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1:07
文档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学科初二物理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1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本章第一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声学的基础;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本节的教学采用了微课、课上作业、小组活动、讨论和教师小结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物
推荐度:
导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学科初二物理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1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本章第一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声学的基础;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本节的教学采用了微课、课上作业、小组活动、讨论和教师小结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物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初二物理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1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第一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声学的基础;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

本节的教学采用了微课、课上作业、小组活动、讨论和教师小结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我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了有一定梯度的两到三个练习,同时伴有提问。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自主学习,且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前面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怎样进行探究,我只要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器材,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空不能传声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两个知识点,还要准备两个课堂实验。
四、课前任务设计
1、看老师发的导学案,根据导学案完成好两个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看完我制作的两个实验微课,网址:http//xicunzhongxue.com

3、完成导学案中的几个练习。

五、课上任务设计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环节的实验结论,和在家完成的2个练习,老师巡视。

  2、每组推选一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再根据情况看需不需要点拨。

分析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下一环节)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老师授课10分钟)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

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看了我的微课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如:有回答听到的;也有说到

这时老师加以点拨,声音越来越弱这时对的,后还是能听到一点点也是对的。

为什么呢?

解释:抽气机工作的时候,瓶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但是,抽气机不可能把瓶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故还能听到一点点声音。

然后再问:假如空气完全抽出会怎样?

有学生讨论交流就可以得出:空不能传声。

提醒学生刚才我们采用了在实验基础上推导出实验结论的思维方法,叫“理想推理法”

以后我们还要用到这种方法。

老师: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根据你们在家完成的实验说一说,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

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在导学案已安排学生阅读课文27-28页的内容)

1、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          叫做声速。

②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      ;同一物质中,声速跟     有关,

在150 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

(五)耳怎样听见声音(老师为主)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

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六、教学设计反思
1、学习物理离不开观察与实验,我这样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我觉得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4、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档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学科初二物理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1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本章第一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声学的基础;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本节的教学采用了微课、课上作业、小组活动、讨论和教师小结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