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知道它们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岁传统文化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传统节日的起源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识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四、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11——114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门神的起源,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年的含义
1.年的含义
《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2.春节习俗
(1)忙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
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
一家四口的故事;朱元璋。
2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
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3二十四,扫房子。
4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
5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二)清明节
A、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耳(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B、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C、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中秋节
农历七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孩子唱······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熊秉明
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二、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三.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巩固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春节
清明节
七夕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