职业务及施工技术、质量负责。 

3.参加施工图纸的审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4.做好本班员工、临时工的技术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5.参加本班组的质量验收评定工作,配合项目部二级检验工作。 

6.负责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最后检查验收及签证工作。 

7.参加施工质量缺陷的处理、检查和验收工作。 

8.有权制止不按技术要求进行的施工。 

9.支持班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整理汇总施工技术记录及移交资料。 

10.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分析,提出防止事故措施,协助填写事故报告。

6、班组质检员职责 

1.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负责班组质量教育工作。 

2.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及质量标准。 

3.负责组织实施班组质量自检,严把工程质量关。 

4.对质量缺陷提出处理意见,并监督、检查缺陷处理情况。 

5.协助项目部及公司进行二、三级检验工作。 

6.负责二、三级检验整改措施的实施、验证工作。 

7.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做好质量管理的原始记录工作。 

8.有权纠正、制止未按质量标准进行的施工。 

7、施工工人职责 

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2.熟悉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文件和施工图纸。 

3.搞好自检、互检工作,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确保工程质量。

1

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

为了规范施工人员质量行为,强化工程质量的细节管理,随时发现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项目部针对省道105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质量问题检查小组:

组  长:王智

副组长;梁峰、周明伟、刘德亮、李志

组  员:周虎、陶化弟、许素彬、禹化晟,杜俊子、刘静静、姚洪成。樊思荣

二、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以主抓质量的总工程师牵头,安全部、技术部为检查主体,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质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项目部各部室(包括技术部、安全部、合同部、物资部、实验室)每天至少一人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有关责任人进行整改,重大质量问题需迅速上报总工程师,并提出整改意见;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有整改反馈单,并有复查意见。

三、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质量会议,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各专业副总、各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通报各部门检查情况以及需其它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能解决的事宜由主持当场决定,不能当场决定的提出建议组织开会研究决定。

四、各部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肃、认真、细致地检查和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切实履行职责和义务,任何人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因迟报、漏报、瞒报而影响及时妥善处置造成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各部室以大局为重,加强沟通和交流,在立足岗位责任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属于其它部门责权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注重细节管理,以小见大,树立长远眼光,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六、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质检工程师(质检员)应下发书面通知指出问题,并明确整改期限。

七、主要检查内容:

1、是否按图施工;

   2、是否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3、是否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

4、是否施工蛮干、是否文明施工;

5、是否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与施工作业书施工。

八、检查上次发现质量问题整改的落实情况,对于未按质量整改通知整改的作业队按《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相应人员进行处理。 

九、对于重大质量问题,检查小组需向项目经理提交检查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工序控制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 "以预防为主"的目的,特制定如下工序控制管理办法:

一、工序质量的控制

  1、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2、工序质量控制的控制步骤: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人的行为 

  ①技术水平 

  对于技术水平,不同工种有不同的标准,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尽可能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 

  ②责任心 

在责任心上主要抓好“五个三”,即三检制、三自一控、三工序、三不放过、三按。

三检制 :就是首检、互检和巡检。 

  “首检”就是通过手工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工艺是否正确以及设备调整是否合理;互检就是互相监督;巡检就是巡回检查。

三自一控 :就是要做到每个工作都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自检正确率。

  三工序活动:就是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三按:就是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三不放过:就是指质量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同时要管好设备、用好设备、维修好设备,会使用设备、会检查设备、会维护设备、会排除设备的故障。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N级钢筋可焊性差,易热脆,用作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免对焊接头,焊后要进行通电热处理。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要进行超张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摩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构件的质量。

  5.施工顺序

   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否则,就会失去冷强。

  6.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

  7.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的水灰化,沥青胶的耐热度,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掺标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8.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10.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

  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1.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

  对于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地基的处理,以及大跨度结构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和重要部位,更应特别控制。

  12.施工工法

  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1.标准具体化

  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

  度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

 3.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视其有何差异。

  4.判定

  就是根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并作出结 论。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防止主观、片面,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标准、 规范为准绳。

  5.处理

  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 则要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6.记录

  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

五、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间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六、附则

1、本办法的内容有与施工指南、验标、暂行技术条件和补充验收标准不相符之处,以后者为准。

2、本办法解释权在项目部安全、技术质检部。

施工测量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和超前性的专业技术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测量工作具有其专业的性和特殊性,是一项既艰苦又光荣的工作。测量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尖兵,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扎扎实实、雷厉风行的作风;牢固树立为施工现场服务的思想;严格遵守测量技术规程,认真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3、为了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使测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测量任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1、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各项建筑物的位置、方向、标高、结构尺寸、工程数量进行测定、核定和控制,保证工程项目准确无误地按设计意图施工。

2、通过对工程量的测量,为工程概预算和竣工决算提供依据。

3、承担本单位临时性施工设施、便道的选线、测定,以及工程数量、变更资料的测量、计算等工作。

三、机构设置

1、测量工作由项目部一级管理。

2、测量队配备一名测量班长和五名测量人员。

四、工作职责

1、负责本项目部施工项目工程的交接桩、复测及线路控制测量。

2、负责本项目部桥梁、隧道、路基的测量及监测。

3、负责对本项目部施工的桥梁中线桩难以直接测定、或桥轴线不易达到精度要求的桥梁的轴线、墩、台中心的测定。

4、负责对本项目部两个(含)以上单位施工及与相邻项目部之间的工程结合部进行控制测量和贯通测量。

5、确定彻底换手测量关键科目并负责彻底换手测量关键科目的复核测量。

6、负责检查、监督本项目部下属工区的测量工作。

9、发现测量事故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五、测量管理资质

测量班长、技术主管必须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测量工作五年以上,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测量队其它人员必须取得高级测工证书。

六、测量资料管理

1、各级测量单位在测量工作中,对各项测量原始资料,必须严格按测量规定内容及格式统一标准填写,不允许用纸片、活页纸或小本子代记。

2、各项测量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做到标注明显、计算过程清晰并签署完备。未经复核、检算和签署不完备的测量资料不得使用。

3、一切原始观测数据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事后凭记忆补记。记录手薄必须填列页次、注明日期、起止时间、地点、测量项目、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情况及使用仪器。因记错需重记的数字,在错误的数字上划一杠,重新将正确数字写在上面,不得涂改。因超限或其它情况划去的观测记录数据,应注明原因,并予保存,不得撕毁。

4、各种测量资料成果必须保存完整,整理成册并分类分项归档。对没有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也要待工程竣工验交后方可销毁。

七、换手测量管理

1、为确保测量质量,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复核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一般复核测量。复核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一般复核测量,须更换观测和计算人员。

2、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质量计划。

3、复核测量一般应由项目部的测量单位进行,在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由公司的测量单位进行复测,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

4、当复核测量成果与原测量成果有较大差异时,双方测量单位应再次换手复测,直至测量成果准确可靠为止。各测量单位还必须将复核测量成果资料与初始测量成果资料一并保存备查。

八  附则

1、本办法的内容有与施工指南、验标、暂行技术条件和补充验收标准不相符之处,以后者为准。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

工程日志是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原始记录,应及时、准确、全面填写,不得胡编乱造或补写。它应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工程日志由工程技术人员逐日填写,记录内容包括:

第一条  记录日期、天气、温度情况;

第二条  记录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的施工组织方法及相应的人员、材料、机具使用情况;

第三条  记录测量放样工作内容;

第四条  记录各种检测试验及施工过程中取样情况;

第五条  记录工序检查转换、施工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现场监理签认情况;

第六条  记录当日工作结束收尾情况;

第七条  记录设计单位现场解决设计问题与施工图纸修改情况(如有);

第  记录有关技术领导、质监部门对工程所做的施工技术、质量等各方面的决议或建议(如有)。

第九条  记录业主组织的各种检查及验收情况(如有)。

第十条  施工日志必须用碳素墨水笔(或黑色中性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以便于存档。

项目部技术质检部专人负责工程日志的自检工作,务必做到工程日志记录的及时、准确、全面,项目部施工技术部将对项目部工程日志记录情况定期检查和不定时检抽查。

文件与资料管理办法

基础技术资料是对施工、监理工作中的程序执行情况、实体质量、原材料质量控制情况等工程实施过程有关工程信息的如实记载,是工程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工程实体具有可追溯性,必须有一套简洁、完整的技术资料。因此制定以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

一、技术资料的管理形式

1、技术资料实行项目部一级管理。

2、项目部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各种基础技术资料。

3、资料员负责各种基础技术资料的标识、编目、归档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等)分类归档,数据记录真实可靠。并执行集团公司《记录管理程序》和苛临高速相关文件及要求。基础技术资料管理总的要求是分类存放、编目清晰、便于查阅。

二、技术资料的范围

技术资料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类工程各专业规范、规则、标准、手册、图纸、学术活动资料等(含文字、图纸、图片、录音、录相)。工程各阶段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审查核对、变更设计、施工记录、施工总结等各项施工技术资料。

经已竣工验交过的工程各类图纸资料(指不列入竣工验交部分),以及与施工生产有关的各类技术书籍、刊物、总结材料亦应妥善保管,分类编号。登记造册,有效受控的应用出相应的标识,以备查阅。

三、基础技术资料的填写

1、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必须由其负责人及主管部门负责填写。基础技术资料一定要按照《公路工程竣工文件编制办法》、《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苛临高速相关规定等填写、归档和保存。

2、施工记录由施工员填写,质量验收记录由质检员填写,工程检查证由质检工程师填写。所有表格均应做到签字完善。

3、所有施工记录、工程检查证、质量验收记录必须按照业主提供的表格及填写要求据实填写。并按照程序履行签字手续。

4、验收记录填写程序: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专业工程师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验收。经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最终签发工程验收记录。

5、现场有关地质情况确认的表格,必须由监理单位现场签认。

6、文件记录和整理工作由负责单位工程的技术人员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质检工程师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施工记录做到与工程施工同步,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同时移交甲方,作为工程移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按规定进行内部存档。

7、基础技术资料的填写应字迹清晰,写明所属部门名称、记录内容和日期,有关人员的签字要齐全,并作到填写及时、完整,保证其正确性和与施工同步性。

四、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

1、基础技术资料的贮存保管、保存期限及处理要求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执行。

2、基础技术资料一经存档不能外借。公司内部人员可查阅基础技术资料,但需经总工程师批准。禁止私自复印摘抄,如确需复印摘抄作为有效记录,需经项目经理批准,由资料员审核无误后方为有效的基础技术资料。

3、竣工资料实行逐级移交、逐级归档。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项目总工组织专业人员将竣工资料整理到位,统一归档。

 

质量问题分析制度

由于工程施工项目具有流动性、结构类型多样性、自然条件 (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性、材料品种和规格差异性、现场施工复杂性、工艺要求不同性等特点,造成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引起系统性的质量变异,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制定质量问题分析制度,对出现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杜绝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质量问题分析小组:

组  长:王智

副组长:梁峰、周明伟、刘德亮、李志

组  员:周虎、陶化弟、许素彬、禹化晟,杜俊子、刘静静、姚洪成。樊思荣

二、对于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必须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分析问题包括:

(1)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原因分析

(2)建筑材料及半成品质量原因分析

(3)施工和管理问题分析

A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咨询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B 不按图施工。

    C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D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

E 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

F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

G 自然条件影响。

对于具体工程问题可适当增设分析内容。

三、发现质量事故,应及时组织调查、分析,以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工程质量。质量问题分析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并由总工程师主持、安全质量部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其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

(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

(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

(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

(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四、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的依据,其内容包括:工序技术要点、施工方案(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人力资源要求、所用材料机具要求、安全防范措施、质量检验验收标准、产品保护内容及其它准备工作等。

一、单位工程开工前,进行一次总技术交底。

二、施工中施行逐级交底制度,并履行签字手续,包含测量数据。

三、施工队必须按技术交底书上的要求组织施工,若发现交底书中存在明显错误或与图纸、规范相矛盾之处,及时上报。

四、施工队必须将技术交底内容传达到每一个相关的施工作业人员。

文档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S307线平川镇至盐源县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单位:四川省亚通公路工程监理所编制日期:2014年3月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顺利完成监理项目,争创优良工程,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人员质量行为,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巡视检查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工序控制管理办法、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施工日志填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