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禹治水》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2:19
文档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比治水前后,环境的变化体会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
推荐度:
导读《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比治水前后,环境的变化体会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治水前后,环境的变化体会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的故事。

2、生答后,板书:大禹治水(注意禹的写法)

师:既然是神话故事,那课文中提到的神奇的人物和事物都有哪些?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勾画出他们的名字并记在心中,想想他们“神”在何处。(生自由读书,思考,勾画)。

生:课文中讲到的神奇的人物和事物有鲧、天帝、火神、禹、息壤。

师:(课件出示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神奇的名字。(生齐读)。

鲧、禹、天帝、火神、息壤

师:谁来说说他们“神”在何处?

生:鲧可以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洪水,我觉得很神。

生:息壤这种土能自生自长,永远也用不完,也很神。

师:这些神奇的人物和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来简单说说?

二、质疑课题,聚焦问题。

师:你们读书很用心,初步体会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请大家再读题目。(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1、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书本,进行自学,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并且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

2、读后学生交流:治水

3、学习“治”,领读,指名认读,齐读课题。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三、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洪水 田野 倒塌 四处逃荒

 鲧 着急 息壤 堵塞  处死 叮嘱

 大禹 开凿  挖通  垒起堤坝 草丘山冈  拄着棍子

 仅仅 妻子 欣欣向荣 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女同学拼音,男同学读词语,全班齐读

4、用上述的词将课文的主要意思试着说出来。

5、生字读熟了,相信同学们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收获。再读课文,思考: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5、看图片,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6、指生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7、过渡:课文哪里是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四、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课件出示,黑色字体)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得很悲惨。我们再来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洪水的可怕,读出你的同情和担心。

3、通过朗读这一段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世世代代)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

2、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课件出示,红色字体),学生读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想象洪水退后“欣欣向荣”的景象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村庄、房屋、田野是怎样的景象?人们呢?

(课件出示,生练笔后交流)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庄里,人们又修起了漂亮的房屋,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生: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你看,草地上,小草绿油油的,还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地里长满了庄稼,人们快乐地劳动着。

生: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校园里,一群孩子正在做游戏,不时传出一阵欢声笑语;田野里,大人们在辛勤地劳动着;树林里,不时传出一阵阵鸟儿唱歌的声音。

生:……

师:面对今天这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这安居乐业的幸福场面,我们不要忘记,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大地重焕生机,让人间充满朝气。他不愧是我们尊重和爱戴的英雄。让我们亲切地呼喊英雄的名字,牢记英雄的事迹。生:(齐呼喊、齐读)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课件出示原句和对比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

生:我从“才”字体会到禹为了治水,顾不上结婚,很晚才结婚。

师:是的,古代的人们一般在十五岁左右就结婚了,禹三十岁结婚,在当时是很晚的了。

生:我从“仅仅、就”这两个词体会到,禹很晚才结婚,按理说他应该在家多住几天,可为了快点治好洪水,顾不上和新婚的妻子团聚,使人敬佩。

师: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还有哪个地方打动了你的心?

生: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很令人感动。

师:(课件出示,补充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两眼含着泪花,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见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热泪盈眶,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儿子也已经十多岁了。他心里一酸,让儿子告诉奶奶,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然后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生:不是)是他远在他乡,没机会回家吗?(生:不是,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

生: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

师:为了使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大禹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板书:无私)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这节课比较一下,禹和鲧的治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见到人们受苦,鲧心里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课件出示治水方法,对比引读,积累词语)

鲧:堵  堵塞  堵洪水 堵塞洪水

禹:引  引到  引导  疏导  疏通  引洪水 引到大海

师: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变堵塞洪水为引水入海。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禹的聪明才智。(板书:引水入海、智慧)

师:我们来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人感动。

生:禹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使我很感动。

师:(课件出示原句和对比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

生:我从“才”字体会到禹为了治水,顾不上结婚,很晚才结婚。

师:是的,古代的人们一般在十五岁左右就结婚了,禹三十岁结婚,在当时是很晚的了。

生:我从“仅仅、就”这两个词体会到,禹很晚才结婚,按理说他应该在家多住几天,可为了快点治好洪水,顾不上和新婚的妻子团聚,使人敬佩。

师: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还有哪个地方打动了你的心?

生: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很令人感动。

师:(课件出示,补充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师: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生:不是)是他远在他乡,没机会回家吗?(生:不是,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生: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

师:为了使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大禹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板书:无私)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继续交流,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从这里,我体会到禹为了治水吃了许多苦头,生活环境十分艰苦。

师:为了治水,禹常常是风餐露宿,早出晚归。

生: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拐杖走路。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禹为了治水,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

师:这么大的工程,在漫长的十年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们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

生:……

师:为了治水,不知他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不知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师板书:历经千辛万苦、无畏)

二、探究问题——题目中为什么称禹为大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根据课题提出了四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中要说是大禹呢?你认为他“大”在何处?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生讨论片刻后回答)

生:题目中的“大”是指伟大,伟大的禹,伟大的英雄。

生:题目中的“大”是指高大,是说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师:(指着板书)如果请你在这些词语中加上一个“大”字,你会怎么加?

生:大智慧。

生:大公无私。

师:很不错,其实还可以这样说:大无畏、大智大勇,或者这样说:大爱、大爱无疆。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话。(生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你认为鲧奉献了什么?大禹又奉献了什么?

生:鲧奉献的是生命。

师:也就是说,大禹能治水成功,其中也有鲧的一份功劳。

生:大禹奉献的是智慧,还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对老百姓的爱心。

师:是的,因为无私奉献,为民造福,因为舍小家为大家,所以才被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所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才流传了千百年,而今已家喻户晓。(课件出示大禹的塑像及禹祠、禹陵、禹庙图,生看图片)。

师:有两句名言正好表达了我们此时此刻的感情(课件出示两句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两遍)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们课后也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下课)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引水入海  历经千辛万苦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智慧、大无畏、大公无私)

文档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比治水前后,环境的变化体会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