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8:22
文档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共20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登山九年了,一想起九年前的那次登山,伍德和卡西夫妇的心还会不安,还会颤抖,还会流血!近日,伍德和卡西痛定思痛最终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去攀登喜马拉雅山,去寻找当年那个女登山者阿森迪夫的遗体。回忆将伍德和卡西夫妇带回到了1998年。那年,登山爱好者伍德和卡西夫妇在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在下山8的半途中,也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他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叫阿森迪夫的女登山者。当时,阿森迪夫倒在了
推荐度:
导读现代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共20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登山九年了,一想起九年前的那次登山,伍德和卡西夫妇的心还会不安,还会颤抖,还会流血!近日,伍德和卡西痛定思痛最终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去攀登喜马拉雅山,去寻找当年那个女登山者阿森迪夫的遗体。回忆将伍德和卡西夫妇带回到了1998年。那年,登山爱好者伍德和卡西夫妇在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在下山8的半途中,也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他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叫阿森迪夫的女登山者。当时,阿森迪夫倒在了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共20分。

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登山

九年了,一想起九年前的那次登山,伍德和卡西夫妇的心还会不安,还会颤抖,还会流血!近日,伍德和卡西痛定思痛最终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去攀登喜马拉雅山,去寻找当年那个女登山者阿森迪夫的遗体。

回忆将伍德和卡西夫妇带回到了1998年。那年,登山爱好者伍德和卡西夫妇在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在下山8的半途中,也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他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叫阿森迪夫的女登山者。当时,阿森迪夫倒在了山上,虚弱之极,生命危在旦夕!

阿森迪夫是世界上有名的女登山者。她从小就酷爱登山。她与她的丈夫是在1992年攀登喜马拉雅山时认识的。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增添了他们攀登高峰的力量和勇气。1998年,阿森迪夫夫妻俩在不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攀登上了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顶后下山的时候,出现了意外,夫妇俩在半道上失散了。丈夫在下山途中不慎摔倒死亡,阿森迪夫被迫只能一个人在零下30摄氏度的山上过夜。

翌日一早起来,阿森迪夫突然遇到了正下山的伍德和卡西夫妇。深处绝境的阿森迪夫立刻大声向伍德和卡西夫妇呼救,请他们不要离开她,救救她!当时,面对阿森迪夫的呼救,伍德和卡西夫妇也曾经犹豫过,而且还在濒临生命危险的阿森迪夫面前待了一个小时。期间,深处绝境的阿森迪夫再一次苦苦哀求伍德和卡西夫妇,请他们不要离开她。

当时,山上的天气异常寒冷,鹅毛般的大雪在天空飞舞。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要带着一个患了重病的女登山者下山谈何容易。思前想后、犹豫再三之后,为了自保,伍德和卡西夫妇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深处绝境的阿森迪夫。最终,这位优秀的40岁的女登山者阿森迪夫,因为无人抢救而活活冻死在了山上!

九年了,九年对于人生来说是那样短暂,但又是那样漫长!九年来,阿森迪夫死前的情景一直反反复复地出现在伍德和卡西夫妇的脑海里,阿森迪夫临死前拼命向他们呼救时的喊声和动作还像鞭子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无情的抽打着伍德和卡西夫妇的灵魂,使他们坐卧不安、彻夜难眠!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伍德和卡西夫妇都会突然醒来,肩并肩地坐在床上对着窗外皎洁的月亮一次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也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灵魂!

最后,痛定思痛,伍德和卡西夫妇决定拿出勇气来,敞开心扉向媒体公布这件见不得人的“丑事”,并且还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那就是在近日,伍德和卡西夫妇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攀登喜马拉雅山,去找回阿森迪夫的遗体,然后将她安葬!伍德和卡西夫妇向外界宣布了这一决定后,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同时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

——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一期

1、标题“人生最重要的两次登山”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文中第2段至第5段段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又回忆了九年前的哪些事情?(3分)

3、结合第5段加点的词语发挥你的想象,描述那一刻伍德和卡西夫妇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4分)

4、第6段“九年了,九年对于人生来说是那样的短暂,但又是那样的漫长!”这一句话中的“短暂”和“漫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5、伍德和卡西夫妇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让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是什么?(4分)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过错?结合选文,联系以下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一:过而不改,是谓过失。——《论语 卫灵公》

材料二: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靚《议论第九》

材料三: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雨果

1、一次是攀登大自然的高度,一次是超越自己精神的高度。

2、采用倒序的叙述顺序,回忆了九年前伍德和卡西夫妇为了自保,为对身处绝境、生命垂危的阿森迪夫却见死不救的事情。(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她生命垂危,急切需要路人的帮助,这里荒无人烟,也只有我们可以帮助她。可是,现在天气非常恶劣,异常寒冷,山势陡峭,如果帮助她就有可能搭上我们的生命,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4、不矛盾。短暂是从客观的时间上的跨度来说;漫长是从伍德和卡西夫妇九年来精神的煎熬、良心的谴责来说。(意思相近即可)

5、做出的决定:A、向媒体公布“丑事”;B、再登喜马拉雅山,找回阿森迪夫的遗体并安葬。原因: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超越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6、示例:A、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过错,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B、面对自己的过错,我们应该及时改正。C、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应该及时帮他们指正错误。D、只要我们及时改正,过错有时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共16分。

野菊花杂想

素琴

冬日的阳光让人暖和起来,心情也跟着快乐起来。在走向菜园的路上,发现路边的荆棘丛中黄的耀眼的野菊花,一朵朵、一束束、一丛丛,开满半山坡,在傲然向外怒放。在百花凋零的冬季,除了人家园子里靠人伺弄的珍贵的名花外,我想,在山中自生自灭的花中,要数这些野菊花最娇艳了,一点也不亚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你看它们,不怕寒冷,在荒凉的枯黄的山坡上,小路边,盛情怒放,那一朵朵小小的花儿像一个个小太阳,鹅黄色的花蕊,嫩黄色的椭长形的花瓣,那种黄,真是比鸡蛋黄还要鲜,还要嫩,就是在杂草堆里,荆棘丛里,一看见马上逼入你的眼帘的那种,使你没有办法不去注意它们。就连那些托起花儿的茎叶,也是翠绿可滴,使人怀疑是不是梦回春天里?春天来临了吗?公园里的美丽的花朵都开放了吧?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了吧?好想马上就置身于花海中。

猛一转眼,突然看见掉在脚边的枯黄的树叶,我听到的是冬天的“簌簌”的声音,我不禁有一些恍惚了,心底涌起一股淡淡的说不出的伤感来。还是冬天,刚开始呢,漫长的冬天何时是尽头啊?只有看着那朵朵傲人怒放的野菊花,我的心情才会开朗起来。既然这样,那我就想,把它们摘回去用水养着吧,我的房间就会明亮起来的。于是,我激动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采起花来。一支支花茎上有的花儿多,有的花儿少,有的正在怒放,有的还是花苞。采着花儿,一句歌词突然蹦出来,“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寓意是要相恋的对象不要出门在外间沾花粘草的。不过,花儿就是花儿,“不采白不采”。

是啊,更多的花儿在野外没有人去欣赏,况且摘了还会有更多的花儿开放,不像公园里的花,摘了就少了几朵,自己还会受良心的谴责。而这里大自然是无私的,它奉献出美的花,却不求回报,也没有人会谴责你没有公德心,这里是最侠义的地方,谁都可以看谁都可以摘一大束花儿回去看。

把一大束野菊花采回来了,整理花枝,择去已经快谢的花儿,断去太长的茎,用细线绑好,插进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的玻璃瓶里,水里加几滴醋,那花儿准能鲜活一周以上。那房间准能亮堂许多,一点也不逊色于花店里的鲜花。因为那是来自于纯大自然的礼物。一朵就能开很多天,那朵快谢了,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也就怒放了,摘去快枯萎的花朵,那一瓶花儿还是嫩黄的鲜活的,映入你的眼,感到那一丝暖意还在。

下雨了,一连几天到处是雨蒙蒙、冷冰冰的,连心都是冰冷的。我想,那野外的野菊花会不会被打湿了,不开了呢?又走过那条路,撑着雨伞,听树木上的雨水掉下来滴在伞上的哒、哒、哒声。我在寻找那些野菊花还在开吗?啊!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子,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在心底涌动,说不出什么,是快乐?开心?激动?好像是,一下子好像又不是。那些花儿还在坚强的开着,花瓣儿也还伸展着,没有被寒冷和雨水吓倒,依然傲然开放。与旁边那种破败萧条、残枝湿叶的情景相比,那种鲜黄色是最亮眼的了。我觉得很好奇,难道那些花瓣儿都没有被打湿而变得残缺不全吗?我不顾枝叶的潮湿,跨出脚去,拽一支花过来仔细看,还真的,花瓣儿好像是上了油漆般,雨水没有打烂他们,开的还是那样鲜艳。我的心都震撼了。我为我的懦弱惭愧起来。

小小的野菊花在大自然中显得很渺小但伟大,我比野菊花渺小得多了。我拿什么和野菊花比呢?我在温室长大,在温室里工作,遇到一点问题就想退缩,放弃,多少次放弃,多少次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放弃,努力,再放弃……如此反复,犹如在海中沉浮,被海浪卷起,又淹没……没有方向感,感觉前途、生活、未来一片昏暗。多少次说服自己,不要再过这样紧张的生活了,活得轻松自在一点,放过自己,给身体健康放个假,给心情放个假,对自己好一点。但每每在事实面前,我的愿望都像肥皂泡一样破灭,我还不能潇洒起来,还得努力,还得尽心做好这个赖以生存的工作,发气也好,发怒也好,发奋也好,都要伤“元气”。我的嗓子最近因为各种原因,有嘶哑转变为声带发音无力,尽管用尽全身力气说话,还是很小的声音。很苦恼,是不是该放弃这个工作呢?我该怎么找出路呢?在徘徊、在彷徨……

此刻我的心豁然开朗起来。又采来一大束湿的花枝带回家,我要让那种永不言败的骨气永远留在我的家,甚至于我的心里,作为我的前进的动力。

1、文中写了阳光下的和雨中的野菊花,请概括文中内容填写下列空格。(6分)

阳光下的野菊花阴雨天的野菊花
生长的位置
外形和色彩
特点
2、作者说“我的心都震撼了。我为我的懦弱惭愧起来”,你认为作者“震撼”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懦弱”表现在哪儿?(4分)

3、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4、从野菊花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1、

阳光下的野菊花阴雨天的野菊花
生长的位置山坡上、小路边野外
外形和色彩花蕊:鹅黄色 花瓣:椭长形、嫩黄 花茎:翠绿

鲜艳
特点傲然、无私、奉献、让人感到暖意坚强、傲然
2、震撼的原因:雨水没有打烂他们,开的还是那样鲜艳。

我的懦弱的表现:遇到一点问题就想退缩,放弃,没有方向感,感觉前途、生活、未来一片昏暗。

3、示例:野菊花的外形小,但其不怕困难的精神是伟大的,而我却在遇到困难时退缩,放弃,就此而言,我不如野菊花。此句写出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扬与歌颂,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希望自己也象野菊花那样坚强,勇敢,有一种永不言败的骨气。

4、示例:碰到困难时,人不应该退缩,放弃,应该象野菊花那样永不言败。(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共18分。

沙  漠

法 纪德

多少次黎明即起,面向霞光万道、比光轮还灿烂的东方——多少次走向绿洲的边缘,那里的最后几颗棕榈枯萎了。生命再也战胜不了沙漠——多少次啊。我把自己的欲望伸向你,沐浴在阳光中的酷热的大漠,正如俯向这无比强烈的耀眼的光源——何等激动地瞻仰、何等强烈的爱恋,才能战胜沙漠的灼热呢?

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驰骋之地;先知神往之地——啊!苦难的沙漠、辉煌的沙漠,我曾狂热爱过的你。

在那个时候出现海市蜃楼的北非盐湖上,我看见犹如水面一样的白茫茫的盐层。——我知道,湖面上映照着碧空——盐湖蓝的好似大海。但是为什么——会有一簇簇灯心草,稍远处还会矗立着正在崩坍的页岩峭壁——为什么会有漂浮的船只和远处宫殿的幻象?——所有在这些变了形的景物悬浮在这片臆想的深水之上。

我曾见在朝阳的斜照中,阿马尔卡杜山变成玫瑰色,好像是燃烧的一种物质。

我曾见天边的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令绿洲气喘吁吁,像一只遭受暴风雨袭击而惊慌失措的航船;绿洲被狂风掀翻。而在小村庄的街道上,瘦骨嶙峋的男人赤身裸体,卷缩着身子,忍受着炙热焦渴的折磨。

我曾见荒凉的旅途上,骆驼的白骨蔽野,好些骆驼因过度疲劳,再难赶路,被商人遗弃了,随后尸体腐烂,叮满苍蝇,散发出恶臭。

——我还想谈谈沙漠,生长细颈针茅的荒漠,野蛇遍地,绿色的原野随风起伏。

乱乱石的荒漠,不毛之地。页岩熠熠闪光;小虫飞来舞去;灯心草干枯了。在烈日的曝晒下,一切景物都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

粘土的荒漠,这里只要有涓滴之水,万物就会充满生机。只要有一场雨,万物就会葱绿。虽然土地过于干涸,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但雨后簇生的青草似乎比别处更嫩更香。由于害怕未待结实就被烈日晒枯,青草都急急忙忙的开花,授粉播香,他们的爱情是急促短暂的。可是太阳又出来了,大地龟裂、风化,水从各个裂缝里逃遁。大地坼裂的面目全非;尽管大雨滂沱,激流涌进沟里,冲刷着大地;但大地无力挽留住水,依然干涸而绝望。

黄沙漫漫的荒漠——宛如海浪的流沙,在远处像金字塔一样指引着商队、登上一座沙丘,便可见天边的另一沙丘的顶峰。

刮起狂风时,商队停下,赶骆驼的人便在骆驼的身边躲避。这里生命灭绝,唯有风与热的搏动。阴天下雨。沙漠犹如天鹅绒一般柔软,夕阳中,像燃烧的火焰;而到早晨,又似化为灰烬。沙丘间是白色的谷壑,我们骑马而过,每个足迹都立即被尘沙所覆盖,由于疲惫不堪,每到一座沙丘,我们总感到难以跨越了。

黄沙漫漫的荒漠啊!我早就应该狂热的爱你,但愿你最小的尘粒在它微小的空间。也能映现宇宙的整体!微尘啊!你忆起何种生活,你是从何种爱情中分离出来的?微尘也想得到人类的赞颂。

我的灵魂,你曾在黄沙上看到什么?

白骨——空的贝壳……

一天早晨,我们来到一座座高高的沙丘脚下避日。我们坐下;那里还算阴凉,悄然长着灯心草。

至于黑夜,茫茫黑夜,我能谈些什么呢?

沙丘输却海浪三分蓝。

胜似天空一片光。

——我熟悉这样的夜晚,似乎觉得一颗颗明星格外璀璨。

1、文章开篇,作者饱满的热情都倾注于沙漠的自然景物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对自然的神往,把强烈的爱延伸到“光源”中,尽管这里是“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但那狂热的爱,紧紧追随着大漠之魂。(2分)

2、文章第二段中感叹“苦难的沙漠,辉煌的沙漠”之时,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大漠的雄浑、悲壮、凄凉,这幅图组结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按理说沙漠的荒凉,应该是令人恐惧的、绝望的,但作者想到的却是“北非盐湖上白茫茫的盐层”,“漂浮的船只和远处宫殿的幻象”,这说明了什么?(2分)

4、谈谈你对文末句子的理解。(4分)

“海浪输却沙丘三分蓝。胜似天空一片。——我熟悉这样的夜晚,似乎觉得一颗颗明星格外璀璨。”

5、读完全文,你对生活有了怎样的领悟。(3分)

6、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解读,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2分)

A、这篇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直抒情怀,表现出作者热爱沙漠、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B、读完本文,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惆怅,对百无聊赖的生存境遇的感叹,以及敢于与生命挑战的美好憧憬。

C、文章前半部的三个“我曾见”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看到沙漠后的恐惧心理。

D、在作者眼里,微尘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微尘,这是一种史诗般的诵咏。

1、黎明  霞光  绿洲  棕榈

2、大漠中的海市蜃楼  大漠风暴中的飞沙走石  荒凉路上的累累白骨  寂寥无声的凄凄荒漠  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大漠及在大漠中的所思所想

3、说明作者也是心存美好而富有幻想之人,富有美丽幻想的一面渗透着作者回归大自然的心绪。

4、这几句描写出一种高远的意境,告诉我们心中有着美好向往的人才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保持这般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否则意志早被沙漠的恶劣环境所吞没,心情早已在黑夜里哀哀哭泣了!人生在世其实活的是一种心态,对待事物的一种良好的心态。

5、读纪德的《沙漠》,感叹生命的坚强。在一望无垠、枯燥荒凉的险恶境地,唯有不屈服,唯有乐观向上,才能克服心里的恐惧,走向胜利的彼岸。推而广之,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需要我们的执著和坚强。

6、C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共14分。

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叶龄,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能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五中师范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松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昏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濯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高高地突起)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

—— 选自《柯灵散文集》

1.作者三次见到失群的红叶,分别是怎样描写的,有怎样的情感?请根据下表内容填写。(6分)

次数对红叶的描写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找出文中你认为很美的一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分析。(3分)

3、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感到歉然”,你认为作者“歉然”的原因是什么?(3分)2、找出文中你认为很美的一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分析。(3分)

4、文章通过描写失群的红叶,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分)

1、

次数对红叶的描写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叶龄,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怅然
第二次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怡然、莞尔自得
第三次落叶已片影无存;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怅然、歉然
2、示例:“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一句,抓住树的外形、色彩,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树的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

3、红叶落了,应该回到土里,因为它是从土里来,而我却把它们带回家,装饰我陋室的小窗,使它们失群。(意思相同即可)2、示例:“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一句,抓住树的外形、色彩,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树的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

4、答案要点:关爱自然、关爱弱小。

(五)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共20分。

淡 之 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 选自《读者》(有删节)

1、就全文看,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4分)

2、根据文意,划线句“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3、文章第7段,咖啡和龙井有何区别,作者比较它们的目的是什么?(4分)

4、文章从第8段到结尾,讲述人生哪两方面的“淡”之美?(4分)

5、对于人生的“浓”、“淡”之美,你更倾向于哪方面?请说出理由。(4分)

1、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2、“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1分)“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1分)作用: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2分)(意思对即可)

3、区别:“咖啡是浓的,以强烈为主调”,(1分)而“茶则是淡的了,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1分)比较的目的:通过对咖啡和茶比较,生动的展现了“浓”与“淡”之间的区别,(1分)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1分)

4、对待人际交往,“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对待“物质的欲望”能够“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得和失,成和败,能够淡然处之”。

5、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

现代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共20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登山九年了,一想起九年前的那次登山,伍德和卡西夫妇的心还会不安,还会颤抖,还会流血!近日,伍德和卡西痛定思痛最终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去攀登喜马拉雅山,去寻找当年那个女登山者阿森迪夫的遗体。回忆将伍德和卡西夫妇带回到了1998年。那年,登山爱好者伍德和卡西夫妇在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在下山8的半途中,也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他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叫阿森迪夫的女登山者。当时,阿森迪夫倒在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