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重要原因:清的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
2、试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1)主观原因:清政治,综合国力衰弱,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
客观原因:英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综合国力强大,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教训: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亡国”。
3、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因此,这场战争,绝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
4、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请评价这种观点。并谈谈
你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答:观点错误,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必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必然性:①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英法美等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率先完成,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积极扩张。
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社会经济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官场黑暗、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对外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偶然性: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侵略者,因此英国以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5、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两国各处什么状况?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②英国的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致使中国严重入超,白银大量外流。英国资产阶级靠走私鸦片,发了横财,英国也在中英贸易中成了出超国家。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
1、请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⑴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主的国家,清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⑵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⑶任务和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
⑷思想上: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⑸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答: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国的危害性:①岛被割占,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②巨额赔款,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③五口的被迫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④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2年英国强迫清割让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行使主权,比较这两件历史大事,谈谈你最主要的感想。
答: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由于清的,抵挡不住英国的侵略,被迫把岛割让给英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如今,通过谈判,中英两国达成协议,1997年中国恢复对行使主权,洗刷了百年耻辱,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个重大胜利,应当归功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和同志关于“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英明、伟大。
(国家落后、贫弱、,就会挨打、受辱、被宰割。国家发达、强大,才会洗雪国耻、扬眉吐气)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市场,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②清正倾尽全力太平天国运动(有利时机)。
③清拒绝英法美的“修约”要求(直接原因)。
④导火线: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答:①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在中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到了19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迫切,已不满足于原来所取得的。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加强对清的控制,英法就加紧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其目的和性质与鸦片战争相同。②战争影响也一脉相承:开始或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或答: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相同:都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开始或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它?
答: 主要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②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③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功绩。
答: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主要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④其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同亚洲其他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主观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不出切合实际的纲领,广大将士参加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思想膨胀。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和新功绩?
答: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已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了,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如《资政新篇》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它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它是亚洲反殖民侵略的风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②思想基础: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摆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③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面向现实,注目世界,关心时局,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新思想有何特点?
①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想,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②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主张学习西方,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提出效法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它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②《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4、评价《资政新篇》
这是19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但它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第二节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何?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内部围绕如何解决内忧外问题出现分歧,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
2、洋务运动开展的时间:______世纪_____~_____年代;推动机构:____________;代表人物:的_________、地方上的曾__________、李__________、左__________、张_______;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巩固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
3、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他们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活动?有什么成果?
答: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活动和成果: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有曾国藩的___________________、李鸿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左宗棠的_________________、崇厚的天津机器局。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有李鸿章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左宗棠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③创办近代海军,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科技、教育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等。
3、评价洋务运动。
答:积极作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或多或少的增强了国防能力;诱导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制度、教育制度上打开缺口,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轻末、轻视工商业的传统的封建理论;为西学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其消极作用可归纳为: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清朝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人民,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经营管理;充满封建观念。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造成破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标志:1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原因:⑴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用的洋匠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⑵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
⑶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
⑷只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认识:要使中国走上富强,首先必须推翻清的反动统治,消灭腐朽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
5、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主张的异同。
相同点:都要维护清王朝统治;不同点:对西学的态度不同,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6、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课后练习P38)
答:①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仿制出铁甲舰、毛瑟、新式火炮,提高了清军战斗力。②用机器采煤织布轧铁轨,挽回了一些经济利益,如开平煤矿的煤,在天津市场取代了洋煤;卢汉铁路的铁轨是汉阳铁厂生产的。③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科技、教育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等。④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⑤洋务派标榜“自强”,“求富”,这个目的是没有实现的。
7、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答:①要尽力引进西方最先进的技术;②要防止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③要防止办事贪污、中饱私囊。
8、P39阅读与思考:
(1)相同点:向西方学习。 不同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不必改革,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郑观应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政治制度。 (2)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答:(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2)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来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什么?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办者有哪些人?请列举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创办者:一些地主官僚、商人、地主(3)早期企业:上海__________厂、广东_____________厂、天津____________磨坊。
3、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成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两面性?)
答:特点:性和妥协性
原因:①根源: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②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就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4、列举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地点和特点。
答: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最早产生地:外商企业。后随着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产生也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特点:①比资产阶级产生早(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②身受三重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本国资本主义),性最强。③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便于结成工农联盟。④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宣传。
5、P43阅读与思考:
答:①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商人购买洋船后,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原因是避免报捐。或商人雇买洋船与外国人合伙经营。原因是不仅借助洋人的管理和技术,又可购买修葺之料。
②从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实中,可以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他们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1)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增强,但国内市场狭小,人民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扩张中找出路,为此制定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侵华的必然性、根本原因)
(2)西方列强采取默认或纵容态度。
(3)14年,日本利用朝鲜发生东学党,蓄意挑起战争。(直接原因)
(4)清,不认真备战,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2、甲午中日战争的起讫时间、主要战役和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
起讫时间:14年(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15年(《马关条约》)
主要战役:爆发:14年丰岛海战,清宣战,但奉行______________,采取_________________方针。
14年,平壤战役,马玉昆抵抗,左宝贵(回族)牺牲,叶志超逃跑。
年,黄海大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负伤,定远号——刘步蟾(督战),致远号——邓世昌(牺牲)、经远号——林永升(奋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年,辽东战役,聂士成率部抵抗,日军占大连、旅顺,旅顺大
年,威海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覆没。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⑴内容:①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________________;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____________。
⑵影响:①割让三岛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迫使_________和祖国隔离,并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野心;
②巨额赔款加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并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_________;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_________________;
④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清极端。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工程等。②慈禧太后的主和态度和李鸿章避战求和,一味妥协退让,致使被动挨打,一败再败。如平壤战前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都主张避战自保。③清军军备废弛,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④日本蓄谋已久,计划周详,战法得当。
5、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其实质是什么?
俄德法联合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
实质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主要是俄日矛盾。
6、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及远东局势的影响:
①)对中国而言,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了列强对华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了主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②对日本来说,战争使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等战略要地,不但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吞并朝鲜进程加快。
③对远东局势而言,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受到法、德、俄等国抵制,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反映出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既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英国在远东地位下降,德俄势力加强,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7、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课后练习P38)
答:《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领土方面:日本据此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继沙俄之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不但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②赔款方面:巨额赔款及利息,不但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迫使清大量举借附有苛刻条件的外债,使列强得以进一步从政治上和财政上加强对清的控制。日本利用从中国掠夺的这一巨额赔款,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及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成帝国主义强国,成为侵略我国的最主要国家。③经济方面: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增开新的通商口岸,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迫切需要,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得同样利益。它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七节 戊戌变法
1、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P58
答:①时代形势: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经济条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③阶级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条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5年春,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历史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
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4、康有为思想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新活动:(1)15“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2)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政治团体。(3)1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派施政纲领(4)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4、19世纪末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答:内容:要不要______________;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论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P61:论战内容:①要不要维新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君主制度。
性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6、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失败原因。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⑴进步意义:①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要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君主立宪,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②是一次_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变法首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上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大意义)
⑵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主观原因:
③客观原因:。
⑶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10.戊戌变法的内容及进步意义、失败原因。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P62:变法内容:①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裁汰闲散机构冗员等,有利于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预政治;②经济上保护农工商业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③军事上练习新式陆海军等为挽救民族危机;④文化教育上废八股、兴办学堂、报馆,学习西方科技等,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有进步意义的。
P:进步意义:①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②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P: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P:启示: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兴起标志:18年赵三多领导冠县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反映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具有朴素爱国意识。“扶清”——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能动员民众反帝,但带有笼统排外(说明对帝国主义没有科学认识)
袁世凯在山东对义和团。
2、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高潮;清改为“招抚”:目的——企图控制利用
3、八国联军侵华:1900,英法德意 俄日奥美 廊坊、杨村;天津—聂士诚阵亡(都统衙门)北京—义和团抗击: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联军司令部)
4、1901《辛丑条约》八国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内容:(1)赔款(最多)(2)“使馆界”——“国中之国”“太上皇”(3)“拆炮台”、驻兵——武装监督清(4)严禁反帝——最能反映清沦为列强工具。(5)外务部——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标志(6)修商约——便于资本输出。
危害:清完全沦为列强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加深双半社会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6、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以下简称前者)和义和团运动(以下简称后者)的异同点:
答案:同:(1)背景: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加力量和斗争形式:农民阶级;武装斗争(3)斗争规模:声势浩大,发展迅猛(4)历史作用:均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胜利。
异:(1)组织领导水平:前者有统一领导、纲领、建立政权;而后者没有。(2)斗争目标和性质:前者始终反封建斗争,同时抗击外国侵略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动。后者斗争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是反帝农民爱国运动。(3)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前者领袖主张与外国通商,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后者则笼统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