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MA介绍:
PMMA为无定型聚合物,俗称有机玻璃。透明度极好,耐热性较好(热变形温度为98℃),其产品机械强度中等、表面硬度低,易被硬物划伤而留下痕迹,与PS相比,不易脆裂,比重为1.18g/cm3。
由于PMMA表面硬度不高、易擦毛、抗冲击性能低、成型流动性能较差等缺点,PMMA的改性相继出现。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丁二烯的共聚,PMMA与PC的共混等。372有机玻璃就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进行共聚而得。如果在372有机玻璃中加入少量的丁腈橡胶(约50%)即可成373有机玻璃。
二、PMMA 的成型特性:
(1)PMMA粘度大,其流动性比PS、ABS差,熔体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在成型过程中,主要从注射温度着手来改变熔体粘度。因此必须高料温、高注射压力注塑才行,其中注射温度的影响大于注射压力, 但注射压力提高,有利于改善产品的收缩率。
(2)PMMA为无定形聚合物,熔化温度大于160℃,分解温度达270℃,无明显的熔点 。注射温度范围较宽,因此料温调节范围宽,工艺性较好。故改善流动性,可从注射温度着手。 冲击性差,耐磨性不好,易划花,易脆裂,故应提高模温,改善冷凝过程,去克服这些缺陷。
(3)PMMA注射温度可通过熔体对空注射法进行观察判断,熔体应光亮、透明、无泡,温度在满足制品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取低一些。
三、PMMA的工艺处理
(1)塑料的处理
由于在透明PMMA塑料中含有任何一点杂质,都可能影响产品的透明度,因此和储存、运输、加料过程中,必须注意密封,保证原料干净。特别是原料中含有水分,加热后会引起原料变质,所以一定要干燥,并在注塑时,加料必须使用干燥料斗。还要注意一点的是干燥过程中,输入的空气最好应经过滤、除湿、除尘,以便保证不会污染原料。
PMMA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其吸水率达0.3-0.4%,而注塑须在0.1%以下的湿度,通常是0.04%。水份的存在使熔体出现气泡、气纹,透明度降低等。所以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80-90℃,时间为3小时以上。
(2)注塑机选用
PMMA对注塑机没有特别要求。因为其熔体粘度大,需要较深的螺槽和较大直径的射嘴孔。如果对制品的强度要求较高,则要用较大长径比的螺杆实行低温塑化。另外PMMA一定要用干燥料斗贮料。
料管、螺杆及其附件的清洁。为防止原料污染和在螺杆及附件凹陷处存有旧料或杂质(如螺杆端部的鱼雷,止溢环中会夹杂前次加工的残留物),特别热稳定性差的树脂存在,因此在使用前、停机后都应用螺杆清洗剂清洗干净各件,使其不得粘有杂质,当没有螺杆清洗剂时,可用PE、PS等树脂清洗螺杆,或是降低到220℃以下温度用PMMA次材进行清洗,因为PMMA塑料流动性差会产生较强摩擦,可以清洁料管。 当临时停机时,为防止原料在高温下停留时间长,引起解降,应将干燥机和料管温度降低到240℃以下(如时间较长则降至100℃以下,再次生产的时候升温)。
(3)模具及浇口设计
PMMA塑料流动性差,脱模阻力大,为了防止出现回流动不畅,脱模不畅磨损模具或冷却不均造成塑料成型不良,产生表面缺陷和变质,如果模具不能适应透明PMMA塑料的特性,在成型过程中是不能通过成型条件的调整改善来达到良品的目的。一般在模具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壁厚应尽量均匀一致,脱模斜度要足够大;
b)过渡部分应逐步,圆滑过渡,防止有尖角,锐边产生;
c)浇口:流道尽可能宽大、粗短,且应根据收缩冷凝过程设置浇口位置,必要时应加冷料井;
d)模具表面应光洁,粗糙度低(最好低于0.8);
e)排气孔:排气槽必须足够,以及时排出空气和熔 体中的气 体;
f)壁厚不要太薄,一般不得小于lmm。
模具温度可为60℃-80℃,主流道的直径应配合内锥度,最佳的角度是5°至7°,若要注塑4mm或以上制品,角度应为7°,主流道直径达8至10mm,浇口的整体长度不要超过50mm。
对于壁厚小于4mm的制品,流道直径应为6-8mm
对于壁厚大于4mm的制品,流道直径应为8-12mm
对边形、扇形及垂片形浇口深度应为0.7至0.9t(t为制品壁厚度),针形浇口的直径应为0.8至2mm;低粘度的应选用较小的尺寸。
常见的排气孔有0.05至0.07mm深、6mm宽
脱模斜度为30′-1°型腔部分35′-1°30°之间。
(4)注塑工艺条件
1、注塑机类型 螺杆-线式
2、螺杆形式对大型产品使用专用螺杆 转速,15-30r/min
3、喷嘴 形式 直通式 温度 240-270℃
4、料筒温度 前250-270℃ 中260-270℃ 后250-270℃
5、模具温度,40~70℃
6、注射压力,90-120MPa
7、保压压力,40-60MPa
8、注射时间,2-5s
9、保压时间,20-40s
10、冷却时间,20-40s
11、总周期, 50-90 s
四、PMMA制品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克服方法:
1、因水分的存在而产生气泡
原因:粒料的干燥程度不够而引起树脂水解。
处理方法: 充分进行预干燥 注意料斗的保温管理
2、真空泡
原因:厚壁部的料流快速冻结,收缩受到阻止,充模不足因而产生内部真空泡。模具温度不合适。料筒温度不合适。注塑压力和保压不足。
处理方法:避免设计不均匀壁厚结构。修正浇口位置使流料垂直注入厚壁部。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料筒温度。增加注塑压力和保压压力。
3、熔合痕
原因:模料筒温度不合适。注塑压力不合适。模槽内未设排气孔。
处理方法:提高料筒温度。增大注塑压力。提高模具温度。设置排气孔。
4、凹痕
原因:因冷却速度较慢的厚壁内表的收缩而产生凹痕(壁厚设计不合理)。注塑压力不够。注塑量不够。模具温度过高或注塑后的冷却不够。保压不足。浇口尺寸不合理。 避免壁厚的不均匀。
处理方法:提高注塑压力。增大注塑量。如模具温度合理则需加长冷却时间。保压时间。放大浇口尺寸,特别是其厚度。
5、糊斑(全部或部分变色)
原因:料筒温度设定不合理。料筒内发生局部存料现象。树脂侵入料筒和注口的结合缝内(长期存料)。装有倒流阀或倒流环。因干燥不够而引起的水解。注塑机容量过大。
处理方法:降低料筒温度。避免死角结构。设法消除结合部的缝隙。避免使用倒流阀和倒流环。按规定条件进行预干燥。选择适当容量的注塑机。
6、银纹
原因:料筒温度不合适。流料的停留时间过长。注塑速度不合适。浇口尺寸不合理。粒料的干燥度不够。注塑压力不合适。
处理方法:降低料筒温度。消除存料现象。降低注塑速度。放大浇口尺寸。按规定条件进行预干燥。降低注塑压力。
7、浇口处呈现波纹(不透明)
原因:注塑速度不合适。保压时间不合适。模具温度不合理。浇口尺寸不合理。 未使用脱模剂。
处理方法:提高注塑速度。缩短保压时间,使充模后不再有熔料注入。提高模具温度。放大浇口尺寸。正确使用脱模剂。
8、漩纹及波流痕
原因:模具温度不合适。注塑压力不合适。浇口尺寸不合理。
处理方法: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注塑压力。扩大浇口尺寸。
9、顶出故障(脱模故障)
原因:模芯或模槽的斜度不够。循环时间不合适。料筒温度不合适。顶杆的位置或数量不合理。模芯与成品间形成了真空状态。模具温度不合适。注塑压力过高,充模料量过大。
处理方法:保证适当的脱模斜度。冷却时间过短或过长。将温度降低到适当的成型温度值。设计合理的顶杆位置及数量。特别是模芯非常光滑时易出现此现象。可设法用顶板结构代替顶杆结构,设置曲形顶杆结构。降低模具温度,循环时间。降低注塑压力,减少原料计量。
10、成型品的脆化
原因:干燥度不够。模具温度过低,注塑压力及保压压力过高。壁厚不均、脱模不良所引起的内部应力。缺口效应。过热降解。杂质的混入。
处理方法:注意干燥机及料斗的管理。选择各种合适的条件。消除壁厚不均的结构消除尖锐转角,修正浇口位置。降低料筒温度。清扫料斗、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