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站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南一路与金山大道交汇处,为四号线二期工程与三号线换乘站。四号线车站沿金南一路南北方向布置于道路下方,三号线车站沿金山大道东西方向布置于道路下方。工程范围为四号线东方马城站,三号线东方马城站和站前单渡线段。其中,四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三号线东方马城站为地下双层。车站共设12个出入口、8组风井,预留8组商业预留口,方便周边物业与车站的对接。车站结构位置如下图1所示。
车站结构位置示意图
四号线东方马城站车站为地下三层,工程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5+947.438,车站有效站台右线中心轨顶高程为0.740m。长度为238m,站台宽度为15m,车站宽度为22.3m。三号线东方马城站为地下双层,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AK9+976.000,车站有效站台右线中心轨顶高程为9.659m。长度为223.9m,侧式车站,侧站台宽度为4.0m,有效站台范围车站宽度为35.4m;渡线段长度为256m,宽度为19.5~32.9m。车站主体结构在有效站台中心位置顶板覆土厚度为4m,由于金南一路在金山大道路口西侧为上坡路,顶板覆土厚度达7.2m。基坑开挖深度为10.8~29.45m。
东方马城站四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25.3m左右,局部达到29.45m。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很深,周边地下管线密集,道路交通繁忙,其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采用厚度为1000mm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三号线车站为地下双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7.8m左右,周边地下管线密集,道路交通繁忙,其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采用Ф1000@1400灌注桩围护结构。
本工程位于城市商业繁华区,规划红线范围外侧商场店铺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站址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有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种类繁多,纵横交错,埋深在地表下0.5m~2.7m不等。
合同总工期整体安排为2010年10月1日开工,于2013年6月30日竣工,共33个月。
2 管线保护目标
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无地下管线责任事故发生。
3 地下管线处理程序
本工程施工区域内原有地下管线的处理程序如图2。
地下管线处理程序
4 地下管线现状
东方马城站位于武汉市主干道金山大道及金南一路的交叉路口处,两条线的车站同期实施,主要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地铁三号线车站沿金山大道方向布置,地铁四号线车站沿金南一路方向布置,车站主体结构均布设在道路红线以内,车站施工对现状道路下的管线有很大影响,其主要管线详见表1。
东方马城站主要管线
序号 | 管线名称 | 材质 | 规格 | 走向 | 埋深(米) |
1 | 污水1 | 砼 | Ф500 | 南北向 | 2.7 |
2 | 污水2 | 砼 | Ф1000 | 南北向 | 4 |
3 | 雨水1 | 砼 | Ф1200 | 南北向 | 2.5 |
4 | 供水1 | 铸铁 | Ф1200 | 东西向 | 2 |
5 | 供水2 | 铸铁 | Ф800 | 东西向 | 1.2 |
6 | 天然气1 | 钢 | Ф300 | 东西向 | 1.8 |
7 | 电信1 | 光纤 | 140*70/1条光纤 | 东西向 | 0.5 |
8 | 电信2 | 光纤 | 140*70/1条光纤 | 东西向 | 0.5 |
9 | 电信3 | 铜 | 1条光线 | 东西向 | 0.5 |
10 | 电信4 | 铜 | 900*400/4条 | 东西向 | 0.6 |
11 | 电信5 | 铜 | 3条 | 东西向 | 0.8 |
12 | 电信6 | 光纤 | 1条光纤 | 东西向 | 0.8 |
13 | 电信7 | 铜 | 3条 | 东西向 | 0.8 |
14 | 电力1 | 砼 | 2500*300/空管 | 东西向 | 2.4 |
15 | 电力2 | 铜 | 1条 | 东西向 | 0.7 |
16 | 电力3 | 铜 | 2条 | 东西向 | 0.7 |
17 | 污水3 | 砼 | Ф300 | 东西向 | 2.5 |
18 | 雨水2 | 砼 | Ф600 | 东西向 | 1.7 |
19 | 雨水3 | 砼 | Ф1500 | 南北向 | 2.6 |
20 | 供水3 | 铸铁 | Ф1200 | 南北向 | 0.5 |
21 | 供水4 | 铸铁 | Ф600 | 东西向 | 0.5 |
22 | 电信8 | 光纤 | 140*70/1条光纤 | 南北向 | 0.5 |
23 | 电信9 | 光纤 | 1条光纤 | 南北向 | 0.5 |
24 | 电信10 | 铜 | 300*300/1条 | 南北向 | 0.5 |
25 | 电信11 | 铜 | 600*300/2条 | 南北向 | 0.6 |
26 | 电信12 | 铜 | 3条 | 东西向 | 0.8 |
27 | 污水4 | 砼 | Ф300 | 东西向 | 2.5 |
28 | 污水5 | 砼 | Ф1000 | 南北向 | 4 |
29 | 雨水4 | 砼 | Ф800 | 东西向 | 2.9 |
30 | 雨水5 | 砼 | Ф600 | 东西向 | 1.7 |
31 | 雨水6 | 砼 | Ф1000 | 南北向 | 2.6 |
32 | 雨水7 | 砼 | Ф600 | 东西向 | 1.5 |
33 | 供水5 | 铸铁 | Ф600 | 东西向 | 1.2 |
34 | 供水6 | 铸铁 | Ф800 | 东西向 | 1.5 |
35 | 电信13 | 光纤 | 7条光纤 | 南北向 | 0.5 |
36 | 电信14 | 砼 | 3条 | 南北向 | 0.5 |
37 | 电信15 | 铜 | 400*300/1条 | 东西向 | 0.5 |
38 | 电信16 | 铜 | 800*700/15条 | 东西向 | 0.6 |
39 | 电信17 | 铜 | 720*360/6条 | 东西向 | 0.8 |
40 | 电信18 | 铜 | 600*300/7条 | 东西向 | 0.8 |
41 | 电信19 | 铜 | 2条 | 东西向 | 0.7 |
42 | 电信20 | 铜 | 1条 | 东西向 | 0.5 |
43 | 天然气2 | 钢 | Ф300 | 东西向 | 1.8 |
44 | 天然气3 | 钢 | Ф300 | 东西向 | 1.6 |
45 | 电力4 | 钢 | Ф100 | 东西向 | 0.6 |
46 | 电力5 | 铜 | 2条 | 东西向 | 0.5 |
47 | 电力6 | 砼 | 1500*700空管 | 东西向 | 0.7 |
48 | 电力7 | 砼 | 500*700空管 | 东西向 | 0.7 |
49 | 电力8 | 砼 | 1000*900/9条 | 东西向 | 1.4 |
50 | 军用光缆 | 光钎 | 南北向 | 1.2 |
改移后预铺设管线统计
序号 | 管线名称 | 材质 | 规格 | 走向 | 改移长度(m) | 埋深(m) |
1 | 排水箱涵 | 砖混 | 1400×1400 | 南北向 | 2.7 | |
2 | 供水管 | 铸铁 | Ф1000 | 南北向 | 4 | |
3 | 天然气 | 钢 | Ф300 | 南北向 | ||
4 | 通信 | 光纤 | 140*70/1条光纤 | 南北向 | ||
5 | 电力 | 铜 | 1条 | 南北向 | 0.7 | |
6 | 军用光缆 | 光钎 | 南北向 | 1.2 |
5.1 方案概述
综合考虑地下管线的改移断面尺寸、埋深及施工进度的因素,东方马城站范围内地下管线改移方案如下:
1、东方马城DK0+000-DK0+459.200段内排水管线全部废弃,在车站施工围挡外设置排水箱涵汇集区域内所有雨水及污水,箱涵上部可埋设其他管线。排水箱涵以金山大道为界东西两侧设置两路,两路均为自北向南流向,一路在车站西端头横穿金南一路最后在车站南端头与原有1400×1400箱涵对接,一路在车站东端头横穿金南一路最后在车站南端头与原有1400×1400箱涵对接。考虑后期工程施工需要,在施工区内设置排水系统,施工区施工废水及雨水最后都将汇集于排水箱涵。在通过交通倒改区域时采用φ1200砼管连接,顶管法施工。
2、车站南北向军缆在车站沿西侧设置,军用光缆考虑到其重要性与普通通讯光缆分开布设,横穿段采用顶管法绕开车辆通过区域。
3、车站在金南一路方向南侧设置燃气管,绕开车站结构施工区域,全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4、其余沿金南一路和金山大道两侧分别设置地下管线,根据原有线路(包括电力线、信息网络、自来水、电信等)同沟设置于排水箱涵上方,改移管沟断面尺寸根据具体管线数量设置,深度均为2.0米,地下管线改移方案详见《东方马城站地下管线改移及保护示意图》。
5.2 管线保护及改移方案
东方马城站地下管线改移和保护分段进行,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分段开挖,分段进行箱涵及预埋管的埋设工作。由于周边建筑物与基坑距离较小,车站地下管线利用建筑物与结构边线之间空间进行改移,由于部分管线预留工作井、检查井等,断面冲突部位根据现场条件错开留设。改移后地下管线仍在车站深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同时承受上部荷载压力和较大的侧向压力,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均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
根据车站深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和施工顺序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当管沟内承压管外侧与导墙距离小于3.0米时,施工时需加深导墙深度,保证导墙底部在管线底标高以下至少1.0米。导墙沟槽开挖时及时喷护,同时严格控制土钉和网喷支护质量,避免先行改移的地下管线的位移或损坏。当管沟内承压管外侧与导墙距离大于3.0米时,地下管线可不作专项保护,但导墙沟槽开挖时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时喷护,同时严格控制土钉和网喷支护质量,避免先行改移的地下管线的位移或损坏。
5.2.1 卧龙丽景湾东侧管线布设方案
卧龙丽景湾临金山大道侧区域改移地下管线主要有电力管群、信息网络管群及φ600自来水管,由于自来水管承压,对基坑变形要求较高,因此在此区段内自来水管线埋设在箱涵内侧,军用光缆、电力管群、电信管群及信息网络管群在箱涵上部依次布设,具体详见图3所示。管线上部(沟槽外延1.0米)路面布置φ14@200的钢筋网片,采用25cm厚C30混凝土硬化。网片钢筋与导墙或路面硬化钢筋网连接,加强基坑外侧路面的整体性。
1-1剖面
图3
车站南端头受加固区的影响,水务局宿舍与捷达出租车公司段地下管线较多,且施工断面较小,在施工围挡下方进行地下管线的改移,地下管线改移时拆除施工围挡,进行地下沟槽的开挖工作,施工难度大;考虑端头加固时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较大,管线保护要求高;且受周边人行道路的通行条件制约,工期要求紧。
根据以上施工条件,此段地下管线改移及保护采用φ1200管涵过渡,及时采用24cm厚C30混凝土进行路面硬化,尽快恢复人行道交通能力,然后直接在管涵中进行其他管线的埋设工作,具体布置详见图4所示。
图4
由于横穿腰路堤路设置,在转角部位部分管线为了设置检查井和工作井,管线间不得重叠设置;同时考虑燃气管不得设置在其他管线下方,施工时将管沟加宽至3.0米,此段地下管线改移及保护详见图5所示。
图5
施工围挡边缘地下管线改移,受排水线路坡度的影响,排水管道小坡度调整,开挖深度较大,此段地下管线改移及保护详见图6所示。
图6
5.3 管线改移施工步骤
5.4 管线保护措施
5.4.1 地下管线施工监测
地下管线监测主要采用观察和仪器监测的方法。电力、电信、通信、交通控制等管线受沉降影响不大,在不出现很大沉降或位移的情况下,管线一般不会被破坏,因此可采用观察路面的方法进行监测。针对沉降变形比较敏感的燃气管道和自来水、排污管道,应在管道接头和中部位置设置沉降监测点,安装形式详见图7、图8所示。
图7 抱箍式埋设示意图
图8 模拟式埋设示意图
同时根据权属单位要求设置变形限值,定期对管道变形进行监视测量,如果变形速率过快或累计变形量超限,均应及时处理。
燃气泄露通常伴有气味、声音、管道压力表变化等现象,观测时注意这些常见现象是有效的监测手段。管线变形较大的时候可采用燃气检测仪表进行密切监测。
自来水管监测可参考输气管道。由于自来水承压较大,一旦泄露容易造成土体崩塌,通过观察土体渗漏水、软化、滑动等现象能够较早发现问题。
污水管渗漏也容易造成土方崩塌,危害性较自来水较小,观测方法可参照自来水管道。
5.4.2 地下管线变形处理
(1)燃气管道
燃气管道一旦变形过大,会造成破损或接头脱落,燃气泄露。发现泄露后应立即切断附近施工用电、用火,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再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
管道造成破损的,可先采用管箍或管卡进行包裹处理,街头脱落的可将接头回复原位,在管口缠上密封胶带。
处理后应查明管道破损或接头脱落的原因,排除危害物,再进行管道复位。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管道弯曲过大,管道恢复后对管道四周基础进行加固,避免再次移位。
(2)自来水管道
自来水管道破损可使用快速接头处理。
自来水管道在管道错动较大时,容易出现接头漏水,可将管道调直后,有快干水泥封堵接头部位,直到无水渗出再进行处理。拐弯处还需要重新制作支墩固定。
(3)污水管
污水管处理可参照自来水,接头部位也可采用注入聚氨酯堵漏。
(4)电力管线
电力电缆发生泄露时应立即疏散附近人员,在安全距离外设置好警示装置,禁止靠近,并联系供电部门切断电源后进行维修。
(5)其他管线
其他管线发现损坏时应保护好现场,避免人员靠近,同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安全。
5.4.3 管理组织措施
为了做好公用管线保护工作,强化“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本工程实行公用管线保护责任制,项目经理部经理为本工程的公用管线保护责任人。
(1)明确项目地下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周边地下管线原始及改移后埋设情况,并在施工平面图上详细标明,同时根据施工需求及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2)坚持按照有关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和对管线的监护,要求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底监护工作。
(3)对需进行加固保护的管线,召开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的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专职管线监护员进行双监护。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及有关单位。
(4)进行信息化施工,严格执行信息反溃机制,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范围的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道路与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
(5)定期召开与有关管线单位的配合会,随时掌握有关管线的情况,为施工服务。
(6)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管线有异常现象或管位有差异,可能对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与相关管线单位联系,落实保护管线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7)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现场施工人员作好保护地下管线的交底工作,如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而造成管线事故的有关人员,公司将进行严格处理,以确保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5.4.4 其他保护措施
(1)电气、焊接等容易产生火花的施工场地与燃气管道应保证安全距离。
(2)在管线位置设置明显标志牌,防止碰撞管线,尽量避免重型机械和车辆靠近。
(3)在管线外侧设置截排水沟,减少地面水流渗入,避免土体浸水沉降,造成管线破坏。
(4)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备各种检测仪器,对燃气泄露、电力泄露等进行重点检查,尽早发现问题。
(5)设置专人负责管线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形成纪录。
(6)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出现问题,尽快通报,协商处理方案,进行问题处理。
(7)管道处理施工需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