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光大银行天津后台服务中心基坑支护施工图。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 《钢筋等强度直螺纹连接技术规范》(JGJ107-2010)。
5) 中建公司的程序文件、质量保证手册、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
6) 基坑支护施工图及变更图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囯光大银行的后台服务中心工程,位于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外包服务产业基地,第五大街以北,规划三路以东,规划六路以南,津滨轻轨以西。
项目由地下一层,地上P1-P6六栋高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其中P2为二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各栋概况 | P1 | 总高 | 53.80m | 层数 | 11(局部四层) |
P3 | 总高 | 48.30m | 层数 | 10 | |
P4 | 总高 | 48.30m | 层数 | 9 | |
P5 | 总高 | 41.60m | 层数 | 7 | |
P6 | 总高 | 44.80m | 层数 | 9(局部五层) | |
P7 | 总高 | 层数 | 地下一层 |
除特别说明外,本方案中所有标高均为设计±0.00的相对标高。
目前本工程已在进行支护桩和支承柱的施工,具体见《支护桩和支承柱施工方案》和《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方案》
水平支撑体系平面示意图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会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工艺、完成现场的平面的标高的定位侧设,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翻样工作,对混凝土厂家进行原材料和配比的交底,配备合理的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3.2 机具准备:土方挖掘机32台、混凝土输送泵3台、混凝土振捣机12台,振动棒24根,以及配套的作业工具,施工作业前,所有的机械设备必须进行维修和保养,并留有备有机具,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3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按预算提供的数量,进行材料的定货和采购,并对进场的钢筋及时的按规定进行取样复试。
序号 | 材料名称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使用部位 |
1 | 混凝土 | C30 | m3 | 5360 | 冒梁、环梁和支撑梁 |
2 | 钢筋 | φ8~25 | 吨 | 800 | |
3 | 直螺纹套筒 | 16~25 | 个 | 8320 | |
4 | 模板 | ㎡ | 8000 |
4 施工安排
4.1 施工流程
支承、支护桩施工→降水→冒梁土方开挖→冒梁钢筋绑扎→冒梁模板安装→冒梁混凝土浇筑→水平支承梁土方开挖→支承柱顶节点处理→水平支撑体系底垫层浇筑→水平支撑体系钢筋绑扎→水平支撑体系模板安装→水平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
4.2 施工流水段划分
根据整体规划,本工程采用岛式开挖,先进行两个环梁处的土方开挖再进行中心岛处的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阶段按8个流水段考虑施工,按照西1→西2→西3→西4和东1→东2→东3→东4的顺序同时进行,要求整个基坑对称开挖,分层分步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水平支撑梁底标高为-4.5米,而支护桩顶标高为-2.7米,在进行水平支撑梁土方开挖后,支护桩暂时处于悬臂状态,故应根据流水段的划分顺序进行相应处的支护桩施工,在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可先进行冒梁施工,将支护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提高支护桩抵抗主动土压力的能力。
在进行水平支撑梁施工时,支护桩和帽梁的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水平支撑体系流水段划分平面示意图
5
施工方法
5.1 冒梁施工:
现地貌标高约为-0.9米,冒梁底标高为-2.7米,水平支撑梁底面标高为-4.5米。
根据施工流水段顺序,在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先进行冒梁土方开挖,开挖深度约为1.8米,使用挖掘机一步开挖到位,预留200厚土层用人工进行清底,在开挖时要注意挖掘机不得碰撞支护桩及甩蒫钢筋。
在开挖完毕后,将冒梁底标高控制线弹放在支护桩上,用以控制支护桩的桩头剔凿,在剔凿时要注意不得损伤支护桩主筋,并要将钢筋上粘挂的混凝土剔净。
将冒梁范围内的土层铺平夯实,浇筑100厚C15垫层,垫层宽度大于冒梁边50,以方便支设模板。
将剔凿干净的支护桩主筋调直压入冒梁范围内,绑扎冒梁钢筋,按要求垫设钢筋保护层垫块,支设冒梁侧模,做好加固,浇筑C30混凝土。
为保证在进行环梁土方开挖时,冒梁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最后一个进行施工的流水段使用早强混凝土。
5.2 水平支撑体系施工:
在冒梁和支护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水平支撑体系土方开挖和施工。
此步土方开挖深度约为1.7米,可用挖掘机一步开挖,并预留200厚土层用人工进行清底,在开挖前应在支承柱处设置标志杆,以提示挖掘机在支承柱处要小心开挖,避免扰动支承柱,测量人员要跟随进行水平点的抄测,避免超挖。
在支承柱处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对支承柱进行准确定位,并用灰线标示,由人工配合挖掘机将支承柱周边一定范围(支撑梁或环梁边外2米)内的土层向下开挖1.2米,形成一局部浅坑,坑底边在梁边外留有800宽的工作面,用以进行托板和腋板的焊接作业。浅坑的留置要根据地质情况而定,土质条件不良时可加大边坡放坡角度。
水平支撑梁土方开挖完成后,将基底平整夯实,铺设一层模板,为防止模板移位,模板间钉拉条固定。
在模板上绑扎环梁和支撑梁钢筋,支设梁侧模,浇筑C30混凝土。
5.3 支承柱头节点施工:
土方开挖时,支承柱位置超挖1.2米,在立柱上抄测标高控制线,测定柱顶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柱顶超过水平支撑梁底标高时,应对立柱顶部进行切割,并预留钢板厚度;若桩顶低于梁底标高不大时,可用增加钢垫板的方法处理;若桩顶低于梁底标高较大时,可将环梁或支撑梁位于支承柱处加大截面。
支承柱头的钢板焊接要加强质量控制,焊工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有证人员,在正式焊接前要做工艺试焊,确定焊条、电流、焊缝熔透性等特征后对所有焊工进行技术交底,才能正式全面进行焊接施工。支承柱头的细部做法见下图示意:
5.4 梁底垫层:
梁下考虑铺设模板做为垫层,在其上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作业,若模板数量不足,可使用混凝土垫层。
支承柱与水平梁节点处托板、腋板焊接施工完毕,浅坑回填后夯实整平。环梁或支撑梁下垫层也进行夯实处理,沿梁下铺设模板或浇筑100厚C15垫层,宽度为超出梁边100㎜。表面压实抹平,并铺一道彩条布或厚塑料布作为隔离层。
5.5 钢筋工程施工:
5.5.1 钢筋进场:
1)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及时组织钢筋进场。
2) 每批钢筋进场都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并按规格分类码放整齐,码放时,场地应坚硬、平整,并用工字钢和木方垫高,高度不少于30㎝,以防钢筋锈蚀变形。
3) 钢筋进场后要及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外观检验和进行分批复试,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得大于60T。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每批进场钢筋按规范批量及时报监理,按规定做100%的见证试验。
4)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按照钢筋的检验状态即“待检”、“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三种检验状态进行标识。
5) 已检验合格的钢筋方可进行加工使用。检验不合格钢筋严禁用于工程上,并尽快做退场处理,同时要做好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5.2 机具准备:
序号 | 机具名称 | 数量 | 进场时间 | 备注 |
1 | 钢筋弯曲机 | 4 | 2012.07 | |
2 | 钢筋切断机 | 4 | 2012.07 | |
3 | 钢筋直螺纹套丝机 | 8 | 2012.07 | |
4 | 钢筋调直机 | 4 | 2012.07 | |
5 | 箍筋弯曲机 | 8 | 2012.07 | |
6 | 砂轮切断机 | 4 | 2012.07 |
5.5.3.1 钢筋加工管理
钢筋加工必须按照经批准的钢筋配筋单进行加工,加工好的钢筋必须分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识,标明其规格、型号、使用部位,严禁乱堆乱放。
5.5.3.2 钢筋的加工流程
钢筋除锈 → 钢筋调直 → 钢筋切断 → 钢筋成型
5.5.3.3 钢筋除锈:
本工程为新采购钢筋,一般不用除锈,若突遇大雨或反潮而在钢筋表面形成的浮锈采用除锈机除锈,少量时采用钢丝刷人工除锈。
5.5.3.4 钢筋调直:
现场采用热轧钢筋,对于热轧盘条钢筋采用专用调直机进行调直。调直冷拉率控制不大于4%。
5.5.3.5 钢筋切断:
1) 切断钢筋时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安排,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2) 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积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3)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断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4)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长度应力求准确,允许误差10㎜。
5.5.3.6 钢筋弯曲成型:
1) 弯钩和弯折的规定:
Ⅰ级钢筋末端制作180°弯钩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Ⅲ级钢筋作≤90°弯折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制作135°弯钩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所有箍筋端部弯成135°,弯钩平直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
2) 弯曲成型工艺:
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在弯曲前,根据钢筋料单上的尺寸,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弯曲成型的钢筋形状、弯折角度应正确,箍筋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
5.5.3.7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 ±10 | 尺量检查 |
弯起钢筋弯折位置 | ±20 | 尺量检查 |
箍筋内净尺寸 | ±5 | 尺量检查 |
本工程水平支撑梁主筋直径≥18时,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主筋直径<18时,使用搭接连接,同一截面接头不得大于50%,相邻两接头间距大于35d。
5.5.4.1 作业准备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 直螺纹连接套筒:钢筋直螺纹套筒进场时,必须附带质量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分规格按厂家提供的企业标准进行外观检验,套筒表面不得有裂纹,表面及内螺纹不得有锈蚀,套筒长度、直径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套筒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主要机具:钢筋直螺纹套丝机、管钳扳手。
5.5.4.2 作业条件
1) 钢筋机械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
2) 直螺纹套丝机经现场调试并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
5.5.4.3 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下料→钢筋机械连接工艺检验→钢筋套丝→钢筋丝头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2) 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垂直于钢筋轴线,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钢筋下料时不得使用电焊、气割等加热方法切断。对于滚轧直螺纹连接钢筋应用无齿锯下料,保证断头平整。
3) 接头工艺检验:
在正式施工前,按同批钢筋、同种连接形式每种规格制作3根试件,同时对应截取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4) 钢筋滚轧螺纹:
钢筋滚轧螺纹加工时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加工。
加工完的钢筋丝头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同时使用专用的螺纹环规及直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钢筋丝头必须切掉重新滚轧。
钢筋丝头加工完毕后,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套,另一端拧上连接套筒。
5) 钢筋连接:
连接之前检查钢筋连接套筒的规格是否与待连接的钢筋规格一致,并保证钢筋和连接套筒丝扣干净、完好无损。钢筋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钢丝刷清除。
钢筋连接时须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钢筋丝头在套筒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后马上用记号笔进行标记,拧完一个标记一个。
6) 钢筋接头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外观质量:钢筋丝头螺纹应饱满,螺纹大径低于螺纹中径的不完整扣累计长度不得超过两个螺纹周长,钢筋丝头长度误差为0~1P(P为螺距);螺纹尺寸用专用的螺纹检验环规检验,当钢筋丝头插入时,钢筋端面在环规缺口范围内即为合格;钢筋连接接头的套筒两端外露完整有效扣不得超过一扣。
现场检验:钢筋连接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不足500个的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每验收批随机截取一组试件(3根)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如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接头不合格。
5.5.5 钢筋绑扎
5.5.5.1 施工准备
1) 材料及主要工具
成型钢筋:成型钢筋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应与配料单相符,加工尺寸符合规范要求。
铁丝:20~22号铁丝。
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50㎜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厚度,梁垫块内预埋铁丝,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
主要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粉笔、卷尺等。
2) 作业条件
绑扎钢筋前应检查钢筋有无锈蚀,除锈后在运至绑扎部位。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根据弹好的梁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处理。
技术交底:按图纸和工艺标准要求对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开口箍焊设:梁钢筋绑扎就位后,在托板位置焊设开口箍筋,焊缝长度为200㎜。
钢筋绑扎的质量要求:严格执行GB 50204—2002标准,满足设计要求。按照《钢筋安装工程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和《钢筋加工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质量验收。
3) 钢筋绑扎安装质量标准
钢筋的规格、品种、级别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钢筋的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及搭接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 绑扎接头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构造必须符合结构总说明中的要求。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受拉区Ⅰ级钢筋的末端必须做180°弯钩。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三扣绑扎牢固。
钢筋骨架绑扎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钢筋弯钩的朝向应正确。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5.6 帽梁及支撑梁模板:
帽梁梁高为400,宽800或1000,梁两侧为15厚覆膜胶合模板,50×100木方通长背楞二道,钢管龙骨间距500,钢管龙骨用φ16对拉螺杆加固。在梁两侧打钢管锚杆,用斜撑杆控制梁模位置不移动,帽梁钢筋骨架要垫好保护层垫块。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支撑梁高800,宽600~3400,在梁两侧支设15厚覆膜胶合模板,50×100木方通长背楞三道,竖向钢管龙骨间距500,钢管龙骨可用φ16对拉螺杆加固三道。在梁两侧打钢管锚杆,用斜撑杆控制梁模位置不移动,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5.5.7 帽梁及支撑梁混凝土:
1) 混凝土为C30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供应厂家必须报建设、监理审查同意后使用,坍落度180±20㎜。采取泵送的方式。
2) 混凝土输送:因本工程工期紧,水平支撑体系工程量大,故考虑使用52米臂汽车混凝土输送泵,在西2、西3施工流水段和东1、东2施工流水段交界处留置进出车道,环梁土方暂不开挖,以使泵车和混凝土输送车进入环梁内实施作业,最后进行车道处水平支撑体系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3) 砼进场验收:每一次浇筑,必须提前对砼搅拌站进行交底,必须将砼配合比通知单并上报监理,汇同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坍落度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并不定时到砼搅拌站进行配比抽查,在现场进行方量抽检。
4) 用作润泵管的水和砂浆必须用料斗接下,运到场区作地面硬化使用,严禁浇筑到支撑梁内,砼浇筑完毕洗泵的水严禁浇入成型的砼内。
5) 标高的控制:沿梁每5米竖立一根标高控制钢筋,控制钢筋与支撑梁点焊,在控制钢筋上抄测标高控制点并缠裹胶布。
6) 跨度大于4米的梁按要求进行起拱,对于环梁,因截面较大,起拱值按0.4%考虑;宽度大于1米的支撑梁起拱值按0.3%考虑;宽度小于1米的支撑梁起拱值按0.2%考虑。起拱值以主梁为准,主次梁交接处次梁随主梁的起拱值而定。
7) 浇筑时,采用斜向分层浇筑、一次到顶、顺序向前推进的浇筑方法,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50㎝。拉线控制标高,抹平压实。
8) 砼养护:浇筑终凝后,浇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得少于7天。
9) 砼试块留设:每个施工流水段每100立方米留设一组标养试块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不足100立方米按100立方米计算,因环梁强度值直接影响下步土方开挖施工,故最后一个施工流水段的混凝土可掺用早强剂,并每施工流水段可多留置几组同条件试块,以备检测支撑梁混凝土不同时期的强度。
10) 后浇带留置:因本工程环梁直径较大,西环梁周长为440米,东环梁周长为414米,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直径变小,环梁应留置温度收缩后浇带,布置原则为每50米留置一条,一般留置在环梁跨中1/3处,宽度为800㎜,后浇带两侧用双层钢丝网封堵,本工程因工期较紧,后浇带的留置时间按7天考虑。
6 质量保证措施
1) 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规定、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并形成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网络如下:
2) 建立完整管理体系,项目部设质量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和总监全权负责,选择精干、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质量检查员,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和技术指导。
3) 严格执行质量目标管理,将质量与效益严密挂钩,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质检员认真行使质量否决权,使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 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一控”,对质量问题要“三不放过”。
5) “三按”:严格按图纸、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施工。“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一控”:自控准确率、一次验收合格率。
6) 加强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密切配合甲方、监理的检查与验收,按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种材料的检验制度,对进场的材料必须认真检验,并及时向监理方提供材质证明、试验报告和设备报验单。
8) 认真做好工程技术资料,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和整理好各种资料。
7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2) 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执行制度,促进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
4) 定期安全活动制:项目部每周一次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总结上阶段安全工作,交代下一步安全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以约束人的不安全发生率。
5) 持证上岗制:对特殊工种和机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6) 危急情况停工制:在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时,可以立即停工,后报项目经理处理。
7) 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和事故报告制。
8) 安全管理负责制:要有各级安全管理负责制,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9)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10) 所有机械设备,一机一闸一漏保,接地良好,做好蔽雨措施,所有机械,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并负责配合机修工进行机械保养。
11) 运输钢筋时,绑扎牢固,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防止伤人。
12) 机电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13) 按安全用电规范要求供电,各机械必须有可靠的接零和接地。
14) 施工完毕,及时清理,做好文明施工。
15)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料管理:要设专人负责,齐全归档、分类清楚、签字完整。
16) 沿基坑周边搭设防护栏杆,外挂密目网和安全警示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