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一个单倍体生物所含有的全部DNA。
结构基因:编码RNA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转录单位:从启动子到转录终止子之间的DNA节段。
基因表达:是指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指对基因组中某一基因或一些功能相近的基因表达的开启、关闭和表达强度的直接调节。
开放阅读框(ORF):始于起始密码子并终于终止密码子的一串密码子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内含子:DNA或RNA中的非编码序列。
外显子:DNA或RNA中的编码序列。
启动子: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DNA序列。
SD序列:mRNA 5′端在起始密码子AUG 上游 3~11bP处,含A-G 短序列,容易与16S r RNA 3′-端含U-C 序列互补配对的序列称为SD 序列。
操纵子: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序列共同构成一个转录单位。
病毒癌基因:是病毒从宿主细胞 中获得的、以不同方式融合进入病毒结构基因中,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特定DNA序列。
细胞癌基因:真核细胞中被感染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捕获的核苷酸序列(病毒癌基因)的复本
抑癌基因: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生长因子:活细胞产生的,通过质膜上特异的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多肽类物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苷酸序列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
探针:标记的已知DNA或RNA片段。
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DNA分子。
Northern印迹杂交: 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RNA分子
Western印迹: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且转移至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质粒: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重组DNA:不同来源的DNA,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重新组合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重组DNA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DNA在体外重组于能自我复制的载体DNA分子上,然后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增生,以获得大量的DNA片段或得到相应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特异序列的核酸水解酶。
粘性末端:指酶错位切开两条对称轴互补DNA双链所产生的末端。
平末端:指酶平齐切开两条对称轴互补DNA双链所产生的末端。
回文结构:指双链DNA分子上按对称轴排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载体:携带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运载工具。
多克隆位点(MCS):指具备多个酶的单一识别位点。
克隆载体:能够携带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获得大量目的DNA的一类DNA分子。
表达载体:能够携带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获得目的DNA蛋白质产物的一类DNA分子。
增强子:能加强其上游或下游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
遗传密码:mRNA上按5’到3’方向排列的每三个核苷酸称遗传密码。
多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一条mRNA ,编码几条功能相关的多肽链。
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转录产生一条mRNA ,编码一条多肽链的生成。
顺式作用元件:凡能激活或阻遏基因转录的DNA序列。
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能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T-A克隆:Taq DNA聚合酶在扩增目的DNA的同时能不依赖模板在扩增产物两端加上两个游离的“A”,与切口处人工加上游离的“T”的载体即T载体连接,这种克隆方式称T-A克隆。
定向连接:使外源DNA片段定向插入到载体分子中的克隆方案。
感受态细胞:细胞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并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转化:将质粒或以质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细菌,使其在细菌体内扩增及表达的过程
逆转录PCR:以RNA为起始材料经逆转录产生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的PCR扩增。
巢式PCR:先用一对外侧引物扩增含目的DNA 的大片段,用扩增产物作为模板再用第二对内侧引物再进行扩增,大大提高了扩增效率和产物的特异性。
不对称PCR: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引物进行PCR,生成单链DNA用于测序。
荧光定量PCR: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过程中的产物量进行实时监测,精确计算出PCR的初始模板量 。
循环阈值(Ct):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
RFLP: 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某一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序列产生(或消失),经电泳分离出大小不同的片段。
RNA干扰:即生物体内一些小的dsRNA 分子能够高效、特异性地诱导同源的mRNA 降解,从而关闭基因表达或使其沉默,这个过程称为RNA 干扰。
生物芯片(biochip):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若干不连续过程(如样品制备、生化反应、检测和分析步骤),集成于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并使这些分散过程连续化与微型化,以实现对大量生物样品中各数据的快速、自动和并行处理。
基因芯片:将不同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化在支持物表面,再与样品中含有标记的各种核酸片段进行相应杂交,或将靶核酸分子点于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游离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待测样品中基因的表达情况。
蛋白质芯片:将蛋白质如抗原或抗体等固定在支持物表面,与能同它作用的其他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以研究其相互关系。
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细胞内的方法,以研究该基因在转移后的表达和功能发挥情况。
基因剔除技术:有目的地去除(剔除)实验动物体内某特定基因,以终止某一基因的表达或引入新基因及引入定点突变。
转基因动物:在其基因组内稳定的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动物。
基因诊断:指利用重组DNA 技术,直接从DNA 水平检测人类疾病中的缺陷基因或相关基因。
基因治疗:以基因转移为基础,将某种遗传物质导入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