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内容
如图1-1所示为典型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共用了四个晶闸管,两只晶闸管接成共阳极,两只晶闸管接成共阴极,每一只晶闸管是一个桥臂,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特点是整流元件必须成对以构成回路,负载为电阻性。
图1-1
二、实验原理
1、在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晶闸管VT2、VT3承受反向电压。因此在0~α区间,4个晶闸管都不导通。假如4个晶闸管的漏电阻相等,则Ut1.4= Ut2.3=1/2u2。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
3、在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在π~π+α区间,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冲而处于关断状态,晶闸管VT1、VT4承受反向电压也不导通。
4、在u2负半波的(π+α~2π)区间,在ωt=π+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2、VT3使其元件导通,负载电流沿b→VT3→R→VT2→α→T的二次绕组→b流通,电源电压沿正半周期的方向施加到负载电阻上,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且波形相位相同。
ωt | 0~α | α~π | π~π+α | π+α~2π |
晶闸管导通情况 | VT1.4、VT2.3都截止 | VT1.4导通、VT2.3截止 | VT1.4、VT2.3都截止 | VT1.4截止、VT2.3导通 |
ud | 0 | u2 | 0 | -u2 |
id | 0 | u2/R | 0 | -u2/R |
i2 | 0 | u2/R | 0 | +u2/R |
ut | ut1.4=ut2.3= (½)u2 | ut1.4=0、ut2.3=u2 | ut1.4=ut2.3= (½)u2 | ut1.4=u2、ut2.3=0 |
三、实验过程
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这里可以任意添加电路元器件模块。然后对照电路系统模型,依次往文档中添加相应的模块。在此实验中,我们按下表添加模块:
序号 | 元器件名称 | 提取元器件位置 |
1 | 交流电源 | Simpowersystems / Electrical Sourse / AC Voltage sourse |
2 | 脉冲触发器 | Simulink / Sources / Pulse Generator |
3 | 晶闸管模型 | Simpowersystems /Power Electronics /Detailed Thyristor |
4 | 二极管模型 | Simpowersystems /Power Electronics /Diode |
5 | 电流表模型 | Simpowersystems /Measurements /Current Measurement |
6 | 电压表模型 | Simpowersystems /Measurements / Voltage Measurement |
7 | 信号分解模型 | Simulink /Signal Routing /Demus |
8 | RLC串联电路 | Simpowersystems /Elements /Series RLC Branch |
9 | 示波器模型 | Simulink /Sinks /Scope |
添加好模块后,要对各元器件进行布局。一个良好的布局面板,更有利于阅读系统模型及方便调试。
图1-3
设置模块参数。依次双击各模块,在出现的对话框内设置相应的参数。
1、交流电源参数设置:电压设置为220V,频率设为50Hz,其它默认。
图1-4
2、脉冲触发器设置:振幅(amplitude)设为5。周期(Period)设为0.02秒。脉冲宽度(pulse width)设为2。相位延迟角(phase delay),即触发角。它的设置在调试时需要修改,以实现在不同角度触发时,观测电路各变量的波形的变化。因为它是以秒为单位,故需把角度换算成秒。其计算可按以下公式:
t=αT/360
例如触发角α=45度,周期T=0.02,则t=0.0025,则此空中应填入0.0025。
图1-5
第二个触发器的设置只需触发角比第一个大180度,即加上0.01,其它不变。
3、示波器的设置:双击示波器,弹出示波器面板,在第一排控件栏中单击第二个控件,弹出参数设置窗口,如下所示:
图1-6
把坐标系数目设为7,其它不必修改。Time range是横坐标设置。
模型仿真。在模型仿真时要先设置仿真参数,仿真参数的设置与实验一相同。设置好后,即可开始仿真。点击开始控件。仿真完成后就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仿真的结果。
以下是分别在30度,60度,90度时的仿真结果。
四、仿真结果
1) α=30º,R=1Ω,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600,phase delay(secs)2=1/600 +0.01;
图1-7 α=3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2) α=60º,R=1Ω,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300,phase delay(secs)2=1/300 +0.01
图1-8 α=6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3) α=90º,R=1Ω,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200,phase delay(secs)2=1/200 +0.01;
图1-9 α=9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实验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一、实验内容
阻-感性负载电路如图2-1所示。为便于讨论,假设电路已工作于稳态。负载中有电感存在使负载电流不能突变,电感对负载电流起平波作用,假设负载电流很大,负载电流id连续且波形近似为一水平线。
图2-1
二、实验原理
1、在电压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VT1、VT4处于关断状态。假设电路已经工作在稳定状态,则在0~α区间由于电感的作用,晶闸管VT2、VT3维持导通。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负载电流沿a→VT1→L→R→VT4→b→T的二次绕组→a流通,此时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电压u2反向施加到晶闸管VT2、VT3上,使其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关断状态。
3、在电压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当ωt=π时,电源电压自然过零,感应电势是晶闸管VT1、VT4继续导通。在电源电压负半波,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冲,VT2、VT3处于关断状态。
4、u2负半波的(π+α~2π)区间。在ωt=π+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2、VT3使其导通,负载电流沿b→VT3→L→R→VT2→a→T的二次绕组→b流通,电源电压沿正半周期的方向施加到负载上,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此时电源电压反向施加到晶闸管VT1、VT4上,使其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晶闸管VT2、VT3一直要导通到下一周期ωt=2π+α处再次触发晶闸管VT1、VT4为止。
ωt | 0~α | α~π | π~π+α | π+α~2π |
晶闸管导通情况 | VT1.4截止、VT2.3导通 | VT1.4导通、VT2.3截止 | VT1.4导通、VT2.3截止 | VT1.4截止、VT2.3导通 |
ud | -u2 | u2 | u2 | -u2 |
id | +Id | |||
i2 | -Id | +Id | +Id | -Id |
ut | ut1.4=u2、ut2.3=0 | ut1.4=0、ut2.3=-u2 | ut1.4=0、ut2.3=-u2 | ut1.4=u2、ut2.3=0 |
it | it1.4=0、it2.3=Id | it1.4= Id、it2.3=0 | it1.4= Id、it2.3=0 | it1.4=0、it2.3=Id |
三、实验步骤
1、建模
图2-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模型图
2、步骤
带电阻电感负载的仿真与带电阻负载的仿真方法基本相同,但须将RLC的串联分支设置为电阻电感。
四、仿真结果
1) α=30º,R=1Ω,L=0.1H,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600,phase delay(secs)2=1/600 +0.01;
图2-3 α=3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时)波形图
2) α=60º,R=1Ω,L=0.1H,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300,phase delay(secs)2=1/300 +0.01;
图2-4 α=6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时)波形图
3) α=90º,R=1Ω,L=0.1H,period=0.02s,peakamplitude=10V,frequency=50HZ,phase delay(secs)1=1/200,phase delay(secs)2=1/200 +0.01;
图2-5 α=9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时)波形图
实验三: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
一、实验内容
为了得到零线变压器二次侧接成星形得到零线,为了给三次谐波电流提供通路,减少高次谐波的影响,变压器一次绕组接成三角形,为△/Y接法。三个晶闸管分别接入a、b、c三相电源,其阴极连接在一起为共阴极接法 。如图3-1
图3-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电阻性负载)
二、实验原理
1、在ωt1-ωt2区间,有Uu>Uv,Uu>Uw,U相电压最高,VT1承受正向电压, 在ωt1时刻触发VT1导通,导通角θ=120°,输出电压Ud=Uu。其他两个 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而不能导通。VT1通过的电流It1与变压器二次侧u相 电流波形相同,大小相等,可在负载电阻R两端测试。
2、在ωt2-ωt3区间,有Uv>Uu,V相电压最高,VT2承受正向电压,在ωt2时 刻触发VT2导通,Ud=Uv。VT1两端电压Ut1=Uu-Uv=Uuv<0,晶闸管VT1 承受反向电压关断。
3、在ωt3-ωt4区间,有Uw>Uv,W相电压最高,VT3承受正向电压,在ωt3 时刻触发VT3导通,Ud=Uw。VT2两端电压Ut2=Uv-Uw=Uvw<0,晶闸管VT2承受反向电压关断。在VT3导通期间VT1两端电压Ut1=Uu-Uw=Uuw <0。这样在一个周期内,VT1只导通120°,在其余240°时间承受反向电 压而处于关断状态。
三、实验步骤
根据原理图用matalb软件画出正确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仿真电路图如图3-2所示:
图3-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仿真模型(电阻性负载)
脉冲参数:
振幅3V,周期0.02,占空比10%,时相延迟分别为(α+30)/360*0.02,(α+120+30)/360*0.02,(α+240+30)/360*0.02。如图3-3所示
图3-3.脉冲参数设置
电源参数:
频率50hz,电压100v,其相限角度分别为0°、120°、-120°如图3-4所示。
图3-4 电源参数设置
四、仿真结果
设置触发脉冲α分别为30°、60°、90°。与其产生的相应波形分别如图3-5、图3-6、图3-7。在波形图中第一列波为流过晶闸管电流波形,第二列波为流过晶闸管电压波形,第三列波为负载电流波形,第四列波为负载电压波形。
图3-5 α=3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图3-6 α=6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图3-7 α=9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实验四: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一、实验内容
为了得到零线变压器二次侧接成星形得到零线,为了给三次谐波电流提供通路,减少高次谐波的影响,变压器一次绕组接成三角形,为△/Y接法。三个晶闸管分别接入a、b、c三相电源,其阴极连接在一起为共阴极接法 。如图4-1
图4-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阻-感性负载)
二、实验原理
当α小于等于30°时相邻两项的换流是在原导通相的交流电压过负之前,其工作情况与电阻性负载相同,输出电压Ud波形,Ut波形也相同。由于负载电感的储能作用,输出电流Id是近乎平直的直流波形,晶闸管中分别流过幅度Id,宽度120°的矩形波电流,导通角θ=120°
当α大于30°时,假设α=60°,VT1导通,在U相交流电压过零变负后,由于未达到VT2的触发时刻,VT2未导通,VT1在负载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作用下继续导通,输出电压Ud小于0,直到VT2被触发导通,VT1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输出电压Ud小于Uv,然后重复U相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
根据原理图用matalb软件画出正确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仿真电路图如图4-2所示:
图4-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仿真模型(阻-感性负载)
脉冲参数:
振幅3V,周期0.02,占空比10%,时相延迟分别为(α+30)/360*0.02,(α+120+30)/360*0.02,(α+240+30)/360*0.02。如图4-3所示
图4-3.
电源参数:
频率50hz,电压100v,其相限角度分别为0°、120°、-120°如图4-4所示。
图4-4
四、仿真结果
设置触发脉冲α分别为30°、60°、90°。与其产生的相应波形分别如图4-5、图4-6、图4-7。在波形图中第一列波为流过晶闸管电流波形,第二列波为流过晶闸管电压波形,第三列波为负载电流波形,第四列波为负载电压波形。
图4-5 α=3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波形图
图4-6 α=6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阻-感性负载)波形图
图4-7 α=9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阻-感性负载)波形图
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
一、实验内容
电路结构
图5-1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的电路原理图
二、实验原理
当整流电压的瞬时值ud小于反电势E 时,晶闸管承受反压而关断,这使得晶闸管导通角减小。晶闸管导通时,ud=u2,晶闸管关断时,ud=E。与电阻负载相比晶闸管提前了电角度δ停止导电,δ称作停止导电角。
若α <δ时,触发脉冲到来时,晶闸管承受负电压,不可能导通。为了使晶闸管可靠导通,要求触发脉冲有足够的宽度,保证当晶闸管开始承受正电压时,触发脉冲仍然存在。这样,相当于触发角被推迟,即α=δ。
三、实验步骤
在MATLAB新建一个Model,命名为dianlu6,同时模型建立如下图所示:
图5-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的MATLAB仿真模型
交流电源参数
图5-3
同步脉冲信号发生器参数
图5-4
电阻、反电动势参数
图5-5
示波器参数
示波器五个通道信号依次是:①通过晶闸管VT1.VT4电流Ial;②晶闸管VT1.VT4电压Ual;③电源电流i2④通过负载电流Id;⑤负载两端的电压Ud;通过晶闸管VT2.VT3电流电压。
四、仿真结果
图5-6 α=3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波形图
图5-7 α=6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波形图
图5-8 α=9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