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3:32
文档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方案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本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在人员、机械、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编制。我公司对此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经过实地勘察,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二、编制依据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基坑围护设计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
推荐度:
导读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本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在人员、机械、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编制。我公司对此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经过实地勘察,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二、编制依据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基坑围护设计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本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在人员、机械、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编制。

我公司对此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经过实地勘察,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

二、编制依据

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基坑围护设计

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6、《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7、《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三、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余姚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基坑围护设计: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东城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余姚绿城明园四期工程位于余姚市世南西路北侧、三凤路东侧。场地四至范围:北侧为史家庄河,南侧为世南西路,东侧为兰凤路,西侧为三凤路。我公司承包的2标段为地库D—36轴与D-37轴之间沉降伸缩缝以东(包含1#、2#、5#、6#、9#、10#、14#、15#楼及地下室,W1#、W2#楼),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为10-24层(1#、2#、5#、6#为地上10层,9#、14#、15#为地上20层,10#为地上24层),二标段建筑总面积为80672。1 m²。

   本工程地下室及上部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本工程1#、2#楼±0。000为黄海高程4。5m,5#、6#楼±0。000为黄海高程4.7m,9#、10#、14#、15#楼±0.000为黄海高程4.6m。

 二、基坑支护概况  

本工程中支护桩为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采用正循环施工工艺.支护桩外搭设止水帷幕,止水帷幕为水泥搅拌桩桩径为∅700,桩间距离为500;采用普通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和量为15%,水灰比为0.50。围梁和支撑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砼强度等级C35,主筋保护层厚度为底侧50mm其余30mm。内支撑梁截面为ZC1:800*800、ZC2:600*800,内支撑顶标高为—2。600m,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5.600m,净高3m。基坑内支撑分布图详见下图

四、换撑施工具体部位及施工安排

     根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围护设计图纸以及与监理、建设、围护设计沟通后,该工程换撑施工主要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15#楼):15#楼区块换撑带强度达到75%,底板强度达到80%以上后拆除15#楼内支撑;第二部分(14#楼):14#楼区块换撑带强度达到75%,底板强度达到80%以上后拆除14#楼内支撑。内支撑拆除过程中需采用人工凿断内支撑梁与冠梁连接部位,切断后立即监测相关指标,相关指标符合规范及围护设计图纸要求的,方可继续破拆;如不符合应当通知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加固处理;拆除顺序按照从坑内往坑外、先主梁后次梁的顺序,其中拆除顺序具体详见附图;

     拆除先人工先凿断支撑梁与冠梁连接部位,待各类基坑监测数据均符合规范及图纸要求后采用PC120炮头机凿除,挖机行进过程中需铺设废旧模板;

2、主要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准备:施工前由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关于换撑的设计图纸,换撑带采用500厚C20混凝土;对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及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教育。

    换撑前必须做好测量点的引测、保护工作。原标记在冠梁上的轴线、标高点应及时引测到施工完成的底板上.待到换撑全部完成,基坑位移变形稳定后方可将轴线、标高点重新引测到冠梁上。

    在施工中确保混凝土的运输入模时间间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振捣必须密实,混凝土必须及时养护,养护要求不得少于14天.

按照方案,采用PC120挖机直接行走在地下室底板上,在挖机行进路线中满铺废旧模板;在凿除前需确保地下室底板强度达到80%以上;支撑梁下方采用满铺废旧模板,且需确保凿除下落的混凝土块单个体积在200*200*200mm以下,质量控制在200KG以下;

对于施工中的临时支架和临时固定架必须经过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验收,并办理相应签字手续后方可使用,安全用防护、临时支架等必须由专业施工人员安装、撤除,其他人员不得撤除。

五、施工准备

3。1人员及机具准备

为保证支撑梁拆除质量及工期,项目部专门组成管理小组并将管理人员明确分工。项目部提前对支撑梁拆除的劳动力、机具、设备等作好充分准备。

施工管理人员                        表一

序号管理职责姓    名

职    务

1施工总负责葛锦伟项目经理
2施工总指挥严林峰生产经理
3质量负责楼韩峰质量员
4技术负责杨环华技术负责人
5拆除专职施工员王学进施工员
6安全负责刘巧巧安全员
7现场临电徐庚林电工
劳务力准备计划                    表二

工种操作工电工气割工辅助工
人数20144
机具设备准备计划                  表三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
1炮头机PC1201台

2大风镐TG—300

4台

3小风镐J106
4气割设备2套

5移动电闸箱4KVA20套

6水钻5
7氧气20瓶

8乙炔20瓶

9废旧模板100m2
10固定式支架10套

临时支撑砼块
其它设备根据情况随时调配
六、支撑梁凿除施工

1、支撑梁结构特征

支撑截面尺寸宽х高(mm) 

ZC—1

ZC-2WLYD
800*800

600*800

800*1000600*850/950
支撑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支撑底距地下室底板净空为3米。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

按设计及施工规范,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作业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拆除混凝土支撑前,应将支撑梁附着物体清理干净,防止落物造成伤害.

 2.2、施工现场要求

做好塔吊的维修工作,保证能连续吊运拆除的混凝土碎块。

由电工在支撑梁拆除区域,设置专用配电箱,并对电箱设置防雨防潮设施。

基坑降水管线、电缆线均应布排整齐、固定牢固,并由专人检查,拥有良好的作业状况。

3、支撑梁拆除的技术条件

    根据设计要求,要拆除内支撑梁前,必须满足下述技术要求,方可开始拆除工作。

第一部分:15#楼区块换撑带强度达到75%,底板强度达到80%以上后拆除北侧内支撑;第二部分:14#楼区块换撑带强度达到75%,底板强度达到80%以上后拆除东侧内支撑。

4、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支撑设临时观测点→人员机械就位→先凿斜向梁→再凿与主梁垂直的梁→后凿主梁→观察基坑变形情况→拆除混凝土支撑作业→清运破碎混凝土块。

5、挖掘机拆除(破碎)混凝土支撑梁

A、机械到位

利用吊车将重约6.5吨的PC120型挖掘机和1。5吨重的铲车入基坑内底板上,并采用挖机铺随破拆随设行进道路中的废旧模板。

B、拆除(破碎)混凝土

先在底板挖掘机行走区域铺垫一层废旧模板,避免120型挖掘机履带直接碾压在混凝土楼板上,起到保护混凝土面的作用。

启动120型挖掘机炮头,对支撑梁进行机械振动破碎,因支撑梁距离楼板面仍有约2.1m,拆除时,挖掘机炮头宜从支撑梁的侧面开始进行破碎。为尽量减小拆除混凝土废渣的直径,炮头振动破碎点间距宜布置为小于20cm×20cm。

当PC120型挖掘机将支撑梁破碎后再人工将支撑梁钢筋进行切割。

C、废渣清理

为确保支撑梁拆除的施工进度,支撑梁拆除的废渣计划采用小型铲车加人力斗车运输。

利用小型铲车辅助人工将底板面上的混凝土废渣装到铁皮制吊笼内,利用塔吊调离基坑,并采用土方运输车外运处置。

D、废渣外运

在东侧施工道路上设置土方运输车,由自卸汽车外运处理。

6、主要施工注意事项

拆撑期间,业主应安排基坑监测单位加强对围护体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知施工单位,以便调整施工安排.

支撑拆除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破碎,钢筋、混凝土等碎块由塔吊吊至地面装车外运。

支撑梁内钢筋采用氧气焊进行切割,严禁用炮头机强行打断,防止节点破坏。

为保护已浇基础面混凝土质量,在拆除支撑梁时,由专人采用废旧模板在梁下衬垫,防止砸坏面层。

对于已拆除部分端部,亦应以较坚韧的遮盖物进行保护。

支撑梁拆除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采用废旧模板或者搭设钢管支架对柱、剪力墙等插筋进行保护。

七、施工工期

计划15#楼用时4天,14#楼用时3天,全部拆除完成并清理完成计划用时7天。支撑梁凿除施工时间具体根据基础底板及混凝带施工进度安排。

八、安全技术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防护设施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严禁进行拆除作业。

当日拆除施工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应停放在远离被拆除支撑梁(部位)的地方. 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应与被拆除支撑梁(部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逐级实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实施安全“三宝”的使用和检查制度;把施工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开工、收工统一指挥、监督工作人员遵章作业,循序渐进,随时解决施工中的隐患。

坚决禁止酒后作业,如发现酒后作业必须强制其停止工作,离开施工现场。

癫痫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及身体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上岗操作。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照明。

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其保护零线的电气连接应符合要求。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排除险情、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建筑基础破碎拆除时,挖出的砼渣应及时运出现场或清理出工作面,在基坑边沿1m内严禁堆放物料。

建筑基础暴露和破碎时,发生异常情况,必须停止作业。查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九、文明施工措施

1、管理制度

为搞好现场文明施工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市府文件进行施工,项目部须将规定内容张贴、宣传,做到人人重视,个个互相监督,搞好现场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周围封闭严密,施工现场大门处设置施工标牌,以免影响四周环境,门口设保卫室,所有人员均凭胸卡进出场。

现场要加强场容管理,使现场做到整齐、干净、节约、安全、施工秩序良好.

在现场出入口设洗车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防止将泥土等带到道路上.如有污染,应派专人对场外道路进行清扫.

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在指定地点停放。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封闭或采用苫布覆盖,出入现场时应有专人指挥。清运渣土的作业时间应遵守有关部门的规定.

拆除工程施工时,设专人向被拆除的部位洒水降尘。

拆除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将施工渣土清运出场。

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明确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根据拆除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拆除建筑时,当遇有易燃、可燃物及保温材料时,严禁明火作业。

2、检查措施

2.1检查时间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每周对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牵头组织质安部、办公室、材料部、设备科等每月对项目进行-次大检查。

2。2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

2.3检查方法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及公司文明施工检查组应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每次抽查,应针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作重点检查,检查是否认真地作了相应的整改。对于屡次整改不合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惩戒。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每次检查应认真作好记录,指出其不足之处,并限期责任人整改合格,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及公司文明施工检查组应落实整改的情况.

十、应急措施

    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支撑拆除过程中进行24h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土体、道路变化,立柱桩沉降观测。现场若发现突变沉降应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及机械撤离,防止事故的发生。拆离疏散应从安全梯走至地面,严禁往基坑支撑梁下逃生.

当围护桩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现场准备的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拆除施工。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如下应急措施:

围护桩滑移的应急措施

 根据监测信息,若发现围护桩位移超过警值勤,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停止拆撑作业

⑵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增设内撑。内撑为水平撑或斜撑,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⑶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

 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其预防措施是:

 ⑴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⑵对围护桩位移或土体隆起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方案.

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⑴及时查明地表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⑵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十一、 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组织与联络电话

现场组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  长:葛锦伟  

副组长:杨环华  严林峰  

组  员:王学进、楼韩峰、刘巧巧、陈忠良、卢永华、徐杰

2、应急救援职责

1、组长:负责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所需的一切人员、物资、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应急措施等的全面组织、协调、指挥工作。

2、副组长:负责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管理人员、工人学习应急救援预案、参加应急演练。当发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参加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等工作,协助组长协调分工,组长不在时,履行组长职责。

3、组员:参与编制并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报告,马上参加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等工作。施工员、质安员应落实应急措施;材料员、设备员应组织应急材料、物资进场;治安人员应保护事故现场,维护区域内外治安,核对现场人员及名单。

3、应急救援工作和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应逐级上报,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组长向公司报告。

2、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应急小组成员,确保应急措施的落实,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请求救助。

3、副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后维护事发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控制好局面,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和疏散。

4、组员在事故发生后,在组长、副组长的指挥下,采取救护措施,尽一切力量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5、报警人在报警时应清楚叙述如下几个万面的内容:

① 报告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地址;

② 报告施工现场的进入方式;

③ 报告发生事故的类型;

④ 报告发生事故所处的方位(是东面或西面,临近哪一条街等);

⑤ 报告事故严重程度 (估计面积),人员伤亡情况等。

4、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报警中心110
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交通事故急救122
公司总机0574—55332233
5、突发事故发生应急处理方法

1、事故发生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发生。

2、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组长应根据职责明确分工,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如事故涉及有关动力用电,应立即控制电源。

4、保卫、门卫、综合治理员坚守岗位,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5、指挥疏散的负责人应选择安全通道,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6、发生伤亡事故时,首先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以减少伤亡。

7、应使用现场一切车辆运送伤员,如现场没有车辆,应请用社会上其他车辆或120急救救护车抢救伤员。

8、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有文物要马上停止作业,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当地机关,不得私取。

附表:基坑监测报警值

文档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方案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本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在人员、机械、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编制。我公司对此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经过实地勘察,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二、编制依据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出具的基坑围护设计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