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设备验收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9:50
文档

设备验收标准

设备验收标准设备验收标准1、设备外观检查:外观没有破损、无损坏、表面涂层无掉漆,设备紧固螺丝无缺少,门锁、把手无损坏,护板无变形、无破损、外观清洁干净;2、外部检查:主要检查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有缺件漏装,润滑部位是否涂油或注油,螺丝连接是否紧固等、基座水平是否校正;3、所迁移设备的工装是否已经迁移到位,设备所用工具、刀具及工作时所用辅材是否已经配备齐全;4、安排的(迁移)设备操作工是否具备操作该设备上岗资格;5、电源安装:电源线从桥架上顺着引风管安装、每隔0.3米加固一个绑绳,电源线2米之内不
推荐度:
导读设备验收标准设备验收标准1、设备外观检查:外观没有破损、无损坏、表面涂层无掉漆,设备紧固螺丝无缺少,门锁、把手无损坏,护板无变形、无破损、外观清洁干净;2、外部检查:主要检查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有缺件漏装,润滑部位是否涂油或注油,螺丝连接是否紧固等、基座水平是否校正;3、所迁移设备的工装是否已经迁移到位,设备所用工具、刀具及工作时所用辅材是否已经配备齐全;4、安排的(迁移)设备操作工是否具备操作该设备上岗资格;5、电源安装:电源线从桥架上顺着引风管安装、每隔0.3米加固一个绑绳,电源线2米之内不
设备验收标准设备验收标准

1、设备外观检查:外观没有破损、无损坏、表面涂层无掉漆,设备紧固螺丝无缺少,门锁、把手无损坏,护板无变形、无破损、外观清洁干净;

2、外部检查:主要检查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有缺件漏装,润滑部位是否涂油或注油,螺丝连接是否紧固等、基座水平是否校正;

3、所迁移设备的工装是否已经迁移到位,设备所用工具、刀具及工作时所用辅材是否已经配备齐全;

4、安排的(迁移)设备操作工是否具备操作该设备上岗资格;

5、电源安装:电源线从桥架上顺着引风管安装、每隔0.3米加固一个绑绳,电源线2米之内不允许有2个接头,电源线无破皮、无折损,设备电源开关所对应的配电柜开关提示标贴必须张贴在设备的正面的左上方。电源线拉紧适当不允许有下垂现象;

6、无负荷试验或负荷试验:主要是试验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包括机械设备的起动性能、动力性能、制动性能、操作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及加工精度,是否达到正常使用的技术要求;

7、技术试验后的复查:主要检查试验后的机械设备是否异常,消除发现的缺陷和故障,并做好润滑、调整和紧固工作(此项工作由设备管理员后期跟踪完成);

8、设备上张贴的“设备保养维护可视化”是否完好,设备保养计划是否更新。

验收标准

1.紧固件

1.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1.2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帽)或其它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螺母止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丝锁紧螺母时,其拉紧方向应和螺旋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1.4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在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少于两个螺距。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

1.5键不得松动,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

2.轴和轴承

2.1轴无裂纹、损伤或锈蚀,运行时无异常振动。

2.2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表3-1-1的规定:

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   mm

轴径或

轴承内径滑动轴承

(顶间隙)

滚动轴承圆锥滚动轴承
调整值允许值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25

0.30

0.35

0.40

0.50

0.20

0.25

0.30

0.35

0.05—0.12

0.06—0.14

0.07—0.17

0.20

0.25

0.30

2.3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0C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0 C。

3.齿轮

3.1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

3.2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

3.2.1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的100%,

3.2.2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30%,长度占齿长的40%,

3.2.3点蚀区高度占齿高70%,长度占齿长的10%

3.3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超过齿高1/3、齿长1/2。

3.4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

3.4.1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的80%;

3.4.2软齿面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15%;

3.4.3开式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25%。

3.5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

3.5.2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50%;

3.5.3弧齿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30—50%;

3.5.4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

3.5.5圆柱齿轮副、蜗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应在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

3.6齿轮的磨损、点蚀,胶合及接触斑点面积可以检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查,记录的有效期不超过规定的检修间隔期。

4.减速器

4.1箱体无裂纹或变形,接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

4.2运转平稳,无异响。

4.3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约为大齿轮直径约1/3,轴承润滑脂占油腔1/2—1/3。

5.联轴器

5.1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5.2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25%,键和螺栓不松动。

5.3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外径磨

                   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mm

型  式

端面间隙同  轴  度

径向位移倾斜(‰)

齿轮式≤250

>250-500

>500-900

4—7

7—12

12--18

≤0.20

≤0.25

≤0.30

≤1.2
弹         性

链         式

木         销

设备最大窜量加

2--4

≤0.5

≤0.5

≤1.0

≤1.2
胶         带

20--60≤3.0≤1.5
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3mm,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5.4链式联轴器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轮齿厚磨损不超过3—5 mm。

5.5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

6.“四不漏”的规定

6.1不漏油:固定设备的静止接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位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mln不风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接合部位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0s不见油;转动部位15mln不成滴。非密闭转动部位不甩油。

6.2不漏风:距压风管路、风包和风动工具100 mm处,用手试验无明显感觉。

6.3不漏水:静止的固定接合面不见水,转动部件允许滴水,但不成线。

6.4不漏电:绝缘电阻符合下列要求,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

1140V      不低于60KΩ

660V       不低于30 KΩ

380V       不低于15 KΩ

127V       不低于10 KΩ

7.电气设备

7.1电动机、开关箱、电控设备、接地装置、电缆、电器及配线,符合相应设备的规定。

7.2照明灯符合安全要求。

8.安全防护装置

8.1一切容易碰到的裸露电气设备和设备外露的转动部分,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或场所,都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

8.2机房峒室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9.涂饰

9.1机壳及外露金属表面(有镀层者除外)均应进行防腐处理。涂漆要与原出厂颜色一致。

9.2设备的防护栏、油标、注油孔、油塞等,其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

10.设备环境

10.1工具、备件、材料整齐存放在专用箱(柜、架)内。

10.2设备及其作业现场整洁,设备附近无积水,无油污,无杂物。

10.3设备有铭牌、编号牌,并固定牢靠,保持清晰。

11、阀类

1.解体后各类阀的零部件,必须彻底清洗,所有孔道,退到槽及螺纹孔底部不得有任何积垢,铁屑与其它杂物。

2.阀体及各零部件不得有裂纹,撞伤或变形等缺陷。

3.更换密封件,各类零部件有轻微损伤的内螺纹可修复使用,新更换的零部件应先去除毛刺。

4.阀上所有各类弹簧,不得有锈斑或断裂,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5.阀体各孔道表面,阀芯以及其它镀覆表面,镀层不得脱落和出现锈斑。

6.阀定位要准确、可靠、稳定、定位指针要清晰。

7.装配后,无论有压力与无压操纵应灵活、可靠、无漏液、渗液现象,无吱吱响声。

8.液控单向阀在110%相应安全阀额定工作压力下稳压4小时不得渗漏。

9.安全阀在支架额定压力和2Mpa压力稳压2min不得泄露,稳压4小时不得泄露。

10.立柱与千斤顶在额定压下(行程2/3)稳压4小时压力降不超过1Mpa。

12、水泵检修与验收标准

1、泵轴

1.1轴颈的径向跳动量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径向圈跳动            mm

轴的直径>18--30>30--50>50--120
径向圆跳动0.050.060.08
1.2轴颈及安装叶轮处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

1.3.链槽中心线与轴的轴心线的平行度不大于0.3%,偏移不大于0.6mm。

2、叶轮

2.1叶轮表面无裂纹。

2.2叶轮入口处磨损不能超过原厚度的40%。

2.3叶轮流道应清砂除刺,光滑平整。

2.4叶轮壁厚磨损不能超过原尺寸的1/3。

3、其它

3.1球墨铸铁制的大小口环不得有裂纹,与叶轮入口或轴套的径向间隙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大小口环配合间隙(半径方向)      mm

大、小口环内径80--120>120--150>150--180>180--220>220--260
装配间隙0.15—0.22

0.115—0.255

0.20—0.288

0.225-0.3150.250—0.340

最大磨损间隙0.440.510.560.630.68
    3.2大小口环内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

3.3导翼不得有裂纹,冲蚀深度不得超过4mm,导翼叶尖长度被冲蚀磨损不得大于6mm。

3.4平衡盘密封面与轴线的垂直度不大于千分之0.3,其表面粗糙度大于(  )

3.5平衡盘与平衡环,平衡板与出水段均应帖合严密,其径向接触长度不得小于总长度的2/3,防止帖合面产生泄露。

3.6平衡盘尾套外径和窜水套内径的间隙为0.2-0.6mm。

3.7检修时必须更换新填料,填料函处的轴套不得有磨损或沟痕。

3.8轴套和盘绠压盖内径的直径间隙应为0.5-1mm。

3.9盘绠压盖外径和盘绠箱内径的直径间隙应为0.3-0.5mm。

3.10水封环正对斜孔(斜孔内污物清理干净,保证畅通)。

3.11水泵装配后总窜量达6.5mm正负1为合格,工作窜量为总窜量的1/2。

3.12出入水管上口用薄铁板盖好。

13、防爆交流电机检修与验收标准

1.机壳端盖不得有裂纹或变形,螺栓、螺母、垫圈齐全,紧固件无锈蚀,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2.不透眼螺孔,螺栓拧入螺孔长度不应小于螺栓直径,铸铁、铜、铝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3.紧固后的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减少螺栓伸出长度 。

4.护圈内的螺栓、螺母不准超过护圈高度,只能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5.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间隙及缺陷或机械伤痕,将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如下规定:

    5.1在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5.2(2)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14、滑片泵检修质量和验收标准

    1.检查滑片,调压阀和机械密封等配备齐全,泵体完好。

    2.阀芯和阀套内孔干净,阀芯无磨损,确保转动灵活。

    3 .用清洁煤油将轴、滑片和机械密封的杂物清除干净。

    4. 确保滑片完好,进出水阀片无磨损。

    5. 轴套的YX密封完好。

    6. 所有接口和管路无漏气,漏油现象。

15、设备检修验收制度

1、车间检修好的设备必须保证零部件齐全完整,性能良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设备环境整洁,并有详细的检修记录。

2、关于填写设备检修记录的要求(其格式附后)

(1)设备原始状态及检修处理情况必须记录详实。在设备检修处理情况中必须如实记录所更换的材料配件,并注明是否符合标准,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井下电气设备是否达到防爆标准,试运转是否正常等等。

(2)检修及验收人员必须由本人签字,并注明日期。凡大型重要设备,包括各类油泵、消防泵、划片泵、卸车鹤管、阀门、管道、配电等必须由企业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验收并签字。

(3)每台设备的检修记录要保存一年以上。

5、设备、部件的出厂,必须与使用单位进行交接验收,确认合格双方签字备存后方可出厂。

6、设备的检修、出厂验收严格按《机电修配厂设备质量检修与验收标准》(1987年版)及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7、认真填写好交接验收记录(其格式附后),双方验收人员必须由本人签字并注明日期。使用单位验收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重要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副职以上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签字。验收记录应保存一年以上。

16、低压开关检修质量与验收标准

1.防爆外壳

1.1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防爆标志,设备铭牌、编号要齐全。

1.2隔爆外壳无裂纹、开焊、严重变形,防爆壳内外无锈皮脱落。

1.3必须使用经过指定的防爆产品检验单位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

1.4闭锁装置齐全,操作手柄位置正确,扳动灵活,与操作轴连接牢固,无虚动作,不允许有变形损坏,要保证机械闭锁能可靠的闭锁。

1.5隔爆腔的观察窗(孔)的透明板无松动、破裂。

1.6不允许擅自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形状。

2.隔爆接合面

2.1防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必须采用磷化、涂防锈油等防锈措施。

2.2防爆接合面的间隙、直径差或防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表中:L -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通孔边缘至隔爆接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W-隔爆接合面最大间隙或直径差;

表1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结构参数

接合面型式L(mm)

L1(mm)

W(mm)
外壳净容积(cm)

V≤100

100<V
平面式上口式或圆筒式6.0

12.5

25.0

40.0

6.0

8.0

9.0

15.0

0.30

0.30

0.40

0.30

0.40

0.50

但快动式门或盖的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必须不小于25mm。

2.3操作杆直径(d)与隔爆接合面长度(L)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操作杆直径与隔爆接合面长度的关系

操作杆直径d(mm)

隔爆接合面长度L(mm)

D≤6.0

6.0<d≤25.0

25.0<d

L≥6.0

L≥d

L≥25.0

2.4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   ,操纵杆的粗糙度应小于    。 

2.5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少于0.7mm;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螺纹啮合扣数与拧入深度的关系

外壳净容积(mm)

拧入深度(mm)

最小啮合扣数
V≤100

100<V≤200

V>200

5.0

9.0

12.5

6

6

6

试验安全扣数的2倍,但不少于6扣
2.6隔爆接合面法兰盘厚度不得少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2.7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不超过以下规定。(对于局部出的沙眼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在15mm、25mm、40mm宽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超过5个,10 mm宽的隔爆面上不超过2个,机械伤痕宽、深不大于0.5mm,长度不超过最小有效长度的2/3)

2.8隔爆面不允许有严重锈蚀、麻点除不掉或油漆未除。

2.9用螺栓固定的防爆结合面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2.9.1螺栓齐全,不允许缺弹簧垫圈(或螺帽);

2.9.2弹簧垫圈必须压平,螺栓不能松动;

2.9.3螺栓或螺孔不允许有乱扣、滑扣;

2.9.4弹簧垫圈不能失去弹性或断裂;

2.9.5螺孔周围壁厚大于3mm,没有沙眼等缺陷。

2.9.6螺母紧固后,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减少螺栓的伸入长度。

2.9.7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

2.9.8螺母必须上满扣,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不小于螺栓直径尺寸。

3.电缆引入装置

3.1电缆引入装置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进线嘴内由里向外依次放入胶圈、眼圈、挡板。

3.2进线嘴内径(D0)与密封圈外径(D)的差值符合表格4的规定;

表4  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

D(mm)

D0-D(mm)

D≤20

20<D≤60

60<D

≤1.0

≤1.5

≤2.0

3.3密封圈硬度满足邵氏硬度45-55度要求,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更换。

3.4挡板、眼圈直径比进线嘴内径不小于2mm;挡板绝对厚度应大于2-0.18mm。 

3.5进线嘴压紧后,要有余量,进线嘴内缘必须压紧密封圈且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要严,同时要求密封圈不能活动。

3.6螺母式进线嘴不能有乱扣、锈蚀,而且必须紧到位。

3.7压紧螺母式进线嘴在螺母与密封圈之间不允许缺少金属垫圈。

4.接线

4.1开关主回路导线必须连接紧固,防松装置齐全完好,其导线必须符合原厂家出厂时规定。

4.2开关控制回路接线要整齐,线号要清晰,各接线部位螺栓要牢固可靠,焊点必须牢固,不允许擅自改动原接线方式。40V以下控制线耐压不得低于250V,截面不小于1.0mm2

5.绝缘

开关主回路及控制回路对地绝缘要求达到以下要求(用2500V摇表摇测)6KV不低于200 MΩ    1140V不低于50 MΩ    660V(380V)不低于10MΩ

127V 不低于2MΩ        36V 不低于1MΩ

6.保护装置

6.1各保护熔断器要固定可靠,熔断器管无严重烧痕,无裂纹,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熔体。

6.2试验过程中,开关各种保护必须动作灵敏可靠,指示正确,且每种保护试验次数不低于三次,每次均不允许有误动作。(漏电保护要求电动机工作电压1140V时,一相对地绝缘电阻低于40±8KΩ拒绝起动,电动机工作电压660V时,一相对地绝缘电阻低于22±5KΩ拒绝起动,电动机工作电压380V时,一相对地绝缘电阻低于11±2KΩ拒绝起动。)

6.3开关接线腔内隔电牌及危险牌必须齐全。

6.4接地螺栓必须符合厂家出厂要求,且不允许有锈蚀。

7.真空接触器

7.1真空接触器主回路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5MΩ,控制回路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5MΩ

7.2真空接触器要求三相触头不同期不大于1mm。

7.3真空接触器所带辅助触头开闭点必须能可靠合分。

7.4真空接触器主触头开距及超行程符合下表规定:

型    号主  触  头辅  助  触  头
初压力×10N终压力×10N开距(mm)

超行程(mm)

动  合动  断
开距(mm)

超行程(mm)

开距

(mm)

超行程

(mm)

CKJ-801.2±0.11.0±0.13.52.53.52.5
CKJ-1251.8±0.1
CKJ-2502.0±0.1
CKJ-40011.5±1

12±1

2.0±0.1
ZKTD-400(高压)8.0±0.2
7.5真空管的绝缘要符合要求。要求其绝缘阻值大于10MΩ,(用2500V摇表摇测)新的真空开关管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

8.隔离换相开关

8.1隔离换相开关绝缘无损伤,触头无卡位,接触良好,摘掉消弧罩触头无损伤。

8.2操作机构应保持灵活,保证在换相过程中无卡位。

8.3正向动触头组和反向动触头组能可靠地与静触头组接通、分断和更换相序。

17、电缆检修质量与验收标准

1.橡套电缆护套无明显损伤,不露出芯线或屏蔽层。护套损伤伤痕深度不超过1/2,长度不超过20mm,(或沿周长的1/3),无老化现象。电缆护套和线芯绝缘已经大部分老化或龟裂者,应整根报废。

2.铠装电缆钢带、钢丝不松散,涂有防锈油。

3.对于线芯和护套已损坏的橡套电缆,必须使用硫化热补工艺进行修补。修补后的接头与接头间距不得小于30m,每100m的电缆修补接头不得超过2个,对于线芯未断的修补点,每100m不得超过3处。

4.热补后的电缆应在水中浸6小时后再做耐压试验。

橡套绝缘电缆的耐压试验标准

类别额定电压试验电压试验持续时间(min)
交流≤62.5U0+2

5
直流≤62.4倍交流试验电压5
5.两条橡套电缆在连接热补之后,须做负荷试验,电流为额定值的1.3倍,持续时间为3分钟。

6.电缆的绝缘阻值要达到以下要求:

6000V大于100MΩ      1140V 及以下大于50MΩ  

监视线大于5 MΩ        屏蔽线大于5MΩ

控制线大于5MΩ

7.出厂电缆必须进行打号。

18、外委修理设备的验收制度

1、需要外委修理的各种设备经相关领导、部门审批后方右进行。

2、外委修理设备调出时,各车间的验收员对其状态,型号要详细登记。

3、对外委修理的设备调入车间时,验收员要按标准严格验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相关领导。

4、凡调入、调出的设备,验收员与外委修理的负责人必须双方签字,以做备查。

5、外委修理设备调入车间后,要分类摆放整齐、标牌齐全。

6、外委修理设备投入使用后,要定期核查其工作状态,如发现问题,须及时汇报总结,反馈信息。

设  备  检  修  记  录                  

             

名称及规格
原始状态:

检修处理情况:
检修日期
检修人员
验收人员签字          是否完好(       )
备  注
交  接  验  收  记  录

                                             

名称及规格
入井地点,用途及准确

出厂时间

验收情况:
交接签字
备注

文档

设备验收标准

设备验收标准设备验收标准1、设备外观检查:外观没有破损、无损坏、表面涂层无掉漆,设备紧固螺丝无缺少,门锁、把手无损坏,护板无变形、无破损、外观清洁干净;2、外部检查:主要检查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有缺件漏装,润滑部位是否涂油或注油,螺丝连接是否紧固等、基座水平是否校正;3、所迁移设备的工装是否已经迁移到位,设备所用工具、刀具及工作时所用辅材是否已经配备齐全;4、安排的(迁移)设备操作工是否具备操作该设备上岗资格;5、电源安装:电源线从桥架上顺着引风管安装、每隔0.3米加固一个绑绳,电源线2米之内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