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上古诗文复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8:16
文档

七年级上古诗文复习题

《童趣》复习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推荐度:
导读《童趣》复习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童趣》复习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怡然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   ⑦徐喷以烟(    )  ⑧果如鹤唳云端 (      )          ⑨方出神 (           )      ⑩驱之别院 (          )

   2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 “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论语>十则》复习题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1)默写两则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

(2)默写两则告诉我们学习态度的:

(3)默写两则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

二、解释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

3.三省吾身:                择其善者:              见贤思齐:

4.士不可不弘毅:            死而后已:              其恕乎:

三、解释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

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六、(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

(1)惑:    (2)忧:    (3)惧:

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题

一、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行不足(    )A.脚    B.够    C.充分

2.没马蹄(    A.没过    B.没有    C.淹没

3.昏鸦(    )A.黑色    B.昏迷    C.黄昏

4.星汉灿烂(    )A.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

5.次北固山下(    )A.一次    B.停泊    C.游

二、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三、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西江月》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稼轩长短句》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辛弃疾    《全唐诗》          七律

五、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六、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阅读。

(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粗词语。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  乡书: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山市》复习题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青冥(    )飞甍(    )    连亘(    )窗扉(    )    睥睨(    )(    )

高垣(    )逾时(    )    倏忽(    )遂不可见(    )

二.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

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

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②__________解释:______。

③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④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

⑤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三.慎其所处者(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_______ ②与善人居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3.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作答)。

4.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它常用来比喻              。

《世说新语》复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2.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咏雪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未若”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期日中(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语语之。

                                                                     。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童趣》答案:

  (一)1.张开 对着,向着 清楚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 同“僵”,僵硬 慢慢 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3.(1)的 (2)它 (3)此,这 4.略。(二)1 ①看清   ②私下③同“僵”,僵硬  ④喜悦的样子  ⑤固定用法,把……当作  ⑥用鞭子打 2 、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3、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4、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之趣。6、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7、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8、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三)1.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以丛革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2、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3.私拟作……果然鹤也。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 (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 (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目的达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惊喜。 (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 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论语>十则》答案:

第一题至六(一)略(二)1.(1)疑惑;(2)忧愁;(3)害怕。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三)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3、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答案:

一、1.B  2.A  3. C  4. A  5.B  二、D 三、1.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2.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为农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七、(一)1.乐府  四言  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4.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二)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山市》答案:

一、míng  méng  gèn  fēi  pì nì  yuán  yú  shū  suì二、1. C(“危楼”即高楼)  2.C  3.①无何:不一会儿  ②未几:不一会儿  ③既而:不久  ④逾时:过些时候  ⑤倏忽: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4.没有  子虚乌有  5.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6.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三、1.①店铺  ②居住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3.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世说新语>两则》答案:

二、(一)1.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高兴地、愉快地    大致、差不多    相比    2.(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略。  3.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4.融洽、欢快、轻松、民主(可任选其三) (二) 1.(1)约定(2)约定的时间2.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三)1.D(仆:我,古人的谦称)  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  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文档

七年级上古诗文复习题

《童趣》复习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